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類
X
部落格首頁
校園簡訊
(63)
2025
四月號 / 2025
(8)
三月號 / 2025
(7)
一月號 / 2025
(8)
2024
十二月號/2024
(7)
十一月號/2024
(7)
十月號 / 2024
(7)
九月號/2024
(6)
八月號/2024
(6)
六月號/2024
(6)
五月號/2024
(5)
四月號 / 2024
(7)
三月號 / 2024
(7)
一月號 / 2024
(7)
2023
十二月號 / 2023
(7)
十一月號 / 2023
(7)
十月號 / 2023
(7)
九月號 / 2023
(6)
八月號 / 2023
(6)
六月號 / 2023
(6)
五月號 / 2023
(4)
四月號 / 2023
(6)
三月號 / 2023
(5)
一月號 / 2023
(6)
2022
十二月號 / 2022
(7)
十一月號 / 2022
(6)
十月號 / 2022
(6)
九月號 / 2022
(7)
八月號 / 2022
(5)
六月號 / 2022
(7)
五月號 / 2022
(7)
四月號 / 2022
(8)
三月號 / 2022
(10)
一月號 / 2022
(9)
2021
十二月號 / 2021
(8)
十一月號 / 2021
(7)
十月號 / 2021
(7)
九月號 / 2021
(8)
八月號 / 2021
(9)
六月號 / 2021
(8)
五月號 / 2021
(7)
四月號 / 2021
(8)
三月號 / 2021
(7)
一月號 / 2021
(9)
2020
十二月號 / 2020
(8)
十一月號 / 2020
(6)
十月號 / 2020
(9)
九月號 / 2020
(6)
八月號 / 2020
(6)
七月號 / 2020
(4)
六月號 / 2020
(7)
五月號 / 2020
(7)
四月號 / 2020
(6)
三月號 / 2020
(5)
一月號 / 2020
(7)
2019
十二月號 / 2019
(5)
十一月號 / 2019
(6)
十月號 / 2019
(6)
九月號 / 2019
(9)
八月號 / 2019
(4)
七月號 / 2019
(3)
五月號 / 2019
(6)
四月號 / 2019
(6)
三月號 / 2019
(5)
一月號 / 2019
(6)
2018
十二月號 / 2018
(5)
十一月號 / 2018
(6)
十月號 / 2018
(5)
九月號 / 2018
(6)
八月號 / 2018
(7)
六月號 / 2018
(6)
五月號 / 2018
(7)
四月號 / 2018
(7)
三月號 / 2018
(7)
一月號 / 2018
(8)
2017
十二月號 / 2017
(6)
十一月號 / 2017
(6)
十月號 / 2017
(6)
青宣專欄
(27)
活動報導
(125)
服務隊專區
(7)
大學新鮮人
(7)
全中門專區
(19)
組織改造
(22)
台北新建大樓
(4)
代禱奉獻
(2)
大樓故事
(7)
大樓動態
(46)
【校園事工現場 5 月號】學生宣道 ING
2019.04.14
活動報導
2019
五月號 / 2019
分享
圖/
Matese Fields
北區大學福音營——陷 # 題
3/22-23;台北基督學院;參加人數 78 人
文、圖/周軒宇(北區大學同工)
我們多已陷入各種「社群癮」,在社群媒體的陷阱中無法自拔。當我們越想從社群媒體中找自己,卻也更加迷失——有人沒看手機會產生不安全感、有人過份關注貼文讚數建立自我價值;有人透過修圖掩飾照片中不完美的自己、有人被新聞資訊淹沒而對世界苦難缺乏憐憫;有人在無止盡回應即時訊息中,忘記自己需要停下來休息、有人在網路中化身匿名批判又霸凌別人的酸民,或物化有上帝尊貴形像的人來滿足自己私慾……。
此次主題「陷#題」正是要回應以「#」(hashtag)為象徵的社群媒體世界,其對人生活及生命各層面的影響,並從中學習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及與社群媒體的關係,進而導引到信仰的核心——我們都需要與永恆的上帝連結,好使我們在上帝的眼光中清楚自己的身份,能正確看待社群媒體並善用它成為祝福。
感謝神,參與學生無論是否為基督徒,多有正面回應,在營會中專注體會並反思自己生命的優先順序。願上帝帶領每個學生的生命繼續成長。
開會式破冰活動
青年世代在社群媒體受關注的樣貌很具體的展現在戲劇中
體驗活動——透過社交軟體與陌生人聊天
連營會手冊都數位化了!
面對面的小組分享顯得格外寶貴
竹苗地區大學聯合福音營—— What Do You 命(mean)?我不知「道」!
3/16-17;新竹聖經學院;參加人數 70 人
文、圖/田豐肇(竹苗地區主任)
在每天的生活中,面對已經安排好的行程,我們總是不停地往前衝,以找到自我的定位與價值。只是當我們在眾多不同的價值體系中飄搖,莫衷一是的聲音與要求,便從四面八方湧入;費盡心思努力與追求的結果,也常常讓人感到茫然!
籌備團隊在思考主題方向時,決議再次回到「生命之道」的主軸。透過活動設計,讓每位參與者在經歷各種爭取後,雖然有所斬獲,卻發現回饋與努力完全不成正比,因為評量標準大不相同。講員接著分享自己的生命經歷與傳道書的信息,帶出生命無常,唯有上帝賜給人盼望與方向。感謝主,學生們彼此都有深入的互動與交流,認識上帝在不同生命中的引導,也吸引福音朋友願意進一步接觸信仰,認識生命之道。
建築競賽活動
蓋高樓活動
氣球造型活動
講員呼召
中區傳福音訓練會
3/09-10;中區校園;參加人數 19 人
文、圖/鍾宜芳(中區同工)
這次的活動結合了中學的輔導訓練與大學的傳福音訓練,目標是在所處的團體中,思考如何產生群體福音見證,進而影響學校。第一天由中區同工裴恩帶領大家反思現代學生所處的世界觀,進一步討論如何在這樣的概念底下,建立起基督徒的見證群體。除此之外,幾個大學團契也報告過往一年在校內舉辦的福音行動。
第二天主要是以工作坊的型態,內容包含設計團契的福音聚會、一對一分享福音,或透過時事與影音的方式,與人討論福音內容,也有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陪讀教學——期待參與者透過講員的經驗分享與實際操練,使陪伴帶領人認識福音,不再是件令人卻步的事。
集思廣益了解大學生與高中生的世界觀
討論結果
體驗實物講福音
影音時事講福音
循序漸進陪讀講福音
南部教師成長營
3/16 高雄循理會;參加人數 40 人
文、圖/林鳳儀(高雄十全國小教師)
因著多年籌辦全國教師成長營的經驗累積,我們漸漸探索出較能幫助基督徒教師成長的營會模式。例如培靈講員的選擇,著重邀請同時具備大專教師身份的牧者;專題活動的設計,則兼顧不同教程師資的共同需求。直至去年時機成熟,我們開始嘗試為南高屏地區的教師舉辦小規模的研習。為了與暑假的全國教師成長營有所分別,故選在三月的某個周末,讓教師及預備中的教師都能前來參加、互相觀摩和交流代禱。
活動上午在相見歡中揭開序幕,先安排見證分享,接著講員劉清虔牧師上台談「活在主愛中」,帶老師們從聖經切入談教育,融合嚴謹的批判思考,鼓勵與會者做學生生命的貴人。隔天的講員則是李文成醫師,分享情緒專題「平穩的人生」,教導各種解決衝突的技巧。最後,依不同教程分組,讓老師彼此激勵、互相代禱。在神的豐富恩典中,營會圓滿結束。
各教程見證分享
合堂見證
李文成醫師分享情緒專題
培靈信息
分享:
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25 整體財務報告
2025/2月
總收入:
5,003,572
總支出:
4,948,098
2月結餘:
55,474
累積結欠:
-943,198
這段時間是各校團契遴選核心同工的重要時刻,求主預備合適的人選承接同工,帶領團契在學校之中繼續為上帝作美好的見證。
Read More
訂閱校園簡訊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
訂閱
校園福音團契
五月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19.04.14
這是各級團契禱告、思考、遴選合適交接人選的時刻、也是重要的傳承時刻,求主興起新一批願意的人。邀請你一同禱告,也為校園持續籌備與推動中的活動守望。
天國的成長學
2019.04.14
在天國裡,有比「人數」 成長更重要的事,即天國門徒「生命」 的成長。
大使命的神隊友
2019.04.14
只有兩個同工,卻要推動整個校園的宣道大計,究竟該怎麼辦呢?李懷恩傳道回顧過往六年,發現「連結夥伴關係」是不可或缺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