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九月份,地區的中學、大學都在各種迎新節奏,學校希望幫助學生適應學習制度及生活,各家社團幹部也卯足力氣來招生,希望學弟妹可以加入自己的社團,學校團契也不例外。各大專院校陸續在九月中旬舉辦社團博覽會(您可以參照本期家書的代禱事項,這些大多是有在學校成立正式社團的團契),團契可以藉機曝光,接待異地就學的基督徒,或是想認識基督信仰的學生。
每年的這個時候,心裡為學生禱告、惦記的重點,總是想到這些異地就學的學生,可能我自己也是在這種時刻認識信仰、接受耶穌,對於到異地生活會有的感受或情境,都能夠推人一把,來認識這位愛我們又與我們同在的神。我自己過去異地生活適應上最大的挑戰是,自己與自己獨處、人際網絡完全需要重新建立,還有交通模式的差異(大眾運輸或是自駕);曾經認識從韓國來台灣讀書的神學生,生活中最大的挑戰是沒有泡菜的日子。您有相似異地生活的經驗嗎?若有,相信我們必能體會這些年輕異鄉客的心情。
從自身的經驗,或是觀察學生的情況,在異地適應得好不好,這樣的差異 所帶來的影響是隔外地大,可以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立生活的個體,俱有成熟穩定的態度、情緒,或是只是一個外宿的孩子,只有經歷到在外地「讀書」的部份,其他部份還是很需要倚靠原生家庭或舊有的模式,無法獨立生活。這是學生的一般情況,更遑論我們期待年輕的基督徒學子能被好好建造為基徒的門徒、教會未來的同工。
邀請您為我們禱告:
(2) 為到異地讀書的基督徒學生禱告,找到適合自己的信仰群體(團契),一同認識神,也靠主來適應環境無法改變的部份。
(3) 為年輕的靈魂禱告,徬徨無助的心能夠找到神,成為一生的依靠。若有機會,您也可以關心、接待學生,特別是新生,邀請他們一同出遊、用餐,甚至只是一起喝杯飲料聊聊天,都是在傳遞整個基督的肢體對他們的愛心哦!
本次大學同工訓練會總共有3校(成大、嘉藥、南藝大)14位團契同工參加,內容包括從耶穌的工作看團契、福音工作、關懷工作、造就工作,主要的重點包括重新更新福音觀、確立團契福音關懷造就工作,以及幫助同工觀看上帝在不同學校團契的工作,以及建立跨校之間的同工關係。
整體有不錯的反應,同工們在小組中有很好的討論,中午也一起在聚餐中繼續有團契工作和個人生活的分享,相信上帝會藉此裝備使用這群年輕的同工建造各校團契,廣傳福音。
✻互相討論關懷的策略與困難
✻各校同工訓練後合影
參加人數:15位、地點:台南校園團契
主日結束後稍作休息後,同工們前往校契預備著輔導訓練,期待透過這次的訓練幫助關心青少年工作的輔導或牧者們可以學習如何陪伴青少年。
聚會中透過破冰、講員的分享來幫助大家認識自己的特質,並了解面對與自己不同特質的學生相處時可以如何回應及陪伴。之後學習帶領小組的方法,了解在小組中即使有片刻的安靜時也不必過於焦慮。在了解不同的小組帶領方式後,反思自己在帶領時可以有哪些調整。最後彼此代禱時光中,一起分享著自己的收穫及在禱告中互相扶持。祈願這些關心青少年的輔導們在回去所牧養的禾場中服事時,因著聖靈所賜下的智慧及所學習到的技巧,更能成為青少年的祝福。
★學生回應:
李姐妹:聽到講員認真的帶領和經驗分享。輕鬆的交流比技巧教授更具支持性。
鄭姐妹:今天的分享都非常實用,認識不同特質類型的人的做事方式,帶領小組分享不管用在小組聚會,甚至在教會裡與會友相處都很有幫助,也提醒自己將來帶
領團契更多注意細節,契友們的狀況,重要的不是聚會流程,而是聯繫彼此和神的關係。
✻小組討論
✻對話練習
✻大合照
中學聯合迎新
9/15 嘉義場10人
9/22 台南場21人
新的學期開始,我們分別在九月的兩個週五舉辦嘉義場和台南場的聯合迎新聚會。
嘉義場一開始大家先一起吃晚餐,並且由嘉聯團契的輔導群預備了破冰和自我介紹遊戲,同時也介紹了嘉聯團契的聚會內容。在聚會最後,蔡文貞傳道也以經文和禱告來鼓勵學生好好面對新的學期。而台南場的聯合迎新聚會,我們這學期也把時間改在星期五晚上,期盼有更多團契可以一起參與。這次聚會名為《新生party》,聚會開始以動唱來破冰和彼此認識,接著讓學生透過「學霸練功坊」(課業)、「玩轉社團室」(社團與選修)、「交友達人房」(人際與感情)的闖關活動來體會高中生活,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做選擇,好好規劃高中生活。陳家瑜傳道也勉勵學生,要找到生活中關鍵的那把鑰匙,幫助學生思考新學期如何安排時間,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對的地方,並希望學生知道要信靠上帝,也有「團契」能陪他一起面對!
比較特別的是,我們選用了約書亞記1章9節製作了經文鑰匙圈送給每一位參與者,期盼大家面對新學期能剛強壯膽、不懼怕驚惶,學習倚靠上帝。請繼續為新生與團契禱告,希望新生繼續穩定參與團契,享受團契生活。
✻大合照(嘉義場)
✻大合照(台南場)
活動預告
時間:10/28(六)9:15-12:30
地點:台南校契B1大會堂
對象:嘉南各高中職團契社團學生
報名資訊:請點我
有揚、文貞
志學
最近皮膚過敏的情形有點嚴重,請為能夠改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