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類
X
有目標的學習
2024.04.26
文/蘇武昌老師(中興大學電機系教授 )圖/Aron Visuals on Unspla來源/Riccardo Mion on Unsplash

每個人讀書都需要有一個目標,可能是為了要有好學歷好工作,也可能是為了要吸收更多的知識。對身為基督徒的我來說,讀書的目的是要完成上帝對一個基督徒「愛上帝、愛鄰舍」的期待。對我來說,每一種職業都是服務人群與實踐愛鄰舍的媒介。「 學習 」使一個人有能力,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幫助人,所以「學習」就是一個最好裝備自己投入職業服務人群的方式!

 

一、「學習」的定義:
 

先來看看什麼叫做學習?

1. 擴大自己的能力:有人說玩遊戲和學習都可以學到東西,但其實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事,「 遊戲 」的本質是讓一個人使用他本來就知道的能力,但「 學習 」卻是讓一個人增加了他本來沒有的能力。


2.建構和承接知識的歷程:建構者是主動,好比老師或父母;承接者是被動,好比學生或兒女。從建構者到承接者之中所傳遞的「 知識 」,就像是蓋房子一樣,是先經過打根基、立結構,然後才有裝潢、美化的步驟。所以,正常的學習歷程,必然會有一定的軌跡模式和基本的運作原則。

 

 

二、學習的心路歷程:


想像一下人的認知範圍由外而內共分三圈。


最外圈是「 理解 」:「 我懂了!」


第二圈是「 熟練 」:「 我記住了!」


第三圈( 最內圈 )是「 內化 」:「 我吸收了!」

 

 

當某個「知識」是存在於這三圈的認知範圍之外的時候,我們會說:「這知識我不懂。」一般而言,人是透過理解的過程,好將不懂的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領域。

 

⦾ 理解的關鍵:發問


在教書的生涯中,我最有感觸的就是每次講完問大家:「 有問題的請舉手發問。」現場一定一遍安靜。可能台灣的學生都比較害羞、怕自己說錯話所以不敢發問,但是我卻要在這裡告訴你們,「 發問 」才能幫助你真正理解!我們為什麼不理解一個知識呢?是因為聽不懂,聽了卻不懂的事情,表示這個知識是在你的「 理解範圍 」之外。而老師需要知道你的「 理解範圍 」,才有辦法重講讓你真正的懂,才知道該如何幫助你解惑。


我在國外求學的時候,不管英文講的如何,我一定會主動發問,因為好不容易花了錢、付了代價來求學,如果不是真正得到這些老師們的精華,那真的是太可惜了!如果你不敢上課舉手發問,建議你可以用下課的時間找老師把你不懂的地方弄清楚。

 

⦾ 熟練的關鍵:表達


你一定有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經驗,剛剛才看到的單字、公式在考試的時候可以寫出來,但是考完馬上就忘了。如果學習只是為了考試,那你只需要短期記憶;但如果你的學習是為了要學到東西,那就必須經過「 熟練 」這個必要步驟。


不熟練的表現就是「 忘記 」,「 忘記 」的意思就是一個知識曾經進到你的腦子裡,但卻通過另一個通道出去了。而熟練可以幫助你將這個曾經來過卻可能離你而去的知識再往你的腦推進一點。而我認為要達到熟練的最快方式就是「表達」。當你說出來的時候,你的學習就不只是將聽到的東西寫下來而已,更是在進行一套包含眼、口、手、腦一起作用的方式。


將一個知識表達出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別人,當你要教別人的時候,你必定會不斷的努力理解、並且想辦法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經過這個過程之後,你對於這個知識必定精熟不已。

 

⦾ 內化的關鍵:架構


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藥房?當一個客人跟藥劑師說他哪邊不舒服,有哪些症狀之後,藥劑師就知道要從他身後的櫃子裡拿哪些藥配在一起。聽到客人說的內容之後馬上知道如何從他已知的知識中提取用得上的部
分,這就是內化的功夫。內化就是讓知識進入直覺,當有需要的時候馬上可以反應。


當你理解、熟練某個知識之後,代表這個知識已經在你的腦海裡了,但是存取是要花時間的。從小到大我們已經學了不少知識,知道的東西太多就容易亂,怎麼樣可以有效率的在有需要的時候馬上可以準確存取知識呢?最好的方式就要要按著架構擺放,所有的專家(Professionals)都是已經內化了知識的人。


理解、熟練、內化就像是三個齒輪,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的交互作用。

 

 

三、學習的三個層次:


如果我們已經有了「 學習 」的概念了,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在學校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在學習的歷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1. 領受知識( 學 習 )


這是中、小學的主要學習方式,也就是透過上課,吸收老師在課堂上所傳講的內容。這類的學習通常比較是單向的、被動的、一對多的。先由老師傳授知識到諸位學生,然後老師再利用派作業以及舉行考試的方式來強化並確認同學的學習效果。

 

2. 追求知識( 學習如何學習 )


等到你上了大學,你就要進一步練就自我學習的能力。這個時候,除正常的上課之外,你還需要花時間閱讀課堂以外的書籍、文章。有些課會要求你寫報告,或是以研討的方式與人分享知識。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漸漸地培養出獨立學習的功力了。

 

3. 傳遞知識(掌握學習機制)


我們不會永遠當小孩,每個人都要成為大人。隨著年紀漸長,我們自然而然地承擔社會責任,領導下屬,或是為人父母,為人師表,成為知識的傳遞者。這個時候,我們可能透過講課、出題的方式來傳授知識;或是經由寫作,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方式,建構知識並傳遞給遠方的人,甚至是後代子孫。

 

 

【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要素】


學習方法:理解、熟練、內化

先天特質:智力體力、內外向、客觀條件

學習動機:理想、成就感、興趣、責任

品格:誠實、負責、順服、愛

 

 

四、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要素:


以上所講的內容屬於「 學習方法 」的範圍,其實在學習的這件事情上,學習方法並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的教學經驗中,我看到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效,不只是學習方法,還有其他的因素(上圖)。從這個圖表我們可以知道,在「 學習方法 」的下面,有一個「 先天特質 」的限制。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並不相同,生在台灣的人,他的母語就不是英語;偏鄉的孩子,他的學習資源就不如城市小孩的豐厚;有人天生數理強,有人語文好…這時候,瞭解自己,接納自我,讓自己能適性發展,就非常重要了。


接著「 先天特質 」,影響一個人的學習成效的下一個重要因素是「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提升有四個要點:理想、成就感、興趣、責任。理想在前,引導人的追求;責任在後,催促人的努力。在前面的理想與在後面的責任這兩股力量之間,我們需要「 興趣 」來支撐,沒有興趣的話,理想與責任都是虛無的空談。接著,我們在理想-興趣-責任的學習路上,盡可能地創造成就感來自我激勵,譬如得到好成績,或是達到預期的進展,使內心產生正向的循環,如此一來,人的學習動機就會與日俱增。


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在「 學習 」的這件事情上,其實最關鍵的本質就是「 學習者是個怎樣的人 」!「 品格 」是學習成效最基礎性的因素,舉例來說,一個懶惰的人,你再怎麼跟他講理解、熟練、內化這些學習方法,他都不願意付出努力,自然達不到學習的成效;反之,一個勤勞的孩子,他願意付代價,就能在一定的範圍內達到勤能補拙的功效。又譬如,一個順服師長,聽從父母的好學生,他就自然按部就班地上課、寫作業、努力準備考試…這樣好品格的學生,即使不夠聰明,他可以發揮他的潛力,達到一定的學習成效。


或許你不是那麼會學習的人,或是很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人,你還是擁有能夠學習的能力。有人可以因為要達成某個目標或興趣而學習,或是有人為了責任感而有好的學習成效。再怎麼沒有學習動機的人,也可以因為他的品格( 誠實、負責… )而讓自己學到紮實的知識。


大學的學習與高中不同,大學生在學習這件事情中需要有更大的主動性,而一個有美好品格與充足動機的人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大學生涯也是一個認識自己、確立自己人生目的的時刻。祝福各位在大學階段有美好的學習旅程!

 

 

分享:

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24/2月
總收入:4,179,471
總支出:4,730,187
2月結欠:-550,726
累積結欠:-709,945
 
  • 各級學校團契或社團的服務隊緊鑼密鼓開始籌備和推動代禱。
     
  • 請為內部各類系統程式的修改代禱,求神賜智慧給負責的資訊同工,能按進度如期完成。
Read More

訂閱校園簡訊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

關於夜教
所有主辦夜教的人都知道,為了要能順利的扮鬼嚇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能被真的鬼給嚇到,因此,在夜教中存在著許多禁忌。
用信心拼一張看不見的地圖——生命成長的目標
「 在人類的歷史上,很少有一個時期的學生,像近年的大學生,對日後工作的焦慮,與對未來的不確定。」那該怎麼思考呢?先聽聽教授怎麼說~
給新生的一封信
進入大學不可不知的三個生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