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類
X
校園簡訊(66)
創造空間 —— 聆聽如何引導我們向不同的人學習
2025.08.06
原文/ IFES
回應/林純純 ( 人資與培育部主任 )
 
 
改變從聆聽開始,但聆聽可能產生不適感。為了避開不適感,我們選擇疏離,但這樣一來,我們恐怕就不會按照上帝的心意作出必要的改變。隨著越來越多人在喬治.弗洛伊德( George Floyd )過世後討論種族不平等,我們愈加需要面對這個問題。而情況在基督徒群體中又如何呢?來自南非的班迪爾( 化名 )在英國讀大學後,希望挑戰基督徒成為更願意聆聽的人,去聆聽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信徒。
 
❙ 台灣視角回應 < 聆聽的挑戰 >
 
如同在學校團契要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創造空間,在一群由不同世代組成的學生工作群體,我們也需要為這樣的差異創造空間。聆聽與接納的原則,不只適用於我們的服事對象,也應成為團隊內部的相處方式。
 
聆聽真正的意義,是放下「 我知道什麼對你最好 」的假設,承認「 對方可能看見我們所沒有看到的 」。這對一個有豐富經驗的機構來說,格外不容易。

校園福音團契成立於 1957 年,在這近七十年的歷史中,我們累積了豐厚的經驗。然而,正是這份經驗,可能反而成為聆聽的障礙。我們需要常常反問自己:我們是否更習慣說話,而不是聆聽?
 
 
融入
 
在班迪爾搬到英國之前,他擔心自己會感到格格不入。然而,他很高興地發現大學的國際化氛圍並未使他產生這種感受。直到他開始在一間教會聚會。

「 作為一名國際少數族裔學生,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我與其他會眾之間的差異。我感覺必須模仿主要人口群體( 白人基督徒 )的行為模式,才能被他們接納。 」

班迪爾發現自己為了融入而改變行為。他會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表達方式,甚至語調。他說,當少數族裔學生要融入以白人為主的環境時,這是十分常見的現象。
 
❙ 台灣視角回應 < 融入 >
 
不同的世代有其各自的委身方式和工作優勢。為不同世代的同工創造空間,不是給他們一個位置就夠了,而是要讓他們的聲音真正被聽見、被重視。

這意味著在決策過程中讓他們有參與的機會,而不只是事後的通知。真正的空間,是當年輕同工提出挑戰性想法時,不會被貼上「 不成熟 」的標籤。

我們嘗試在這個方向上努力實踐,例如在一些制度的建立和重大決策的過程中收集同工意見,讓不同世代都有機會參與其中。我們期待聽到更多聲音,讓制度的設計能更加周全,決策品質能更多提升。
 
 
創造聆聽空間
 
如果不嘗試與少數族裔學生建立真實的關係,就不可能知道如何在團體中為他們為他們建立一個最合適的空間。當其他少數族裔學生看到這裡沒有與他們相似的人時,他們參與的意願就有可能減弱。例如,班迪爾邀請了幾位黑人朋友來幫助他的教會宣教週幫忙,他立即注意到有更多的少數族裔學生加入行列。

「 因為他們的存在,就會有更多黑人參加了活動。他們向場地內望去,看到更多黑人面孔,這意味著他們覺得熟悉,也令他們感到更加自在。 」

那麼,當教會和學生事工為少數族裔成員創造空間時,他們需要什麼呢?答案是聆聽。

雖然班迪爾知道他的教會真誠地愛他,但他不覺得他們試圖了解他。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說錯話。他希望教會更願意接受並討論他們的種族差異。班迪爾說,基督徒說他們不看膚色,這可說是最糟糕的事情。雖然這個想法可能出於好意,但它不尊重少數族裔人士的身份。班迪爾說:「 我們希望被完全地看見,而文化、傳統和膚色都是我們全人的一部分。因此,當你說『 我不看膚色 』時,你其實就否認和忽視了他們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在多樣性中尋找合一
 
然而,班迪爾明確表示,他的種族並不完全代表他的身分。「 雖然種族很重要,是一個人身分的核心,但它仍只是個人存在的一部分。它不能定義你是誰,基督才能決定你是誰。因此,在稱自己為黑人、非洲人或南非人之前,我會稱自己為基督徒。 」

談論種族的重點不是將種族身分置於福音之上,而是為了更生動地看到上帝的形象。班迪爾說,雖然他很難與他的教會建立連結,卻在多元的基督徒聚會裡感到合一。這樣的小組更關注福音的核心真理,並利用彼此的差異相互學習,而不是緊握自己的傳統。
 
 
開始對話
 
班迪爾知道,開啟關於種族的對話可能令人緊張。然而,在他看來,結結巴巴的說話總比保持沉默好。

「 因著不承認種族差異而帶來的無知是個問題,除非將種族相關的話題視為常態,否則這個問題將持續存在。 究竟是什麼在阻礙人們認真地討論這個議題?答案是恐懼 —— 對未知的恐懼、對衝突的恐懼、對冒犯的恐懼、對偏離政治正確的恐懼。然而,對那種恐懼最糟糕的回應就是沉默。 」

班迪爾說,逃避不舒服的對話會阻礙基督教群體成長,因為他們從未被挑戰以不同視角看待自己的信仰。這也讓他們無法成為公正的領䄂。如果我們不聆聽自己教會中被社會上邊緣化的人,又該如何為教會以外的人發聲?

雖然與少數族裔的朋友討論這些問題並不容易,但班迪爾提出挑戰:基督教從來就不是一個舒適圈。他鼓勵學生把這些對話想像為向朋友談論福音。一開始會有點尷尬,但終究會愈來愈自在。

無論在教會或學生事工中,聆聽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是基督徒引領社會走向族群和解的第一步。多樣性是上帝的贈禮,使我們得著益處,並促使我們了解上帝的心意。當單一性取代多樣性時,我們將會錯失基督教會的美好。想想那些與你不同的人,你是如何理解他們的?為了不同背景的人,你又做了什麼來創造空間?
 
❙ 台灣視角回應 < 開始對話 >
 
真實的對話從承認差異開始。承認不同世代確實有不同的優勢和盲點,承認我們都在學習中,承認沒有人擁有所有答案。

這種對話需要安全的空間,讓每個人都能表達真實想法而不必擔心後果。這也需要時間,因為信任不是一次會議就能建立的。

當我們真正學會聆聽時,不只是為年輕同工創造了空間,也為自己創造了成長的機會。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能夠聆聽的機構才能保持活力。

問題不在於要放棄什麼傳統,而在於要如何為不同的聲音創造空間。當我們願意聆聽時,改變就已經開始了。
 
 
 
本文翻譯自國際學生福音團契 ( IFES ) 刊登於網站上的文章《 MAKING SPACE How listening leads to learning from those who are different 》。(👉按此連結閱讀原文)經 IFES 授權,我們獲得了翻譯、編輯及刊登的許可。
 
分享:

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25 整體財務報告
2025/5月
總收入:4,349,776
總支出:8,340,967
5月結-3,991,191
 
2025/6月
總收入:4,138,447
總支出:6,727,708
6月結-2,589,261

累積結-11,937,445
 
  • 劉涓涓傳道與鍾宜芳傳道將代表台灣校園福音團契,帶領 9 位台灣畢業生參加於八月 7 日至 11 日在菲律賓舉辦的 IFES 東亞區畢業生會議 ( EAGC ),總幹事左心泰牧師也將以大會講員的身分出席。
     
  • 九月 3 日至 23 日,總幹事左心泰牧師將前往美國多個城市拜訪校園之友並舉辦校園之友會,願主看顧出入平安、服事得力、美好交誼。

     
  • 第十六屆畢業生同行營將於九月 12 日至 14 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主題為「 在日常勞苦工作中發現主 」,「 主題信息 」講員是陳維濬牧師,「 關鍵論述 」講員有汪中和老師、潘華庭姊妹、蔡清徽老師,請為節目安排和推動報名禱告。
Read More

訂閱校園簡訊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

八月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八月同工們將帶領 9 位畢業生參加 IFES東亞區畢業生會議 ( EAGC ),九月總幹事將赴美探訪校園之友並舉辦校園之友會,畢業生同行營亦將於9月在新竹舉行,邀請您關心代禱。
家園的故事
家園的故事,從未停止在人類歷史中迴盪。無論是亞伯拉罕回應呼召、離開本族本家的旅程,或荷馬史詩《 奧德賽 》中漂泊不息卻終將返鄉的歸途,或浪子回頭的比喻裡,那位等候的父親以及在身分掙扎中的大兒子和小兒子。家,這個蘊含深意的隱喻,一次次映照出我們生命中最深刻的關係經驗。在《 世界是上帝的家 》中,更向我們展示了家園的終極故事:上帝從始至終的心意,就是要在這個世界打造祂的家園,與祂所造的萬物同住同行。
青宣結報
因著颱風丹娜絲的影響,大會迅速地決定將第一天的內容改以線上方式呈現,讓學員有完整的學習,亦確保各地區學生的安全。看見學生們認真參與線上大堂與小組時光,節目部同工們由衷感謝上帝。第二天風雨漸息,小組長們親切歡迎組員實體報到。雖然晚了一天,但學員們參與青宣的熱情絲毫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