講到立界線,大多數人想到的大概是,「 我要怎麼立界線 」、「 立界線的原則是什麼 」,以及「 立界線的十個步驟 」。的確,透過一些原則和方法,我們可以一定程度地掌握關於界線的種種,邁開立界線的第一步。
然而,掌握原則和方法,並不必然保證我們可以好好立界線。因為,每個人身處的時間與空間都有不同,再加上我們的家庭背景、思維方式、個性特質,多有差異,也因此,一些令人感到棘手、難以直接套用原則的狀況,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或許是這個原因,大多數談論界線的書,都會輔以許多故事。原則與方法固然是一樣的,但當以故事敘說,卻可以承載原則與方法不一定能窮盡的細節與厚度。這一點,基督教倫理學也相呼應。神學家侯活士便闡述,儘管聖經裡不乏原則和規條,然而,更多時候,我們是透過聖經中的故事和典範,在學習關乎倫理的一切。故事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更豐富,也可以讓我們的反應更有創意。
不妨現在就拿起身邊的故事,好好閱讀一番,可能是傳記、回憶錄,也可能是寓言或小說。浸信會神學家羅素.摩爾曾經說過,好的小說或是故事,就像是你我生命中的先知拿單,看著這些故事,我們正如同大衛那樣,看見自己之前沒看見的問題,畫出本來無法設立的界線。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