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類
X
校園簡訊(68)
十四青宣主題特展【已讀不回的教會】
2019.08.28

「如果你是當年的潘霍華,你會做出什麼決定?你會選擇參與暗殺行動嗎?如果『會』,請把紙球放在打字機的下方;如果『不會』,放在聖餐桌的下方。」

文/影音文宣組圖/青宣傳媒部

「 已讀不回的教會 」特展 — 互動區
展間路口前,掛了幅偌大的標題看板。上頭的人臉畫像雖然只有輪廓,卻幾乎沒有人認不出是誰。把惡名昭彰的前德國納粹總理希特勒,與「已讀不回的教會」放在一起,彷彿能嗅到其中腐朽的氣味。特展的主角另有其人,是青宣想介紹給學生,在時代洪流中反思信仰、踐行公義的典範人物——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
形容潘霍華出汙泥而不染,雖然並不為過,真正難得的,卻是他「投入」其中,必須不斷面對的各種決斷。比如二戰期間,因著希特勒的逼迫,前往美國短暫躲避的他,至終抵不過良心的不安,毅然決定返國;又或者甘冒極大風險,甚至信仰的質疑,參與暗殺希特勒的計畫。特展中一個個活動設計,切分出他生平的重要事件,讓學生透過導覽聆聽及互動,思想自己若是潘霍華,會做出怎樣的行動?
「潘霍華的信仰中極為強調『責任』,基督徒應該是『負責任』的人,對上帝負責,對他人負責。」主籌此次展覽的左心泰傳道說:「潘霍華曾說:『甚麼是回應( respond )上帝的人?就是負責任( responsibility )的人。』這個責任可能是愛上帝,或愛鄰舍。」間接呼應青宣主題「天國,已讀。不回?!」,期待學生深思他們應該「 回應 」的「 責任 」。

「 已讀不回的教會 」特展 
現今的台灣社會,什麼是需要被關注的呢?或許是外籍移工、性別議題、貧窮、居住正義,或者性騷擾、性侵害等問題。基督徒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左心泰傳道認為是「和好」。他說:「『 和好 』不是某種『 和諧 』的概念,而是『 不激化對立,願意理解 』。」因此展覽最後,邀請觀展者在幾個重要議題旁貼上 OK 蹦,象徵著願意纏裹、療傷,而非漠視、掩蓋。

「 已讀不回的教會 」特展 — 學生在牆上貼 OK蹦
潘霍華面對各樣的景況,亦有各種掙扎和情緒,他的回應並非毫無「 感情 」。一邊揣摩潘氏的心境,一邊端詳裝了差不多球數的兩個籃子。手裡的紙球很輕,潘霍華心頭的重擔,想必勝過千斤。
分享:

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25 整體財務報告
2025/8月
總收入:5,357,818
總支出:4,867,637
8月結餘:490,181

累積結-8,639,565 
 
  • 第五十六屆大專靈修班現已開放報名,請為報名推動代禱。本次將查考《以弗所書》,期待大學生透過保羅的教導更認識基督真理,並實踐在生活之中。
     
  • 本團契總幹事左心泰牧師將於十月 6-11 日參加 IFES 東亞區總幹事會議,求主保守出入平安,帶領與會者彼此間有美好交通。
     
  • 請為十月 16-21 日在信基大樓舉辦的台北基督徒聯合書展「 閱讀百匯 」禱告,願主保守校園書房出版社有合適的攤位規畫和人力安排、各種備貨和預備都順利。期待可以與眾教會一起推廣屬靈書籍的閱讀風氣。
Read More

訂閱校園簡訊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

校園焦點報導六月號
高中團契利用週末前往寶貝班服事特殊兒童,與特兒們快樂地唱詩歌、玩遊戲,盼望藉著愛與陪伴,學習在苦難中彼此扶持、成長,並更深刻地經歷上帝的愛。12所大學團契憑著創意與熱情在校園中展開福音行動,透過跨校的響應,打破傳統「 邀請人來 」模式,轉而鼓勵基督徒「 走出去 」,讓信仰成為可見的見證。
【 校園事工現場六月號 】福音營報導
三至五月,各地福音行動百花齊放,盼望營會能夠回應學生生命的處境與光景,更多認識這一位神。正如詩歌《 一生不迷路 》所唱:「 在祢的光中,能把祢看清楚 」
十四青宣相關報導【宣道課程/宣道工作坊】
青宣的「 宣道課程 」 與「 宣道工作坊 」 ,匯聚了不同領域專業人士分享自己在該領域的見證。我們各挑了一門課,帶大家小小重溫課堂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