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吉尼亞州一個小城鎮牧會將近十年之後,一九八九年,我們全家搬到紐約市,開始創辦救贖主長老教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幾年之後,我們開始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牧者的詢問(甚至來自海外),希望前來參訪,因為「我們想看看你們做了什麼,可以在曼哈頓地區有這麼大的成效。」不久之後,個別接待每個人已經不可能,因此,我們開始固定在某些週末安排參訪活動,讓訪客來教會觀摩。
然而,要說明「具體事工原則」,這對我而言並不容易,因為我想告訴參訪者的東西,很難納入既有的類別。舉例來說,我們的早崇拜是用古典音樂,晚崇拜是用爵士樂。這很不尋常,所以就有人問:「這就是你們向都市人傳福音的方法嗎?這就是關鍵嗎?」我馬上回答:「不是。崇拜時要用什麼音樂,不但在世界上的不同城市會得出不同結論,即便同樣在紐約市,過去、現在,都有其他很多不同的方式是可以奏效的。」另外有些人推論,說我們教會成功的關鍵,是這裡講道的方式。他們注意到我的風格,喜歡大量引述世俗文學和一般媒體報導,於是總結說,這就是向廣大都市群眾傳福音的方法。但採取這種風格,也可能毫無果效。講道是否打動世俗年輕人的心弦,不在乎是否從他們熱愛的電影裡擷取短片來放映,穿著是否時尚隨興,說話是否世故練達,而是在乎傳道者是否深刻了解他們的內心和文化,以至於聽眾即使不贊同其中的道理,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的論述是十分強而有力的。這不是風格或者事工形式的問題。
救贖主長老教會成果豐碩,真正的「秘訣」,不在於特定的事工形式,而在於我們是用什麼方式,來決定我們要採用何種形式。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心力,思想福音的特質和意涵,也花了很多時間、心力,思想紐約市的文化,探索這裡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內心世界,思想這個身為文化中心的城市,它感性與知性的風華樣貌。
因此, 請務必了解一件事:如果你把教義的基礎想成「硬體」,把事工方案想成「軟體」,那麼很重要的是,要了解還有一種東西是稱為「中介軟體」。在我們的「教義信念」和「事工方法」之間,應該有一個構思完善的異象──如何傳播福音,讓它對我們身處的文化環境,在歷史的這一刻,產生影響。這比純粹的教義信念來得實際,又比「如何從事某一種事工」的執行步驟,有更多神學成分。這種異象一旦釐訂,包含它所強調的重點和價值觀,就會引導教會領袖作出明智的抉擇:如何敬拜、如何門訓、如何佈道、如何服事,進而在自己所事奉的禾場上,大力影響周遭文化──無論你是在城市、郊區,或者小鎮。
針對神學異象的建立,我提出一套類似、但更具體一點的問題,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神學異象就會逐漸浮現:
- 福音是什麼?我們如何把它呈現出來,才能觸動現代人的心?
- 我們面對的文化,是怎樣的文化?如何才能跟它產生連結,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向它提出挑戰?
- 我們身處何方──城市、郊區、城鎮、鄉村?這個地點,對我們的事工有何影響?
- 基督徒對於公共事務以及文創產業,應該投入到什麼程度?如何投入?
- 教會的各種事工──言傳的與行動的、交誼的與教導的──彼此之間,應該有什麼關係?
- 我們教會要創新到什麼程度、傳統到什麼程度?
- 我們教會與本城或本地區的其他教會,要保持何種關係?
- 我們在身處的文化中,要如何為基督信仰的真理辯護?
我們推廣的異象,是把福音應用在當代人身上,將福音會通轉化,了解城市,參與文化,為宣教訓練門徒,整合事工,在你的會眾當中,也在世人當中,推展福音運動。這套原則和價值觀──也就是「中心教會神學異象」──可以產生強大的動力,不論大家採用何種教會模式和方法,也無論是處於何種環境背景。我們相信,只要您珍惜這個醞釀的過程,設法把您的神學異象清楚表達出來,要採行何種教會模式和事工方法,您自然會做出更加優越的選擇。
摘自《21世紀教會成長學》導論
《
21世紀教會成長學:
以福音為中心的城市教會新異象》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著
教會力量大書系/736頁/8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