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7期
校園福音團契北區大學家書七月號
 

     大學、教會、和校園工作

 
文 / John G. Stackhouse Jr., PhD
譯 / 裴恩 傳道
 
說明:定調年過程中,北區大學同工們透過不同的文章,反思各種不同的觀點,期待找到適切於各大學團契的新的可能。這次選譯的文章,讀者也許不用全盤接受或認同,但不失為一種刺激,反思大學團契在面對理性、感性與各種信仰感受的平衡時,可以有哪些切入點,幫助我們釐清目前的大學團契事工。在上一期家書中,文章向我們分享了使命和召命,並帶我們思考在世上要做什麼;而在這一期中,我們將迎來最終回:來一起看看作者帶來的結論是什麼吧!
 
(續接上期)
 
        基於這些基礎的神學考量,我建議一個方案,以正確地定位校園事工。首先,我認為大學很好地對應了文化使命,也就是人類的泛用呼召:關懷創造。相較之下,教會則很好地對應了救贖的使命,同時教會也呼籲世界——因此也在呼籲大學——將其文化工作置於正確的上下文中,也就是將愛神和愛鄰舍的使命包含在其中。那麼,在這個背景下,校園事工是什麼?
 
        我們馬上就會面臨一個術語上的問題,這常常困擾著這個討論,那就是「教會」和「旁教會機構」(parachurch)的分類方式,校園事工被歸類為後者。有三種模式可以描述教會和機構的關係:
 
  • 機構作為寄生蟲(parasite):機構做的是(當地)教會已經在做的事情,並且從教會中抽取資源和人員。
  • 機構作為後援(backup)教會:做當地教會應該做、但目前卻沒有做到的事情—或者,也許教會正在做,但某些機構的領袖認為做得不夠好。
  • 機構作為「旁會眾」的教會(paracongregational):校園事工是耶穌基督的教會,但以不同的方式部署,以完成比當地教會或教派更好的事情。
 
        我並不是說校園事工是教會,那種以會眾為主的教會。在極端情況下(例如,在一個壓迫政權下,不可能產生正常的組織),我認為它們可能是那種會眾為主的教會。然而正常的教會生活會匯聚不同性別、階級、種族、年齡的人們,有被認可的牧師,並有定期的施行聖禮。話雖如此,教會並不僅限於會眾和宗派的結構,儘管這些組織中的許多領袖認為這樣才是教會。校園事工是行動中的教會,但其行動方式和當地的會眾(教會)不同。那麼,上帝對部署在校園事工中的教會的呼召是什麼呢?
 
       當我第一次進入大學時,我的父母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讓我知道如何在那裡度過我的時間:「優先考慮只能在這個時間和這個地方才能做的事情。」 在這種特定的召命感下,我們可以問,在大學對於學生和大學畢業生而言,有哪些特殊的、天生具備的挑戰和機會?這些挑戰和機會應該是校園事工優先考慮、甚至專注於的目標。因此,我建議泛用的基督徒門徒培訓應該改由當地的教會負責。通過這種分工,我們可以避免事工重疊和資源分散,並因此得到彼此的強力認可。
 
       那麼,校園事工應該教什麼?我認為它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元素: 
 
       1. 從基督教觀點解釋大學是什麼
 
  • 大學曾經是什麼;
  • 大學現在是什麼;
  • 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可從相關人士的不同觀點著手);
  • 大學的功能是什麼—官方說法和實際狀況;
  • 對於基督徒學生來說,大學有哪些特殊的挑戰、機會和資源
 
       2. 解釋基督徒在大學中的召命
 
  • 人類的一般召命是耕耘世界,因此我們可以為了神的榮耀和受造界的好處,追求大學中的所有學科;
  • 基督徒的特別召命是訓練門徒,以及如何在校園和大學畢業生中最好地完成這一使命;
  • 我的個人召命是幫助個別學生分辨出他們現在和未來的特定召命;
  • 因此,我們過去強調要學生進行「跨文化宣教」,這是美國校園團契和其他一些團體的典型作法,但這作法必須有正確的神學背景:我們不應將其奉為至高唯一的呼召,但同時也要挑戰學生,將這種特別的自我犧牲視為一種偉大的召命。
 
       3. 解釋如何充分利用大學經驗:
 
  • 當代大學的特殊機會:社交、運動、多元文化、意識形態的討論、表達自己想法、美學的、娛樂的,當然還有知識的學習和討論!
  • 如何設定良好的優先順序;
  • 健康生活的紀律,如睡眠、飲食、運動、私人生活規劃和集體崇拜聚會等等;
  • 如何參與當地教會生活。
 
       4. 教導學生如何應對大學的挑戰和機遇:
 
  • 如何應對課堂內外的多樣性(種族、意識形態、道德、論述上的多樣性),以及其他挑戰;
  • 如何應對課堂內外對基督教的敵對態度,如何在愛中說出真相,並在傾聽和理解別人真正說了什麼之後,再作回應;
  • 如何在大學環境中愛你的鄰居;
  • 如何在大學環境中分享你的信仰。
 
       5. 提供宣教的機會和資源
 
  • 為了學生和整個校園的福祉而服務,而不是單單企圖在其中傳福音;
  • 提供有效的護教和傳福音的課程和活動,以教導學生進行這項工作,並提供他們進行這項工作的機會。
       
       6. 培養基督教的合一和互相建立
 
  • 通過教導有關教會的知識,包括作為「旁會眾」的身份和功能,以及成為當地教會成員的必要性;
  • 通過崇拜、團契和宣教活動與其他校園團體建立關係。
 
結論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許多校園事工僅僅是基本門徒訓練的教會工作在附近校園的延伸。這種工作應該繼續嗎?也許應該,特別是對於需要額外時間融入當地教會的國際學生和其他人。但是,我建議,提供「靈性幼稚園」並不是校園事工的核心使命。這是當地教會的主要責任,校園事工應該做他們獨特的事情,我相信他們已經準備好了。
 
       校園福音廣傳?當然應該繼續。那是每個基督徒應該做的「職場佈道」。而且,將獨特的「人群」——即大學生和教授——視為目標,可以為他們特殊的需求量身定做護教和佈道的課程。當人們對此類計劃做出積極回應時,校園事工必須將他們與當地教會、和其在基督教生活中有幫助的課程連接起來:包括 Alpha 課程、小組、主日學等等。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的意義。這種特殊的校園事工需要具有特殊訓練的特殊人員,而不是一般的基督徒從事一般的基督徒工作,只是地點恰好在校園裡。我向從事校園事工的基督徒們提出挑戰,讓他們獲得所需的培訓,如果他們是這種事工的領袖,就要要求這樣的培訓,並幫助他們的員工獲得這種培訓——尤其是提供財務援助,也許通過隨後的服務年限償還貸款。
 
       校園事工也需要領導團隊——董事會、顧問等——他們需要了解大學,能夠幫助同工和學生確定和履行使命。這樣的領導團隊特別應該吸納教授和大學行政人員,特別是來自那些特殊領域的專業人士,這些領域需要他們自覺思考,才能成為大學中的基督徒公民。
 
       我希望這種對校園事工的描繪,能夠促使一些組織和領袖重新思考他們正在做什麼,以及他們是否應該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是做一些事情,和他們一直在做的事完全不同。也許其他人應該繼續做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做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
 
       我熱愛大學,我熱愛教會,我熱愛校園事工。我希望這些反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
 
(全文完)
 
 
文/張家瑋 傳道
 
       每學年末將至,我心中都會暗暗發抖,不知道哪個團契輔導可能更動,總要為著尋找、調整新輔導感到傷神。大學團契的輔導門檻很高,時間與金錢的付出不在話下,特別是面對當代的學生,如何陪這群剛滿十八歲的小大人們走向信仰的水深之處,無法單憑說教,需要放下身段,有時更需要心理、靈性專業的敏銳度,才有辦法聽見他們與滿足的需要。
 
      我們深知輔導至關重要,如何與輔導同工是我們的關切。北區大學在思考輔導的成長之路時,我們為這個群體定下了期待的畫面:
 
「團契輔導透過陪伴學生的歷程,對大學生的生命更有負擔也在與學生一對一的對話中更理解目前大學生對信仰與生活的掙扎與困惑,同時團契輔導對歸納式查經有基礎的理解,能陪伴學生透過閱讀聖經,幫助他們整合生活和信仰

「團契輔導透過陪伴大學生能勾勒出新時代門徒的畫像。輔導成為與學生一起成長的群體,跟著學生一起面對他們即將出社會的壓力;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輔導與義工能提供更實際的陪伴與幫助。」
 
       這個畫面如果要實踐,很需要你我的禱告!北區大學也會期待透過每一次互動的機會,與輔導成為夥伴。不論是分享關懷,或是增加輔導知能的課程(例如:輔導倫理課程),以及讓輔導參與北區大學的活動企劃(例如:新同工訓練教案),這些互動都很寶貴,我們也期待有更多關心輔導、與輔導同工的機會!如果你願意加入輔導的行列,歡迎與我們聯絡!
 
 
 

北區大學創意福音行動成果評鑒

 

       2023年北區大學創意福音行動順利結束,作為北區大學時間跨度最大的活動,本期共有9個團契參與這個活動。我們非常高興看到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具有自己的學校特點的福音活動,並一步步將其實現,在校內中舉辦的創意福音行動,讓更多的同學們可以感受到福音與團契的美好。
 
       國北信望愛社這次的內容十分豐富,不但將同學關注的議題拍攝成短片,還使用短片來跟非基督徒同學互動對話,讓同學看見基督徒的立場不是一塊鐵板,也展現出基督徒願意對話的誠意,在行動中顯出福音的寬廣。或許活動「搞剛」了些,相信下次會更有效率的運用團契資源。
 
       北醫恩友社和長庚光鹽社兩個醫學為主的大學,不約而同地用了擺攤送暖的方式,來展現福音的慷慨和溫暖,同學們的反應也十分踴躍。相信下次同學也會更加勇敢,讓更多人認識福音的好。
 
       桃園銘傳和淡江兩個學校在大台北地處偏遠,不約而同的用了較傳統的辦活動、辦聚會的方式,來進行本次的北大創。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下次同學們也會更勇敢,嘗試有創意、走出去的福音行動。
 
       輔大信望愛社和政大信望愛社兩個綜合型大學,在本次活動上都使用了很多網路的串連,結合實體的擺攤或線索,非常有創意。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下次團契也會知道怎麼推廣活動,讓更多的同學一起響應。
 
 

主席聚

 

        每一位主席在學校團契中往往承擔著各種龐雜的任務,舉凡事工不順利,同工有衝突,團契有狀況...等等的,主席幾乎無役不與,但往往許多艱辛的地方,並不好在自己團契同工之中說得太明白,避免誤會與傷害。北區大學舉辦的主席聚餐就適時地讓各校主席們有一個能夠敞開與彼此理解、彼此代禱的機會,我們也看到主席透過這樣的分享,能夠抒發自己的心情,並且找到彼此的共鳴,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甚至也能從彼此團契的經驗中,找到自己服事時修正的方法。

 

        6月18日是111學年的最後一次主席聚,是辛苦一年後的主席們換屆後的第一次聚集。在這次的聚會中,111學年的主席們一邊品嚐著文弘哥精心準備的手作糕點,一邊分享著這一年中種種值得感恩,或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時刻,並分享彼此未來的計畫。大家分享的非常開心,也約定著要繼續這份美好的友誼關係,再約時間一起出遊。

 

       北區大學深信,藉著這樣的凝聚,會繼續為團契帶來良性的成長,主席除了在自己的學校之中,也能在其他不同學校中找到美好的數屬靈夥伴,繼續一起同奔天路。

 
 
 
 
 
       期末結束了,在經歷了繁重課業的「摧殘」後,很多同學並未選擇休息,而是繼續投入到服務隊的籌備與服事之中。本期家書的為團契代禱環節將聚焦在暑期出隊的團契,讓我們一同紀念他們的服事,也為著那些偏鄉的學生們來禱告。
   
*陽明交通大學 陽明信望愛社*
 
 

       

        陽明團契每年暑假前往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鎮西堡部落進行短宣,在學長姐的傳承下,今年邁入第十年。很感謝神一路的帶領與恩典,讓我們可以與鎮西堡部落維持10年的感情!今年的福音隊將於8/8出發,展開為期七天的旅程,於8/14結束;而從六月底開始,兒童家訪組、青年組、生活組開始展開緊鑼密鼓地籌備,許多畢業的學長姐也加入我們的行列,為我們協助出隊中的大小事,感謝神讓我們有學長姐的支持與後盾,可以全神貫注在教案上。

       今年的籌備,以線上的方式舉行,雖然各組隊員們身處不同國家、地點,但大家跨越時間與空間,一起為著出隊努力,感謝神讓我們無論在哪裡,都有一顆願意為福音隊擺上的心。我們也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的籌備與出隊中,神繼續掌權做王在其中,讓我們更加明白祂美好的旨意!

 

我們的代禱事項:

1. 為大隊中的慕道友禱告:今年17位隊員中,有5位慕道友參與其中,我們禱告神可以透過這次的籌備與出隊過程讓慕道友們更多經歷神、認識神,讓福音的種子在他們的生命中成長茁壯。

2. 為著大隊的交通補助禱告:今年17位隊員中,有11位隊員將從雙北以外的地區來到台北集合,出隊後再回到各自的家中。由於今年雙北以外的人數較多,我們禱告希望可以有多餘的經費給予隊員交通補助,減輕隊員們在交通費上額外的負擔。

3. 為著大隊方向禱告:求神賜給我們這次出隊的意象,使我們明白祂的心意,遵行祂的旨意!

 
 
*臺北醫學大學 北醫恩友社*
 
 
 

        北醫團契恩友社在七月初參加鄉福滿州國中梯,同工總共有19人(北醫團契人數為11人),雙語營學生有33人。期間我們領受了神滿滿的恩典,滿州教會提供我們的供應超乎我們所求所想,不但有教會的同工幫大家煮飯,使我們可以投入更多心力與學生建立關係;也有學校的基督徒老師在我們當中,給我們關於學生的建議、時刻跟進學生們的狀況。

        我們雖經歷同工之間配搭的不協調、屬靈爭戰;但我們看見神的工作,祂調整我們使我們最後成為合一的群體,感動我們,使我們口能說出屬神的見證。在雙語營最後一天,也聽見孩子們願意敞開分享,我們將榮耀歸給神。營期只有四、五天,對我們來說很短暫,但我們相信福音的種子已種下,神會在祂選定的時間使它發芽生長。

 

我們的代禱事項:

1. 團契契友家庭經濟狀況。

2. 求主帶領全體策同工們在未來一學年的服事中能夠定睛在祂的身上。

3. 開學的新生事工順利。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北信望愛社*
 
 

 

        這個暑假,我們團契前往新北乾華國小舉辦了為期四天的品格營,本次梯隊共有17位大學生和2位輔導參加,而參加營會的國小生共有27位。

        由於這次我們的團隊大部分成員既沒經驗又沒畫面,所以在籌備過程中時常出現許多該預備沒預備、該做到沒做到的失誤;到了學校後又有許多場地的突發狀況發生。儘管如此,我依然認為這次的梯隊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每日的檢討很多、帶小組帶到崩潰、教案不夠熟悉等等,乍看之下就像是個不完美的出梯,但上帝都將這中間的空缺用祂的恩典填滿,讓哭泣轉為歡笑,讓失敗轉為成功,讓我們的營會能畫下一個合神心意的句點。

 

我們的代禱事項:

1. 為每位梯員及出梯的輔導在回去後有一個美好的休息,體力能有好的補充,彼此之間的關係在後續也依然有好的維持而禱告;也會日後心得的蒐集以及費用申報、成果書的繳交等結尾工作順利禱告

2. 為接著8月中的新同工學前會的準備,和各樣新生工作禱告。求主給這學期新上任的同工與輔導效國姊之間有良好的討論與溝通,好讓他們有足夠的智慧知道如何準備新學期的事工,也求主讓新同工在預備事工的同時能保有信心與平安,不膽怯不焦慮,單單照神心意地去做。

 
 
*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光鹽社*
 
 

 

        7/1-7/8於嘉義蒜頭的台大鄉福成長營已順利結束並且平安回到台北。參與此次成長營的有16位同工與37位當地學生。 感謝神,安排當地蒜頭基督教會傳道與師母的熱情招待,使我們在服事之虞仍有好的休息與補充。 感謝神,使當地六嘉國中的師長支持營隊的各樣行政需要,包括場地、學生資料等等,都一切順利。 最後,感謝神,即使這次鄉福即使人數有些缺乏,但仍賜予我們一群滿有經驗與能力的同工,相互成為肢體,一同去陪伴這片土地上的學生,經歷神的奇妙。

        接下來,團契還要在7/14-28期間前往蘭嶼舉辦一年一度的教育營。今年的蘭嶼教育營從交通、場地、器材,一直到學生的狀況,都存有許多的不確定性,求主幫助同工們能夠將這些煩惱都交託在神的面前,並預備好自己身心靈的狀態,來陪伴這些學生,更求主預備學生們有一顆柔軟的心。 也求主賜給核心同工們帶領團隊的耐心和智慧,並時常與我們同在。

我們的代禱事項:

1. 求主藉著成長營服事,讓參與成長營的同工和學生有從中有所收穫,感受到主耶穌的同在與幫助。

2. 求主賜智慧,帶領我們在出發前盡可能做好準備,以應對營期內出現的各種狀況。

3. 求主保守出隊的隊員有健康的身體,並從主領受智慧和耐心,以最好的狀態陪伴蘭嶼的學生們

 
 
*國立政治大學 政大信望愛社*
 
 

 

        今年是政大團契與利澤長老教會合作的第二年,很感恩能在利澤國中舉辦為期四天的營隊,並認識當地的孩子。本次服務隊共有9位政大的同學參與。從營隊開始前,我們就經歷神滿滿的恩典,感謝利澤國中的主任與校長信任我們,並提供許多協助,讓整個營隊能順利進行。

        在營隊中,我們十分的感謝神賜下兩位具有戲劇專業的學姊,幫助我們和學生開發肢體表演的樂趣,還有一位具有配音專業的同工,使我們與學生們一起構築出兩齣意義深遠的戲劇。在最後的成果發表,我們很榮幸能看見兩齣戲劇透過同工們與學生們的表演傳達出單純但不凡的愛,更值得慶賀的是當晚有許多家長以及社區的居民與我們共襄盛舉!在這美好的夜晚,我們見證了上帝真是使用我們每位同工不同的恩賜,將愛與盼望傳入社區!

我們的代禱事項:

1. 同工們的體力與精神在福音隊後能恢復,求主醫治生病的夥伴,也賜下力量持續幫助每個同工手上的工作。

2. 政大信望愛與利澤長老教會計畫在未來有更多的合作與彼此服事,願神帶領往後的事工,使我們的同工能見證主裡的合一,也求主透過我們的事奉觸摸更多生命,得著利澤簡當地的居民與學生

3. 本次出隊只有一位大一升大二的同工,相較去年相差甚多,求主幫助團契的核心同工有智慧凝聚111屆學弟妹的感情,更願主動工在學弟妹之間,使他們有美好的交流

4. 求主帶領升大一的新生來到信望愛社,讓團契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也求主賜下方向與信心在同工與契友之間,使我們面對招生壓力全然倚靠神,有靈巧敏銳的計畫與觀察,在團契中與主同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師大校園團契服務社*
 
 

 

        今年的鄉福相當特別,除了有來⾃師⼤、北⼤的學⽣與東⽯教會的陳牧師之外,還有來⾃三峽基督之家教會的學⽣,以及遠⾃波⼠頓華⼈教會的張牧師與青少年(11位),組成了⼀個2位牧師加上31位學⽣的龐⼤團隊。 

        由於團隊的組成複雜多元,出隊前也因適逢各校期末⽽沒有太多準備的時間,臺灣同⼯也沒有與波⼠頓教會接觸的機會。7/1抵達嘉義東⽯教會,才是整個團隊的第⼀次合併。故此,前期的時候,核⼯們花了不少時間與策略想讓成員間能更加磨合、團結。然⽽,最後使我們真正合⼀的,是當我們在雙語 營共同服事67位學⽣,是當我們同聲開⼝為此禱告的時候,從中看⾒了上帝的⼼意,以及對事⼯的現場產⽣了同樣的感動。 

        在籌劃跟進聚會的時候,我們很臨時地從學⽣⼝中得知絕⼤多數的⼈當天都要參與樂旗隊的彩排。經過⼀番討論後,我們決定將跟進聚會辦在營會結束的當天晚上。籌畫的時間因此變得相當緊迫,但很神奇的是,在選擇獻詩曲⽬時,眾⼈相當有默契地⼀同開⼝唱。這是只有在神裡⾯,才得以享有的合⼀。

 

我們的代禱事項:

1. 請為同⼯團隊代禱,期待大家在新學年的服事彼此包容且有好的配搭,在服事過程中充滿喜樂,經歷神豐富的恩典。

2. 請為團契新學年的聚會禱告,希望所安排的主題可切合師⼤師⽣及契友的需求。

3. 請為新⽣服事事⼯禱告,求主讓⼤⼀新⽣不僅能順利適應新環境,也使他們渴慕信仰,在團契有穩定的聚會。也求主賜給契友智慧,能以合宜的方式關懷及邀請新⽣參加聚會

 
 
*國立臺北大學 北大信望愛社*
 
 

        很開心今年北大團契可以繼續與師大團契包梯出隊,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一同服事東石國中的孩子。在營期中,雖然在配搭上彼此有一些小摩擦,但還是能在主裡一起同工,真的是上帝的恩典。
        在這次的營隊中,我覺得最大的學習是如何用基督的愛來愛這群孩子。我們面對孩子有時候不見得有耐心,甚至有時候孩子的行為讓我們情緒起伏不定。但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還是要以基督的愛來回應他們時,這真的是很大的學習與操練。
        此外,雖然營隊總是要面對各種狀況,但我們也在其中繼續經歷上帝的信實與帶領,也在當中學習彼此相愛和幫助。
很高興有這樣服事的機會,同時也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我們的代禱事項:

1. 請為團契新學期事工安排的討論以及同工退修會禱告

2. 請為團契的新生工作禱告,求神持續保守北大團契,也保守即將來到北大的各位新生們,讓他們有安穩平靜的心

 
 
 
 
 
關心北區大學的弟兄姊妹平安:
 
        過去一年對大學團契來說非常「新奇」,許多團契在疫情的過去三年,模糊了原本的團契畫面與規律,被迫重新思考「團契是什麼」這個又大又難,卻又相當重要的問題。有的團契摸索得快,或者團契傳統較為豐富,很快就找到一條新的路;有的團契資源、經驗較少,直到現在仍在為團契探索方向的過程中。這些變動,我相信對團契是好的,迫使我們去思考團契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哪些該捨,哪些該留,哪些又該走出新的路徑。變,是時代的現況,大學生的信仰如何在這恆常的變動中定錨於耶穌基督,以新的時代處境好好活著,但願上主賜我們嶄新的眼光。
 
北區大學主任  家瑋 敬上
 
 

2023年05月北區大學財務狀況

收入 48,150 元

支出 58,585 元

05月收支絀餘 -10,435 元

01 ~ 05月累計絀餘 -50,523 元

 

2023年05月校園整體財務狀況

收入 3,899,449 元

支出 5,190,620 元

05月收支絀餘 -1,291,171 元

01 – 05月累計絀餘 -6,228,563 元

 
 
08/18 聯合迎新北區場 @校園大樓
 
09/24 核心領袖聚(主席聚) @校園大樓
 
10/24 輔導聚會 @校園大樓
 
11/19 核心領袖聚(主席聚) @校園大樓 
 
11/24 同工之夜 @校園大樓
 
12/26 輔導聚會 @校園大樓
 
1/16~20 2024大專靈修班
 
 
 
地址:100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2號      Email:uc-taipei@cef.tw     電話:02-66042361轉2226
 
社群媒體和奉獻:  北區大學 FB粉專        北區大學 IG       為北區大學奉獻
 
 
 
上一頁
電子報訂閱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