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
飛颺少年雙月刊 第112期 2021年7、8月號
本期內容索引
【主任的話】在耶穌的愛中定義自己的價值/劉涓涓
【飛颺聚焦】和青少年談情說愛/陳慧蘭
【飛颺情報中心】國中生看「談戀愛」這件事/飛颺編輯室
【親心園地】談青少年的曖昧關係/張予晅
【親心園地】我的愛情,不能熄滅淹沒/郭頌華
【活點子專賣店】恩典中的盼望──在因信稱義的恩典中,置身患難仍然喜樂/洪中夫 · 蔡宇倫
【飛颺燙手新聞】飛颺財務報告 · 活動看板 · 中心消息與代禱/飛颺編輯室
【資源寶庫】與耶穌一起,談愛情/傑弗森.貝斯齊、艾莉莎.貝斯齊
【飛颺快訊】2021年教師成長營 線上舉辦 
【飛颺快訊】2021年秋季飛颺青少年事工人才訓練
【飛颺快訊】《飛颺少年》雙月刊訂閱調查
 
▼ 主任的話 ▼
在耶穌的愛中定義自己的價值
劉涓涓/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主任
 
本期雙月刊的主題是「與青少年談『愛情』」,不曉得有多少讀者是在國高中時期開始第一段戀情的呢?
 
我在高一時開始談戀愛,大一時決定分手。如今回想起來,這段將近四年的感情給了我很多日後與學生分享感情專題時的素材。我最常向學生說的故事,是當時的我每天跟男朋友講電話時,總喜歡鉅細靡遺地訴說我一天之內發生的事,但當我用30分鐘敘述完我的一天後,反問當時的男友「你今天都在做什麼」時,他總是回答,「就正常上課、下課,然後放學,然後就回家,然後就跟你講電話了」諸如此類使我氣結的答案。當時的我會覺得對方怎麼都不跟我分享生活,等自己成為輔導,讀了很多書,也帶過很多學生之後,才明白人不都是一樣的,可能因為性別、成長背景等原因,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因此,當我們在與青少年談「愛情」時,其實也要小心,不要只是要求青少年遵守規定,或者單向地試圖灌輸他們一些觀念,若我們真心要「陪」青少年「談」戀愛,「傾聽」應比「談」更早一點,先聽聽他們的想法,再分享我們的感受。說真的這並不容易,但如果我們期待青少年對我們敞開心房,我們勢必也得訓練自己去接納他們敞開的任何想法。
 
方莉恩(Lynne Fox)在《成為新創造》第77頁提到,「我們會注意自己有什麼、做了什麼,以及其他人怎麼看我們,然後用這三項來定義自己是誰。我們大錯特錯了,因為這些看得見的東西永遠無法顯露看不見的自我。」同理可證,一個人之所以渴望愛情,是因為他想透過一個戀慕自己的他者定義自己是誰與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如果我們不先認識那位愛我們愛到願意為我們死的耶穌,我們永遠不會明白自己的價值。
 
因此,與其緊張家中或教會中的青少年是否有正確的戀愛觀,更重要的是先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享受耶穌的愛,也愛耶穌,在耶穌的愛中定義自己的價值,如此才可能在耶穌的陪伴中一生走討神喜悅的道路。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聚焦 ▼
和青少年談情說愛
陳慧蘭/校園福音團契傳道
 
想要和青少年談兩性相處的話題,身為父母(輔導)的你,不知如何啟齒嗎?會有很多擔心,但如何讓他們不會在我們面前唯命是聽,轉過身卻又背道而馳呢?特別是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環境中,不知道的事,青少年常是直接詢問谷哥大神或是百度小姐,深受媒體所影響,如果我們沒有發揮該有的影響力,青少年就隨從社會、世界的價值觀而行了。
 
青少年在與異性相處時,該知道些什麼呢?
 
一、了解男女生理差異並學習尊重身體界線
 
進入青春期,生理發育快速,除了課堂上健康教育的知識,青少年對異性的變化也很好奇;又因受賀爾蒙影響,會開始產生性慾的反應。我們需要幫助青少年認識自己和異性的生理變化,教導他們兩性相處應有的身體界線和尊重。面對現代社會現況,青少年多有接觸言情小說、成人動漫,甚至電影劇情中,少不了男女主角的床戲,婚前同居成為理所當然的腳本,社會錯把性愛當作愛情的全部,所以我們格外需要幫助青少年學會與聖經的真理對話,使他們正確的看待「性」並曉得如何在交往中保守身體的界線。
 
二、男女同?不同?
 
有人用金星、火星來比喻男女像是兩個星球的人,差異極大。常聽見男生對男生說:「女生說『不要』,就是『要』」的偏差論點。在傳統價值觀中也有男女的刻板印象,例如:男生要堅強、勇敢,女生要溫柔。青少年該聽哪些?
 
現代男女的形象、角色和職份已傾向較彈性的模式,因此不要為異性製造身分定型,反要清楚認識異性的個別特質,並學習欣賞差異,了解互補也能帶來的益處,甚至,個別差異更大於性別的差異。我的朋友中有個家庭就是媽媽外出工作,爸爸是家庭主夫,白天專心照顧小孩,他們彼此有很棒的分工和對對方的欣賞,小孩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所以我們要鼓勵青少年在團體中,多觀察男女的差異,認識不同的同學、朋友所表現的個人特質,學習欣賞與自己很不同的人,避免以偏概全的歸因,造成相處上的不易。
 
三、同儕團體氛圍的影響
 
青少年正是開始從小孩轉變成大人、從依賴變成獨立自主的過程。他們渴望被當作大人,給予隱私、尊重,能為自己做決定。他們也很敏感,透過外在的訊息建構自我的形象,同學對他們的評價變得很重要。根據心理學家提出的友伴關係發展理論(註1),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結交死黨、閨密,進入「同性密友期」,關係很要好,分享彼此的秘密,討論異性的相關話題。大約在17~22歲期間,就會進入「異性群友期」,藉著參加聯誼、社團等活動,結交異性朋友。同儕團體可以有較多元的面向來認識異性朋友,學習互助合作和分工,卻也需要留意團體氛圍可能造成的壓力或是從眾行為的產生,例如:被湊成系對、班對,或是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自己沒有會沒面子。
 
四、釐清異性朋友相處的情誼
 
大多數的異性相處是同班同學,一起完成課業的夥伴關係。也有一些是男女同學志趣相投,互相了解,覺得被懂得,像是親密好友般的友誼關係,這種好友關係有的可以保持很久,不必然會發展成為愛情關係。第三種就是對異性朋友產生愛慕的感覺,覺得欣賞、想更多接近,覺得在乎、被重視,面對這樣的情感,就需要了解彼此是否要學習交往,更多彼此認識。
 
遇到青少年交男女朋友,父母往往因為擔心而做出許多不恰當的干預行為,反而容易讓青少年叛逆的決定堅持己見。若父母能將青少年與異性交往的過程視為他學習社會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習與異性良好的交往有助於他真實的認識到彼此的差異,淡化或消除對異性的神祕感和好奇心,他們也能夠從中慢慢掌握友誼和愛情的區別,進而更穩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
 
交往中的青少年也必須理解,要學習正大光明,讓關心自己的父母師長知道,並願意聽聽大家的意見。要保持距離、尊重彼此、避免肢體的親密接觸,落入情慾的衝動中。要一起學習、互相啟發,坦承真實的對待。不要沉溺在兩人相處的單獨約會,應該多透過參與團體活動,展現彼此更多的特質。未來的路還很長,追求感情的腳步要放慢些。
 
 
除了以上幾方面,若有機會,也需要幫助青少年認識情感發展的階段,從相識(友誼)到相交(戀愛交往),再到相知(定情、規劃未來),最後相許(決定進入婚姻)。每個過程都有許多學習的課題,透過心理學家提供的「愛的三元素」──親密、激情、承諾(註2),在各個階段中學習用心去經營,才能收穫幸福的果實。藉用現有的兩性教材、問卷、心理測驗、青少年網站(註3),和青少年一起討論:青少年可以談戀愛的理由及不適合談戀愛的原因,引導青少年願意更多預備自己,而非急於談戀愛。
 
青少年的父母和輔導,除了需要學習相關青春期發展的知識,增加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的了解和同理,在態度上也有幾點需要注意:保持友好關係,提供隱私和保密,不越界、不嘲諷、不威脅、不隨便貼標籤,營造可以分享的氛圍和情境,讓青少年與我們的交流可以通暢,有任何需要,我們都能夠成為傾聽他的人,並提供積極、樂觀、合神心意的建議。
 
註1:柯淑敏(2001),《兩性關係學》,台北市:揚智文化,頁33-34。
註2:校園研訓中心著(2002),《愛戀青春,怎young都美》,台北市:校園書房,頁98-99。
註3:推薦教材:《愛戀青春,怎young都美》、《青春EAZY FUN兩性教材遊戲盒》、哇咧星樂園網站(
www.walei.tw)。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情報中心 ▼
國中生看「談戀愛」這件事
文/飛颺編輯室整理
 
編按:飛颺設計一份問卷,邀請國中生以匿名方式表達對於談戀愛這件事的看法。共回收234份(男生110份,女生124份)。
 
1.現階段是國中生的我,會「想」談戀愛嗎?
 
不會
沒想過這個問題
男生
42人(38%)
45人(41%)
23人(21%)
女生
50人(40%)
50人(40%)
24人(20%)
合計
92人(39%)
95人(41%)
47人(20%)
說明:110位國中男生中,表達現階段會想談戀愛的有42人,占全部男生38%,而不會想談戀愛的有45人,占全部男生41%。124位國中女生中,現階段會想談戀愛和不會想談戀愛的比例相同。整體來看,234位國中生中,會想談戀愛和不會想談戀愛的比例差距不大。但也約有二成的國中生沒想過這個問題。
 
2.未來是高中/職的我,會「想」談戀愛嗎?
 
不會
不確定
男生
66人(60%)
42人(38%)
2人(2%)
女生
83人(69%)
36人(27%)
5人(4%)
合計
149人(64%)
78人(33%)
7人(3%)
說明:不論男女生,國中生對於下一個階段的想法,皆是多數人會想談戀愛。
 
3.當愛情來臨時,國中的我會怎麼選擇?
 
談一場戀愛吧!
還是暫緩一下比較好
不知道
男生
32人(29%)
77人(70%)
1人(1%)
女生
45人(36%)
76人(61%)
3人(3%)
合計
77人(33%)
153人(65%)
4人(2%)
說明:不論男女生,當國中的自己遇到愛情時,多數人選擇還是暫緩一下比較好。
 
4.我認為國中生可以談戀愛嗎?
 
贊同(續答第5題)
不贊同(續答第6題)
男生
60人(55%)
50人(45%)
女生
76人(61%)
48人(39%)
合計
136人(58%)
98人(42%)
說明:有55%的國中男生和61%的國中女生贊同國中生可以談戀愛,女生贊同的比例略高於男生。
 
5.我認為國中生可以談戀愛的原因是:(可複選)
選項
男生
女生
想體驗一下談戀愛的滋味。
38人
47人
很喜歡對方當然要談一場戀愛啊!
34人
40人
我已經長大了,當然可以啊!
24人❸
13人
早點開始談戀愛,多試幾次,就多一些機會可以找到真正相愛的人。
23人
17人
有人追求就答應在一起吧!
13人
10人
只要喜歡就在一起,之後不喜歡了就分手,對國中生來說很簡單。
7人
5人
別人都有戀愛經驗,我也要跟風一下,別人有我也要有!
2人
2人
沒有談過戀愛會被認為是異類,我不想成為與眾不同的那一位。
0人
0人
其他原因:
男生:雙方互相喜歡的話就可以。/人生自己決定。/相互扶持,有個心靈上的寄託。
女生:戀愛不侷限年齡(只要心智夠成熟,可以讓雙方共同成長。)。/被愛的感覺很棒。/不要讓自己後悔。/不要太over,界線抓好就OK吧,但是要告訴爹娘!/如果是對的人那值得。/青春總有些小夢想吧……?/遇到不容易,我認為過程比結果重要。/缺乏安全感,希望有人陪伴。/真的很想有個在學校也可以愛我、每天見到的人。
7人
21人❸
說明:❶ ❷ ❸ 代表排名。
 
6.我認為國中生不適合談戀愛的原因是:(可複選)
選項
男生
女生
還不夠成熟,對於正確的戀愛交友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43人
38人
無法確定對方是真心還是玩玩的心態。
37人
42人
談戀愛要花很多時間,無法專心在課業上,會使功課退步。
34人❸
34人❸
國中畢業後可能會各奔東西,去到不同學校,談戀愛會很麻煩。
31人
27人
很容易分手,那接下來要怎麼辦?心情會很差,不知如何面對自己和對方。
29人
29人
家長會反對,老師有規定,學校管很嚴。
22人
23人
覺得會很難一直交往到結婚,所以還是不要太早開始交往。
21人
21人
萬一不小心懷孕了,還沒有預備好要這麼早當爸媽。
12人
11人
談戀愛要花很多錢,因為要買東西給對方,希望對方開心。
12人
7人
要去照顧另一個人,好累喔!
11人
12人
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是不想!
7人
13人
因為認識的異性都是屁孩,我不想跟屁孩交往!
3人
8人
其他原因
2人
0人
說明:❶ ❷ ❸ 代表排名。
 
7.我到目前為止交過幾個男/女朋友?
 
沒有
1個
2個
3個
4個
5個以上
不確定
男生
73人
18人
10人
6人
1人
1人
1人
女生
77人
30人
11人
2人
2人
1人
1人
 
8.關於談戀愛,我有什麼想說的?
【國中男生】
● 對於感情就是雙方相互扶持,一起努力,開心的時候一起分享,難過的時候幫對方承擔,為共同的目標一起向前,相互陪伴。
● 一切順其自然。
● 只要在不影響課業的範圍,我都覺得很合理。
● 談戀愛不是壞事,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家長不表明原因又不准,只會讓學生私底下談。
● 是可以談戀愛,不過要注意分寸,尊重對方,才能有好的青春。
● 我以前其實有暗戀過一個人,因為沒有勇氣去告白,結果就沒了。我覺得要把握當下勇敢去追!
● 我認為最適合是在大學的時候,現在還太早了。
● 還小、還不能賺錢、不能養活自己就要養活其他人,真是不自量力。
● 現在的我還不需要與異性相處,先丟一旁。
● 麻煩死了。
● 非常無趣的休閒娛樂。
● 欣賞別人是件好事;默默喜歡是種美德。不一定要談戀愛。
● 呃,不知道……我會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惹怒別人,所以先不要比較好。
● 國中的戀愛不久,不要浪費時間。
● 我認為談戀愛不要在國中談,否則會把時間浪費掉,讓課業難進步。
● 要成熟一點再談(心智和身體成熟)。
● 不要只在意外表,內心很重要。
● 雙方都是真心才是真正戀愛。
● 對對方不夠好,會內疚,太好分開時會很難過,所以長久的愛情再交吧!唉……
● 愛情是一個捉摸不定的東西,有些時候根本分不出自己對某個人真正的感覺。
● 相互信任很重要。
● 我覺得如果沒有好好經營、互相關心,就會很糟糕。
● 拒絕婚前性行為,因為對方可能有性病。
● 人生是自己決定的,別人不能干擾。
● 認真看待,小心為妙,不用玩玩的心態來看待。
● 我覺得國中談戀愛沒什麼啊,但國小國中談戀愛不就類似扮家家酒嗎?玩玩而已,而且很快就分手了,在這段跟他戀愛的期間,我會對他全心全意,但不會把所有給他,畢竟他不是陪我走到最後的人!
● 想要找到對的人需要很長的時間,分手也不要彼此怨恨。
● 要負責任。
● 用最好的態度,做最壞的打算。
● 談戀愛是像一個交友的進階版。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和對方相處並互相認識。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對你的未來關於感情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增進。
● 愛情,是最美的果實,也是最鋒利的刀刃,希望之後的愛情能夠順利開花結果。
● 如果有交到女朋友,就要好好珍惜,不要當成是遊戲。
● 希望以後能找到知心的。
● 不要因為喜歡別人,就想跟別人在一起。如果已經交往了,就要好好珍惜。
● 我覺得談戀愛好處也是有,但是太年輕談的話,應該沒好處。
 
【國中女生】
● 覺得自己夠成熟就談唄!
● 遇到對的人,可以試試看。
● 只要不要發生關係,其他什麼都還好。
● 兩個人互相喜歡,並且適合,就可以在一起。
● 只要自己和對方開心就好了。
●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能分別了,沒有國小衝動了,而且談戀愛沒有錯。
● 我覺得不要太超過其實是可以的。
● 我很想談戀愛,但覺得它與我遙不可及。
● 雖然很累,但很值得。
● 國小、國中、高中談戀愛的人,在我看來就像白癡,必須把自身的事、讀書的事都先處理好,戀愛還太早。
● 對方都要拿捏好分寸,才能開開心心在一起。但國中戀愛是有點早……。
● 大學以後再來,真的不要因為好奇而嘗試。
● 不支持,但那不是個錯誤。只要不要傷害別人,自己也別受傷就好。
● 戀愛是一門很嚴肅的課題,它需要兼備著許多如:成熟等技能,國中生不合適。
● 等大學畢業後有穩定的工作,剩下的時間再談戀愛。
● 戀愛這種感情很難懂,去懂太麻煩,還不如不去談,而且要一直注意對方就像在帶小孩,太麻煩了。
● 我覺得年紀還太小,太早談戀愛不適合,而且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 對於談戀愛,我覺得因人而異,有些人比較成熟,有些人卻比較幼稚,較不合適。
● 這是件難以避免的事,好的關係能讓彼此更加成熟和有所成長。
● 戀愛可以很甜蜜,但也可以讓你很受傷。
● 男女之間都要有適當的距離。
● 我覺得首先要先試探家人的意見吧!
● 到了一定的年紀,對異性好奇、愛慕很正常,但一定要保持聖潔。
● 必須要有足夠的把握,如果確定之後就試試,很多小孩覺得有男女朋友很了不起,可能才跟對方認識兩三天就跟對方交往,有病。
● 小時候的不成熟,卻讓我有一些回憶。
● 顧好自己再去顧別人,才不會到時兩敗俱傷。
● 尊重包容很重要。兩個人在一起時,要尊重跟包容,我們現在也才國中,也不能談那種不長期的戀愛,所以我覺得國中主要以開心為主吧!
● 我覺得如果沒有很了解對方就在一起的話,過程會很痛苦,除非你認定那個就是你要的人。
● 要確定對方是真正愛你,你再為他付出一切。不要當恐怖情人。
● 要慎選避免遇到恐怖情人。
● 我認為戀愛是個責任,是包容,是努力的目標,在國中時期交往是在考驗我們是否能繼續下去,不需要花錢讓對方開心,而是用行動來付出。
● 一段感情,需要兩邊的付出,只有單方在付出的話,感情並不能維持得很久。
● 還是要確定自己真的長大了,而且是真心喜歡對方,對方也真心喜歡自己,在不違反父母、師長,不妨礙功課的前提下再談戀愛。
● 我覺得感情這東西不可亂來,每段都應真心對待,不可隨便玩玩。
● 要花很多時間在上面,還是不要談比較好。
● 不要只顧談戀愛,要顧課業。
● 要真心對待男/女朋友,不可用玩玩的心態來對待。
● 覺得談戀愛好麻煩。
● 順其自然。
● 談戀愛在國中雖然很新奇,但不要為了一時想追求愛情,而讓自己受傷。
● 雖然周遭親朋好友的經驗有好有壞,談得好可以很甜蜜,但談壞就會被傷害,對我來說,目前求學階段重要的是課業,最理想是能夠兼顧,但我好像沒有辦法,所以沒有打算。
● 不要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
● 要相處非常久後再決定,長大再交往才是最終自己的最好選擇。
● 談戀愛是件非常美的事,但成熟的戀愛更是件寶貴的事。
● 交給神,無論發生何事,先和神討論,因為只有祂知道什麼對我最好。
● 如果交了,就不要把戀愛當成一個遊戲,要慎重地對待,即使不會有結果。
● 真的很想談,很痛苦,希望自己能戰勝賀爾蒙,思想更加成熟。希望我能藉由神的愛填補我想談戀愛的缺愛感。
● 不是談戀愛成績就會變爛好嗎?
● 是一個酸甜苦辣的過程,很需要彼此互相交流。
● 雖然我贊成這想法,但不會實際去做,我覺得現階段升學比較重要。
● 很爽,成為「他」或「她」的偏愛。
● 不管是同性或雙性,只要是互相喜歡就可以,年紀也不是問題。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親心園地 ▼
談青少年的曖眛關係
張予晅/校園福音團契傳道
 
說到「曖昧」,你會想到什麼?
 
除了唱出會透露出年紀的「曖昧,讓人受盡委屈……」,你覺得什麼樣的男女互動會讓人覺得曖昧呢?
 
聊到「曖昧」,學生分享著他們與異性好朋友之間可以接受最靠近或親密的互動是什麼,有人提到一起同喝一杯飲料、同吃一碗冰,有人說隨時不停的傳訊息、天天聊天,有人說勾肩搭背、牽著手一起去逛街,也有人說旅行時兩人躺在床上整夜聊天……,他們都很肯定自己有開放純真的心胸,對於異性可以在極親密的互動下仍有純友誼並毫不懷疑。我反過來問:若以旁人的眼光看到別人正在進行這些互動,你會怎麼猜測他們兩人的關係?這時,多數學生卻說:這些舉動應該是超乎友情或情侶以上的親密關係才會產生的互動!
 
首先我並不訝異對於學生面對友情與愛情界限的自相矛盾,因為對於這時期的青少年而言,他們仍在自我了解與同儕交友間不斷摸索,他們認為也渴望自己是更加特別、珍貴,不同於他人的,所以青少年對於自己與人交往的經驗會看為獨特。但有趣的是,這些與異性好友建立極為獨特的親密互動,當發生在別人身上時,他們卻多解讀為過於曖昧——超過了友情的界線。
 
曖昧,即不清楚的界限
 
若從「曖昧」本就是昏暗不明的詞義來看,在關係上的曖昧,就是沒有建立清楚的互動界限,進而反映出相對應的合適關係。如同今天有人直接打開你家的大門,堂而皇之的進到家中,什麼樣關係的人不會讓你感到意外?除了家人,若是親戚也勢必是同住的親人,大概很少有人預期會有朋友直接開門進到自己家中,即使對方是好朋友,也極少人會認定因為是好朋友所以可以有彼此家中鑰匙以便隨時進出,除非你會定義他是如同親人般的朋友。所以哪怕是異性好朋友與有固定交往關係的男女朋友,應該也需要有不同的界限,建立不同程度的關係。
 
正視曖昧是必經狀態,讓曖昧攤在明亮之處
 
青春期因仍處於腦部額葉在逐漸成熟的過程,額葉作為衡量是否該有所行動、判斷情勢並做出決定的自制、思慮的區塊,青少年在這段時間常是情緒、行為快於自制力與認知。所以當青少年沒有拿捏好友誼的相處界線,很容易反映在時間花費與肢體互動上,無論在手機訊息的頻繁往來,或是過於靠近的肢體接觸,這些若能多留意都可以觀察出端倪。
 
所以當觀察到青少年有曖昧的行為互動時,無須急著評論曖昧的行為問題,反之,他們很需要被尊重的聆聽空間,以問句引導青少年自己表達出真實的情緒感受,並肯定曖昧是正常的必經過程。當青少年越能表達自己與對對方的感覺想法,曖昧不明的感受越能因著與有安全感的人分享而明朗,青少年也會在表達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思緒具體化,進而反思自己的狀態。
 
在聆聽青少年表達感受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承認並接受自己的確有欣賞的情愫,我們無須過度強化或要求他們承認界線不清,或是青少年不自覺而否認有超乎友誼甚至欣賞喜歡的感受,這些都可以從旁人的角度提出觀察到的客觀事實給予參考。特別在面對戀愛這件事,我們應該肯定人之間是會彼此吸引或欣賞,正視曖昧的狀態,讓青少年不會壓抑自己真實感受,而可以接受引導,坦承並釐清感受。我常常跟學生打趣地說,輔導並不是看到學生在一起有交往可能,就想著一定要他們分手,這常常是青少年不敢尋求幫助的原因之一。
 
身為父母師長或牧者輔導,需要意識到青少年的成長要走向獨立自主的,既要能給予適當引導,又應給予足夠的空間,忍耐住自己較多閱歷經驗,放手讓青少年做出決定,並成為他們跌倒後再次站起的最佳支持,這樣才能幫助青少年真正成熟。
 
鼓勵脫離曖昧關係,建立清楚界限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接納及正視曖昧必經過程,真正關鍵的重要行動,是引導並幫助青少年學習脫離曖昧關係,以真實誠懇的態度面對對方,避免在肢體互動上引起誤會,透過坦承敞開,可以建立真實的朋友情誼,或是預備彼此往穩定交往關係前進,建立合適並清楚的界限。
 
曾經在一次帶領學生聯合畢業旅行時,我察覺到有一對不同校的男女同學常常單獨走在一起,甚至在群體活動中,他們倆仍會因與同校朋友不同行而落單,碰巧就一起行動,這樣的關係常常因著在營會或類似特別活動中建立團隊情誼,又有同溫層的理解認同,加上在旅行出遊的美好情境中,彼此能分享深入,進而建立特別的情感。我試著找出輕鬆且可以單獨與他們個別聊天的機會,先了解他們對彼此的認識程度,也引導他們回應對彼此常單獨行動的觀察,我明白他們並非出於刻意製造單獨相處的機會而行動,只是因個性都較為害羞不善於主動跟其他人相處而碰巧走在一起,我覺得他們有機會更多認識彼此是很好的事,但也因為是參加聯合的畢業旅行,除了只認識對方,也可學習多認識其他人,若真的有好感,也學習從群體中觀察對方與朋友的互動,認識彼此不同的真實面向,才能評估彼此的合適程度。
 
透過稍微拉開彼此距離,不讓眼目失焦,減少因單獨相處而催化情感的試探,也能建立真正的友誼關係。很多時候,青少年講出來了,透過客觀的觀察討論分享,曖昧的感受也被釐清了,除了更能調整自己的衝動或情感,也讓他們更有能力勝過曖昧關係,建立健康的界限。
 
曖昧會帶來傷害,節制才能彰顯界限
 
正因曖昧很容易讓人看重自己需要,落入以自我為中心的試探中,我們在團契或教會往往因為強調要彼此相愛而輕忽界限的重要,這時當契友關係緊密,卻不「節制」互動時間、肢體距離,甚至私下越發曖昧,不只容易造成誤會,甚至帶來傷害。
 
當青少年陷入曖昧關係時,很多時候是因為害怕關係的破裂,害怕失去朋友造成傷害而不願面對,但最終,不明確的關係才會帶來不安全感與破壞信任。有正確的界線是要讓我們「回到真實」,承認我們每個人的限制、軟弱,教導並幫助青少年不要輕看彼此需要的界線,因為上帝正是有界限不曖昧的創造主。
 
在上帝的行動中,祂將自己的子民分別出來,用聖潔作為界限的記號,教導祂的子民當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而聖靈所結出的生命樣式裡,活出「節制」的生命,正是避免曖昧,讓人看出聖靈充滿的最好實踐方法。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親心園地 ▼
我的愛情,不能熄滅淹沒
郭頌華/新北市海山高中國中部教師
 
說到學生階段談戀愛,許多家長的反應不外乎:「小孩子懂什麼談感情!」或者其實不贊成孩子交往,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起伏大,怕反對孩子交往而破壞親子關係,因此勉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國中生們多半都知道長輩心裡的擔憂,也曉得自己現階段身為學生應該怎麼做,才符合自己的身分,以及如何做才能符合師長對自己的期待。但往往當愛情來的時候,依然擋不住,進而可能因此有些受傷。
 
記得某屆導師班裡,班上一對男女,在國一開學沒多久就偷偷成為了班對。過了一個月,兩人分手,而整件事傳到導師我耳裡時,已經是兩人由原本的兩小無猜,變成在網路社群上互相攻擊爆料的仇家,鬧得全班皆知、沸沸揚揚。最後事件中的男主角受不了眾人批評的壓力,哭著跑到辦公室找我求救。問起當初決定交往的理由,男孩坦承,只是單純感覺國中交個女友好像「還蠻帥的」,所以就對班上一起玩線上遊戲的女生告白交往了。「但之前聽說你們過得很開心啊,怎麼會分手呢?」我感到不解。「老師妳不懂,我本來以為她電動打得不錯,想必頭腦不差,功課應該也會蠻好的。沒想到開學後才發現她成績超爛,然後學校作業慢慢變多,我寫作業都來不及,她還是一直吵著要跟我聊天,說我都不陪她。我覺得受不了所以才分手的。」
 
另外一組的愛情故事也很精彩。班上另外兩位孩子,開學不久就天雷勾動地火,公開宣稱交往。想不到兩週後,女方以課業繁忙為理由,向男孩提出分手。男孩晴天霹靂,但這次我選擇先把女主角找到辦公室問話。女孩告訴我,其實答應對方告白交往的隔天她就後悔了,因為當朋友曖昧的時候還蠻開心的,但向全世界宣布自己「穩交」後,突然就有回不完的訊息,要花大量時間聊天互動;放學後想跟自己的閨蜜聊個天再去補習,但男友堅持「護駕」,朋友們也只能識相地閃開。「但老師……」女孩說:「其實有些話我覺得只想告訴我閨蜜,男生根本不懂,而且更多時候,我只是想要安靜一下,但他黏到一個不行!有時候下課我只是跟其他男生問一下功課,他都不能接受,然後回家就灌爆我的私訊耍脾氣,交往真的好累好煩,所以我覺得早點放棄比較快。」
 
以往,常聽人說,因為受到電視偶像劇或網路紅人影響,加上國中階段遇到青春期身心開始變化,小孩子只要遇到談感情,就被愛情沖昏了頭,什麼都不管了。但其實更多時候,我在教育現場看見的,是孩子們面臨對愛情的渴望與課業之間的掙扎,他們不明白要怎麼在感情中看見彼此的美好,進而成為彼此的幫助者。人都渴望愛的感覺,只是青少年在情竇初開之時,還要同時面臨身體成長變化及升學所帶來的壓力;不僅要花時間認識自己、透過書本認識這個世界,還要同時花時間在另一半身上,確實是難上加難的事。而一旦自己、課業與愛情三者失去平衡,就會造成矛盾與衝突,而無論最後哪一方面被拋棄,多少都會造成心中的傷害和遺憾。
 
其實,對某些孩子而言,學生階段的交往,有時是純粹為了趕流行、得到同儕認同,或是藉由沈浸在愛與被愛的感覺中,逃避屬於這個階段應該要面對的責任。作為師長,我喜歡鼓勵孩子說出對愛的感覺,因為愛並不可恥;如果在孩子眼中,愛是全然美好,就更不應該遮掩躲藏。只不過,勇敢說出愛之後,要怎麼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點,或是學會面對失衡時的心情調適,就是老師與家長應該要伸出援手的時刻。與其大聲反對,讓孩子偷偷交往,使大人無從掌握孩子行蹤或交往界線,或是害怕親子衝突,而完全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我更期待與孩子面對面,傾聽他在愛情中的喜怒哀樂,適時給出建議,教導提醒身體與情感投入的界線。更重要的是,當孩子的感情結束時,陪他走過分手療傷的路,幫助他們學習愛的功課。台灣的教育裡,很少教孩子如何愛一個人,但更少提到的是,如何愛自己。既然愛情的火是眾水也不能熄滅的,那麼,在孩子經歷愛情的時刻,我們就更應當守護在身旁。
 
前陣子和已經畢業一段時間的女孩聊起對國中生談戀愛的看法,她說,雖然大家都說國中生還搞不清楚什麼是愛,但又有多少大人能完全理解什麼是愛情?所以重點不是幾歲談戀愛,而是能不能在過程中真心付出,就算結束後也要好聚好散,不傷害彼此、真心祝福對方能在下一段感情中更加幸福。她說得多好,卻又多不容易做到!身為基督徒,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面臨試探或迷惘之時,很幸運有聖靈保惠師陪伴引導我們走當行的路;就算行過死蔭幽谷,也有那牧者的安慰、不怕遭害。學校裡的孩子,面對課業挑戰,或許有參考書或補習可以解答,但愛的功課,除了靠自己摸索,倘若能有師長的扶持,成為生命中的腳前燈、路上光,這條路,或許崎嶇,但也就能同時穩妥、滿有平安了。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活點子專賣店 ▼
恩典中的盼望
──在因信稱義的恩典中,置身患難仍然喜樂
文/洪中夫 • 蔡宇倫
 
羅馬書動起來PART 6
 
經文:羅馬書第五章1~21節
 
目標:幫助青少年在救恩的恩典與盼望中,以喜樂的心面對生活中所遭遇的患難。
 
教學單元
所需時間
內容與思路
教學法
器材
一、引起動機
10分鐘
藉由「福音比喻」實物教學,幫助成員了解罪、福音、救恩,以及因信稱義的觀念,並帶入本課的主題。
實物教學
帽子、相關的字牌、繩子、剪刀、雙面膠
二、背景與綱要
5分鐘
介紹本段經文的分段大綱。
 
 
三、創意讀經
15分鐘
以「默契方格表」計分賽,提升成員閱讀聖經的專注度,並關注經文的要點。
動態反思
螢光筆、字詞方格表、小禮物
四、觀察與感受
15分鐘
以提問及翻牌活動,引導成員對經文進行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理解。
 
「亞當與耶穌對照表」卡片
五、生活轉化
10分鐘
藉由選擇「撲克牌時鐘刻度」,引導青少年反思個人在患難中的喜樂程度。
動態反思
12張紅心花色撲克牌、「恩典」及「患難」字卡
六、信息分享
5分鐘
透過盲人芬尼.克洛斯比在患難中的見證,以及保羅在本段經文的信息,幫助成員了解:儘管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遭遇各樣患難,但上帝與我們同在,在患難中我們仍要喜樂,並以盼望得享上帝的榮耀為榮。
 
 
七、應用與行動
10分鐘
再次以「撲克牌時鐘刻度」,鼓勵學生以喜樂的心,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患難。
 
同上
 
一、引起動機──「福音比喻」實物教學(10分鐘)
 
(一)所需器材
事先準備一個寫有「病毒」的牌子(加上領繩)、「代代感染」的牌子(加上領繩)、貼有「罪」的帽子、精美的盒子(盒子外面寫「福音」兩個字。裡面放「藥方」小卡片,背面寫「一次完成,永遠有效」、一個紅色十字架小卡片、「因信稱義」小卡片,卡片背後黏雙面膠)、三張寫有「過去」、「現在」、「未來」的A4紙張,以及一把剪刀。
 
(二)教學準備
請一位基督徒學生上台擔任示範者。
 
(三)說明與動作
說明:告訴你一個可怕的事實,你已經感染某種可怕的病毒。
 
動作:教學者將「病毒」的牌子,掛在對方身上。
說明:如果這是新冠肺炎的話,此刻你可能會有什麼症狀?(請學生回答)
不過,這個病毒比新冠肺炎更可怕,牠會感染全人類,包括過去及未來的每一個人。
 
動作:教學者將「代代感染」的牌子,掛在對方身上。
說明:這病毒可說是「靈性的病毒」,在人類的歷史上,已經禍及每一個世代。你們猜,這病毒是什麼?(答案:罪)
 
動作:教學者拿一頂貼有「罪」的帽子,戴在學生頭上。
說明:罪好像病毒一般,侵犯我們的良知與靈性,並且影響世界上每一個人。請問:罪的「病毒」最先感染了誰,並從他進到世人的身上?(請學生回答)
因著亞當、夏娃犯罪,罪就進入人類的世界,導致每個人都戴上「罪」的牌子。儘管我們想立志做好的事,但行出來卻由不得自己。更可怕的是,罪不僅造成人肉體的死亡,還會導致靈性的死,與上帝永遠隔絕。
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代代感染的「罪的病毒」?接下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提供解決的妙方,而且要免費送給你。
 
動作:教學者拿出一個精美的盒子,外面寫「福音」兩個字。
說明:這裡有來自上帝恩典的藥方,是感染病毒者的「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的意思)。請你打開盒子,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
 
動作:教學者請學生打開盒子,從裡面拿出一張卡,正面寫「藥方」,另一面寫「一次完成,永遠有效」(請學生大聲地唸出來)。
說明:什麼藥方這麼神奇?讓我們來看一下。
 
動作:教學者把「藥方」放入盒內,再取出另外一個紅色的十字架卡片。     
說明:十字架代表耶穌基督。當我們被病毒感染、還是罪人的時候,耶穌基督就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的罪得赦免,並且擁有不再繼續犯罪的生命,恢復與上帝之間的美好關係。
如果這個恩典放在這個盒子裡送給你,請問:你願意相信並接受它嗎?
 
動作:將十字架卡片放入盒內,蓋上盒子後,詢問學生上述問題。(等學生說:願意)
說明:哇!太棒了!你聽我說了關於耶穌基督救贖的好消息,就願意相信並且接受這份禮物,現在,你已經因著信心,得到上帝恩典,被上帝稱為義人了!
上帝將救恩賜給我們,藉由相信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稱義一次得以完成,並永遠有效;稱義不只是一件過去或是現在的事情,也將延續到將來。
 
動作:教學者再次打開盒子,取出「因信稱義」的卡片,並將帽子上寫有「罪」的卡片撕下,貼上「因信稱義」的卡片(卡片背後用雙面膠黏貼較為便利)。
說明:當我們願意相信救恩的好消息,並接受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救主,我們就會被上帝宣告無罪,被稱為義人,脫離罪對我們的轄制。
 
動作:教學者拿出剪刀,將原掛在脖子上的「罪」、「代代感染」的繩子剪斷。
說明:從剛才的比喻,我們了解到福音的基本內容。請問,在今天上課之前,你是否聽過福音,接受耶穌基督?(學生回答:是)
既然之前已經相信了,我們用「過去」代表你從前的經歷。
 
動作:教學者從身旁拿出「過去」的紙張,交在學生手中。
說明:因著信,基督「現在」使我們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即使我們在「未來」遭遇各樣的患難,也能經歷上帝的愛。(這也是我們今天透過羅馬書要探討的內容)
 
動作:教學者依序拿「現在」、「未來」與「過去」的紙張一一展示。
 
二、背景與綱要(5分鐘)
 
在羅馬書一章18節至四章25節的要點中,提到在罪惡權勢下的世人,都必須信靠耶穌基督,才能與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接著,本章要深入探討因信稱義的真理在生活中的連結與實踐。保羅沿用舊約聖經的語言,提到因信稱義的恩典,藉由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使亞伯拉罕之約得以恢復。
 
在第五~八章,保羅轉換另一種口吻,他從辯論的口氣(一~四章)換成把自己和其他基督徒包括在一起的表達方式,例如:「既然我們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跟上帝有了和睦的關係。藉著信,基督使我們得以活在上帝的恩典裡……。」(羅五1~2)這樣的口吻多次出現在五~八章之中(五1~11最多),反應這段大多是保羅親身實踐信仰真理的經歷,我們也可以效法保羅,把福音真理內化在自己的生命中。
 
本章可以作為三至四章之結語,透視信心與個人、全人類的關係,或是作為下文六至八章的引言,探討信徒在因信稱義的恩典下該如何生活。在第五章開頭,保羅總結前面的論述說:「既然我們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跟上帝有了和睦的關係。」保羅肯定地指出,福音是將來得榮耀的確據,但從稱義到得榮耀的歷程,乃是從患難到得著盼望的旅程,更是生命品格成熟的操練。在這過程中,因著從聖靈而來的愛的澆灌,以及基督耶穌的救恩,必然使我們的生命得救(羅馬書五章1~11節也是保羅銜接六~八章信息的論述基礎)。
 
接著,保羅以亞當與耶穌的對比,說明上帝救贖的恩典對全人類的意義。這也是他對因信稱義的生活的體會,是生命主權轉移的體認,他的生命不再由「罪」和「死」作王轄制,而是如同移民的概念,已從「在亞當裡」代表必死的舊生命的罪惡國度,轉移到「在基督裡」代表新生命的恩典國度;這不是保羅靠自己行律法的結果,而是因信領受基督所賜恩典的結果(除上述的觀點外,本章亦可從「猶太及外邦基督徒合一的角度」來解讀。請參「附件一」補充說明)。本段經文分段大綱如下:
 
三、創意讀經──默契方格表(15分鐘)
 
(一)規則解說
 
1.分成四人一組。教學者帶領大家用啟應的方式,將第一段經文讀一遍。
 
2.接著,個人再速讀一次,並用螢光筆將有底線的經文塗上顏色。
 
3.教學者說明「段落要點提示」的重點。
 
4.接著,請學生從該段經文中,自行挑出四個重要的字或詞,填寫在以下「默契方格表」中(不可先溝通或討論)。
 
默契方格表
 
 
 
 
 
 
 
 
 
 
 
 
 
 
 
 
 
 
5.計分標準:組員輪流唸四格的內容,如有1格中的字詞四人皆相同,該組得2分;若有2個四人皆相同的字詞,該組得4分;若有3個四人皆相同的字詞,該組得6分;若有4個四人皆相同的字詞,該組得8分。
 
6.以上述方式繼續閱讀第二段經文、螢光筆塗色、教學者說明「段落要點提示」,並進行「默契方格表」活動。
 
7.本章經文共有兩回合「默契方格表」計分賽,累積分數最高的小組,將獲得一份小獎品,或是給予與各組得分相同的糖果數量。
 
(二)經文閱讀(現代中文譯本)
 
█ 第一段經文:五章1~11節
 
1.讀經
 
1 既然我們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跟上帝有了和睦的關係2 藉著信,基督使我們得以活在上帝的恩典裡,因此我們歡歡喜喜地盼望著分享上帝的榮耀3 不但如此,在患難中,我們仍然喜樂;因為我們知道患難培養忍耐4 忍耐蒙上帝嘉許,上帝的嘉許帶來盼望5 這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藉著他賜給我們的聖靈,已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6 當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照上帝特定的時機為罪人死7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為好人死,或者有人敢做。8 但是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
 
9 由於他的死,我們現在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他的死更要救我們脫離上帝的義憤10 我們原是上帝的仇敵,但是藉著他兒子的死叫我們得以跟他和好。既然跟他和好,我們豈不更藉著基督的生命而得拯救嗎?11 不但這樣,我們已經得以跟上帝和好,不也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以上帝為樂嗎?
 
2.段落要點提示:
在恩典與盼望中,以喜樂的心面對生活中的患難。(羅五1~11)
保羅在本章的引言中,肯定基督徒因信已經被稱為義人,如今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因著上帝的愛、基督十架的救恩及聖靈的澆灌,使我們不但能勝過生命中的患難,在信仰的歷程中,也藉著患難培養忍耐與成熟的生命品格,並以盼望得享上帝的榮耀為榮。
 
基督徒的生命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展現,在於藉著耶穌基督的捨己與救贖的恩典,使我們與上帝和好,生命得拯救,並以上帝為樂(以上帝為榮)。
 
3.第一回合「默契方格表」:
 
 
 
 
 
 
 
 
 
 
 
 
 
 
 
 
第一回合分數:(    )
 
█ 第二段經文:五章12~21節
 
1.讀經
 
12 罪從一個人進入世界因著罪,死接踵而來;於是死亡臨到了全人類,因為人人都犯罪。13 在法律頒佈以前,世界就有了罪;但是沒有法律,人就不在法律的標準下被懲罰。14 然而,從亞當摩西,死亡支配了人類,甚至那些不像亞當犯了不服從上帝的罪的人,也不免一死。亞當是預表以後要來的那一位
 
15 然而,兩者並不相同,因為上帝白白的恩賜和亞當的罪大有差別。固然有許多人因亞當一人的罪而死;但是上帝的恩典更為浩大,他藉著耶穌基督一人白白賜給許多人的恩典也更加豐盛。16 上帝的恩賜一個人的過犯截然不同的。一個人犯罪,被判「有罪」;但是許多人犯罪,卻得到那不配得的恩賜,而被判「無罪」!17 固然死亡因一個人犯罪開始支配世人,但是耶穌基督一個人所成就的更為浩大!所有領受上帝豐富恩典和白白地得以跟他有合宜關係的人,都要藉著基督而生,而掌權。
 
18 這樣,因一個人犯罪,眾人都被定罪;同樣,因一個人的義行,眾人都得到赦罪而獲得生命。19 正如一個人違背命令,眾人成為罪人;同樣,一個人順服,眾人成為義人。20 法律的制訂使過犯增多;但是罪越增多,上帝的恩典也更加豐富。21 正如罪藉著死亡來管轄上帝的恩典也藉著公義來統治,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到永恆的生命
 
2.段落要點提示:
上帝的恩典使我們勝過罪與死亡,得著永恆的生命。(羅五12~21)
在亞當裡世人都犯了罪:
亞當的墮落使罪進入世界。世人都犯了罪,死亡臨到了全人類,並在人的生命中掌權。(12~14節)。
從亞當起,到摩西頒下律法之前,有些人沒有犯過亞當所犯的罪,甚至也沒有觸犯律法上的罪,然而死確實臨到了眾人。可見眾人在亞當裡都犯了罪。
在基督裡信的人被稱為義:
上帝的恩典因著基督順服上帝,以死的代價勝過亞當悖逆所帶來的罪與死亡,使人擁有被稱為義的生命。所有領受上帝豐富恩典和白白地得以跟祂有合宜關係的人,都要藉著基督而生,而掌權。 (15~20節)
在上帝的恩典中,我們得到永恆的生命:
正如罪藉著死亡來管轄,上帝的恩典也藉著公義來統治,使我們藉著主耶穌基督得到永恆的生命。(21節)
 
3.第二回合「默契方格表」:
 
 
 
 
 
 
 
 
 
 
 
 
 
 
 
 
 第二回合分數:(    )
累積分數:(    )
 
(三)經文要點圖示(教學者簡單說明)
恩典中的喜樂與盼望
 
四、觀察與感受(15分鐘)
 
★ 帶領注意事項:
教學者發給成員以下的文字學習單,唸出題目及選項後,再請大家作答。切勿讓學生寫完全部答案後再一併討論,以免失去互動教學的功能。
核對答案後,再補充說明相關的字詞解釋。
 
(一)第1~2節中,保羅提到:當我們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後,有哪些祝福與恩典?
□ A.藉著主耶穌基督跟上帝有了和睦的關係。
□ B.藉著基督,我們得以進入現在所享有的恩典裡。
□ C.我們歡歡喜喜地盼望著分享上帝的榮耀! 
□ D.目前尚未確定。
(答案:A、B、C)
 
字詞解釋:
 
「歡歡喜喜地盼望著分享上帝的榮耀」,《新譯本》譯為:「以盼望得享上帝的榮耀為榮。」(亦即以盼望得享上帝的榮耀誇口。)
 
「上帝的榮耀」,指末世信徒享有身體完全脫離敗壞轄制的自由,且完全反映了上帝形象的榮耀,不再有罪的虧欠。
 
(二)保羅說,在患難中,我們仍然喜樂,是因為知道什麼?(3~5節)
□ A.患難培養忍耐, 忍耐蒙上帝嘉許,上帝的嘉許帶來盼望。
□ B.患難是無法克服的障礙。
□ C.盼望不至於落空。
□ D.上帝藉著祂賜給我們的聖靈,已把祂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答案:A、C、D)
 
字詞解釋:
 
本段《新譯本》譯為:「不但這樣,我們更以患難為榮;知道患難產生忍耐,忍耐產生毅力,毅力產生盼望;盼望是不會令人蒙羞的,因為上帝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
 
保羅勸勉因信被稱為義的信徒,要以盼望得享上帝的榮耀為榮,儘管信徒處在現今的苦楚與將來的榮耀之間,仍要以患難為榮(以患難誇口)。在這過程中,信徒必能藉此經歷上帝的慈愛和基督十架的大愛。
 
(三)如果你是羅馬教會的收信者,聽到保羅說:「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對此你有何感受?(請選擇以下一個表情並分享原因)
字詞解釋:
 
在當時的羅馬世界,只要是奉公守法、為人正直、不做惡事、受人尊重的人,即可算為「義人」。「好人」是指有恩於別人的人,又稱為「恩人」。
 
保羅用一般人的死和耶穌的代贖作對比。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有人會為「義人」或「好人」而死,但有誰願意為「罪人」死呢?在我們身為罪人之時,上帝竟然差遣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代替我們應受的刑罰,這愛何等奇妙偉大!
 
(四)因著耶穌基督為我們而死,我們得著哪些恩典?(9~11節)
□ A.現在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
□ B.脫離上帝的義憤。
□ C.得以跟上帝和好。
□ D.生命得拯救。
□ E.藉著主耶穌基督以上帝為樂。
(答案:A、B、C、D、E)
 
字詞解釋:
 
「以上帝為樂」,在《新譯本》譯為:「以上帝為榮」,亦即以上帝誇口、誇耀之意。
 
(五)從第12至21節有關亞當與耶穌的對比中,保羅有何描述?
 
1.分成每四人一組,進行以下活動。
 
2.將「亞當與耶穌對照表」沿線條剪成8張小卡,卡片朝下後洗牌。
 
亞當與耶穌對照表
 
3.四人輪流翻卡片,每人每次只能翻開兩張。若兩張卡片符合表格的灰底與白底相對應的組合,即可將兩張配對成功的卡片取走,共計得2分。
 
4.若所翻開的卡片並非配對的組合,則需放回原處並蓋牌,讓下一位成員繼續使用。
 
5.活動過程中,可翻閱聖經核對答案,並考驗成員對卡牌的記憶力。
 
6.活動結束後,個人計算手中的卡片,得分最高者獲勝。
 
字詞解釋:
 
「亞當」的希伯來文含義是「人」。在某種意義上,亞當與基督是全人類的代表(14節),亞當一人背約犯罪,使全人類受咒詛,敗壞與死亡直接臨到人類;照樣,因基督一人順服至死而產生的效果,也直接歸算給與基督聯合的人。
 
保羅書信中用「亞當」為媒介,闡述不同主題的真理(羅五14;林前十五22、45;提前二13、14)。「亞當」在羅馬書第五章的論述中,是「基督的預表」。「亞當」與「基督」成為對比的兩類,「亞當」與「基督」分別代表兩個群體的頭,「亞當」代表「墮落的人類」,而「基督」代表「蒙救贖的人類」。在保羅的救贖觀念中,是上帝將人從「在亞當裡」轉到「在基督裡」(註1)
 
本段保羅藉著基督與亞當的比較,指出基督在救贖工作上同樣影響全人類,甚至遠勝亞當的影響力──勝過許多過犯,人可以被稱為義並得到永恆的生命。
 
有關「亞當犯罪為何導致死亡臨到全人類?」請參「附件二」說明。
 
(六)請用「兩個字」,代表從12~21節中對耶穌的工作或特質的發現?(先說「兩個字」,再簡單說明理由。)
 
五、生活轉化──撲克牌時鐘刻度表(10分鐘)
 
(一)器材設置
 
以紅心花色的12張撲克牌,從「紅心A」至「紅心Q」,在地上依序擺成圓形的1~12時鐘刻度,並在圓圈內放「恩典」字卡。
 
 
(二)引導反思
 
請成員根據以下問題,選擇所站的位置:
 
1.保羅說,「藉著基督,我們得以進入現在所享有的恩典裡。因此我們歡歡喜喜地盼望著分享上帝的榮耀!不但如此,在患難中,我們仍然喜樂。」你覺得保羅說這話的喜樂程度有多少?為什麼?(撲克牌的數字愈大代表程度愈高,請站到所選擇的數字旁邊,並說明原因。)
 
2.在你過去的生活中,曾經遭遇過哪些患難?(請勾選以下選項,基於個人隱私可不公開分享。)
 
□ 家人去世或意外身亡
□ 與好朋友冷戰
□ 沒考上理想的學校
□ 親屬病重
□ 好友死亡
□ 家庭經濟出現問題
□ 父母離婚
□ 失戀分手
□ 身體受傷或染病
□ 親子或手足的衝突
□ 參加比賽失敗
□ 長期失眠
□ 無法和父母有效溝通
□ 功課壓力大
□ 有精神或情緒上的問題
□ 無法戒除的習慣
□ 人際關係不佳
□ 其它
 
3.教學者在圓圈內再放入「患難」字卡,並提問:在過去這些患難中,你的喜樂的程度大概多少?為什麼?(撲克牌的數字愈大代表程度愈高,請站到所選擇的數字旁邊,並說明原因。)
 
六、信息分享(5分鐘)
 
芬尼.克羅斯貝(Fanny Jane Crosby,1820-1915)(註2) ,出生在美國紐約州普蘭縣一個貧窮家庭。她在出生六週時,因感冒引發眼睛發炎,礙於經濟因素無法送醫,在庸醫的治療下導致雙眼失明。芬尼在自傳中說:「那位大夫知道後便逃之夭夭。但我活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刻恨過那個人,因我一直知道,上帝藉著祂無限的慈愛與奇妙的旨意,使我有機會事奉祂。」
 
芬尼是歷史上最多產的讚美詩作者之一,從幼年起共寫了超過8000多首讚美詩。其中一首著名的〈有福的確據〉(Blessed Assurance),在教會中被傳唱至今。詩歌第一節及副歌如下:
 
有福的確據,耶穌屬我,何等的榮耀,向我顯明!
被救主贖回,為神後嗣,從聖靈重生,主血洗淨。
 
副歌:
 
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讚美我救主,晝夜唱和。
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讚美我救主,晝夜唱和。
 
在患難中要以喜樂的心面對極其不易,然而芬尼在《有福的確據》中卻說,只有耶穌是她有福的確據,是她的信息和詩歌;因著耶穌的救贖,使她充滿喜樂與感恩,並且晝夜不住地頌揚祂。
 
關於患難,保羅說:「在患難中,我們仍然喜樂。」(羅五3)「喜樂」除了在患難中歡喜之外,還有「誇口、誇耀」之意。為什麼我們能在患難中感到自豪而誇耀呢?因為基督徒在「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的恩典中,已經跟上帝有和睦的關係,將來身體必擁有脫離敗壞轄制的自由,反映出上帝形象的榮耀。
 
從稱義到得榮耀的過程,乃是從患難到得著盼望的旅程,更是生命品格成熟的操練。儘管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遭遇各樣患難,但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祂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得益處。願我們在因信稱義的恩典中前行,在上帝的愛與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中,雖置身患難卻仍有喜樂與盼望。
 
七、應用與行動──信心的禱詞(10分鐘)
 
(一)未來反思
 
1.在未來幾年的生活中,你可能會遭遇什麼患難?(請成員在紙片上寫下1~2件患難,放在撲克牌數字的圓圈內。教學者採訪幾位同學,或請成員就近兩、三人彼此分享。)
 
2.在未來可能的患難中,你期待展現怎樣的喜樂程度?為什麼?(撲克牌的數字愈大代表程度愈高,請站到所選擇的數字旁邊,並說明原因。)
 
(二)結束禱告
 
教學者帶領大家為將來可能遭遇的患難禱告,並求上帝幫助我們在這些患難中,更深經歷祂的慈愛與同在。
 
 
附件一:從猶太及外邦基督徒合一的角度,解讀羅馬書第五章
 
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中,論述猶太和外邦基督徒都有共同的信仰基礎,都基於因信稱義,同有一位信心之父,就是亞伯拉罕(羅四11~24a),又有同一位主耶穌基督(羅四24b),共同經歷一樣的救贖恩典。(羅四25)
 
羅馬書第五章保羅接續指出:信主的猶太人與信主的外邦人所組成的新的信仰群體,乃是站立在相同的恩典基礎上,同走從患難到不致羞恥的盼望之路,一同領受聖靈的澆灌、基督十架的犧牲並與上帝和好。(羅五1~11)
 
保羅以「在亞當裡的墮落」詮釋世人,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都犯了罪。但如今「在基督裡」,眾人都被稱為義,也不分猶太人和外邦人(羅五12~21)。如此,在基督的福音裡以「恩典作王」的新群體(羅五),在信仰上乃是以十字架(羅六)與隨從聖靈(羅八)為信仰生活的操練,取代了舊約猶太人憑靠行律法的生活模式(羅七),此合一的群體,也被形容成上帝所修剪的橄欖樹(羅九~十一)。
 
附件二:亞當犯罪為何導致死亡臨到全人類?
 
亞當犯罪的後果,導致死亡臨到全人類(12、14及17、21節的「死」,是指永恆的死),保羅在此沒有說明是如何轉移的?有關亞當的罪和我們的關聯,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遺傳說:(註3)
 
奧古斯丁提出「遺傳說」,認為亞當的罪藉著生殖傳給子孫,所以嬰孩生下來就有原罪,且遺傳了罪性。換言之,亞當的子孫在還沒出生之前,已經在亞當裡了(來七10),所以全人類是在亞當裡一起犯罪,背負亞當的罪責。
 
二、代表說:
 
改革宗神學提出「約」(covenant)的觀念,以亞當為人類的代表,參與在工作之約裡(看守修理伊甸園),因此亞當的墮落導致人必須承受罪責。(本文贊成此說)
 
本段經文並非在凸顯亞當的罪與眾人的罪的關連,而是強調基督恩典與眾人承受恩典的連結;眾人既因亞當一人犯罪就被定罪,更要因基督一人的恩典得到赦罪,獲得生命──保羅顯然不是要處理原罪的議題,而是要凸顯基督恩典的寶貴。
 
不過,儘管因著耶穌一人的犧牲而有救贖全人類的可能性,但人仍須悔改、相信耶穌基督,才能得到救恩的果效。
 
附件三:教學方案建議
 
本教案所需時間較長,若無法在一次聚會中實施,可考慮改採以下建議方案:
 
原教案設計:70分鐘
教學單元
所需時間
一、引起動機
10分鐘
二、背景與綱要
5分鐘
三、創意讀經
15分鐘
四、觀察與感受
15分鐘
五、生活轉化
10分鐘
六、信息分享
5分鐘
七、應用與行動
10分鐘
 
建議方案一:簡化教學(50分鐘)
教學單元
所需時間
說明
一、引起動機
0分鐘
省略。
二、背景與綱要
5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三、創意讀經
15分鐘
 
四、觀察與感受
10分鐘
省略「亞當與耶穌對照表」翻牌活動,改以口頭說明即可。
五、生活轉化
10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六、信息分享
5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七、應用與行動
5分鐘
請部分成員簡單分享即可。
 
建議方案二:分兩次教學
█ 第一次聚會(35分鐘)
教學單元
所需時間
說明
一、引起動機
10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二、背景與綱要
5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三、創意讀經
15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四、信息分享
5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 第二次聚會(40分鐘)
教學單元
所需時間
說明
一、要點解說
5分鐘
教學者簡述前次課程的信息要點。
二、觀察與感受
15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三、生活轉化
10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四、應用與行動
10分鐘
參原教案內容。
 
註1:《21世紀保羅書信辭典》(上冊),校園書房出版社,頁13-15。
註2:參考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搜尋芬尼·克羅斯貝。
註3:參沈介山著,《信徒神學》,頁222-224。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燙手新聞 ▼
文/飛颺編輯室整理
2021年3~4月飛颺財務報告(手機版請橫放觀看)
科目\月份
3月
4月
合計
收入
 
 
 
一般收入
391,324
125,376
516,700
支出
 
 
 
行政費
5,745
8,141
13,886
人事費
187,028
207,447
394,475
營運費
200,682
67,217
267,899
支出合計
393,455
282,805
676,260
本期餘絀
-2,131
-157,429
-159,560
前期餘絀
 
 
-104,362
本年累計餘絀
 
 
-263,922
 
⊙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7~8)
 
⊙飛颺事工在信心中仰望,每月平均需要約30萬元。若有感動為飛颺國中福音事工奉獻,可採用信用卡線上刷卡(線上奉獻請按此,請註明為飛颺奉獻),或利用郵局劃撥方式捐款(劃撥帳號:17903082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飛颺)。所有為飛颺奉獻之款項,均開立減免所得稅收據。
 
2021年7~8月活動看板
日期
營隊活動/訓練名稱
參加對象
內容
7/2
北區教師團契(線上舉辦)
中小學及幼教教師、目前修習師資培育學程的學生、實習教師、代理教師
主題:期末禱告會
7/26、7/27
富世服務隊(線上舉辦)
改革宗區會青年部青年聯誼會、高榮禮拜堂、美星長老教會、基督徒芝蘭教會等報名本次服務隊及過去參與服務隊的學生
第一天:人際關係(舊人回顧和認識新人),彼此互動、禱告。第二天:增強學生的服務心志,為明年的服務隊做預備。
8/13、8/14
教師成長營(線上舉辦)
教程學生、實習教師、代理教師、正式及退休教師
主題:新心向榮──福音教師の得力秘訣
8/15
戲劇表演初體驗
大專在學學生、社會新鮮人、青少契輔導
透過戲劇表演的體驗,讓你一探戲劇的核心,帶著全新學到的能力,享受表演。
 
中心消息與代禱
 
訓練組
 
 2021秋季訓練課程已開始推動報名,求神帶領願意接受裝備的弟兄姊妹報名參加,期盼透過訓練不僅有心中的純正,手中亦有更多的巧妙來投入學生福音工作。
 
 請為九月2~4日舉辦志工退修會暨結業結訓授證典禮代禱,願志工在當中一起獻上感恩、有美好的團契、傳承及事奉經驗的整理。
 
教育組
 
暑假期間要完成服務性社團手冊製作,求主帶領團隊編寫順利。
 
目前學校社團皆處於停課狀態,下學期服務性社團的接洽及社課規劃,求主格外施恩帶領。
 
營會組
 
 因為疫情影響,今年暑假飛颺完全沒有任何過夜營會,對同工來說也是一個重整更新的時刻,暑假營會組會以資料歸檔、同工進修為主,希望等疫情降溫時,能預備好進入下一個營會的挑戰。
 
 七月開始,由李加澤弟兄接任營會組組長,統整營會組各樣事工,請為加澤服事順利也喜樂禱告。
 
教師組
 
 教師成長營改為線上聚會,求神幫助有合適的教師能報名參加,並線上聚會也有好的效果和互動。
 
 請為教師組同工暑假能夠關心到福音教師們禱告,求神使福音教師能趁著暑假有好的休息。
 
志工消息
 
 石孟娟姊妹(體驗第32期)與張宇文弟兄於七月17日完成終身大事,恭喜他們。
 
 羅丹菱姊妹(體驗第29期)今年於神學院畢業,七月1日於水湳浸信會展開服事,願神賜福。
 
 前飛颺同工白豐嘉弟兄去年於神學院畢業,今年八月1日於林口浸信會展開服事,願神賜福。
 
同工消息
 
 飛颺訓練組配搭同工楊子毅弟兄以及教育組配搭同工戴君芮姊妹,因個人生涯規劃的安排,將於七月31日離職,結束在飛颺兩年多的服事時間,子毅與君芮是非常棒的同工,我們帶著不捨與祝福,為他們的未來方向禱告。
 
 由於經費不足的壓力日重,我們暫時只聘一位新同工:阮昱祥弟兄將於七月19日報到,成為訓練組與教育組的配搭行政同工。昱祥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曾是飛颺戲劇班學員,也曾擔任協同挑戰營值星官以及北國門活動組志工,期待昱祥加入飛颺團隊,為團隊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資源寶庫 ▼
書 名│與耶穌一起,談愛情:從交往到婚姻,讓愛延續的兩性相處秘訣
作 者│傑弗森.貝斯齊(Jefferson Bethke)、艾莉莎.貝斯齊(Alyssa Bethke)
譯 者│童貴珊
出版社│啟示出版
 
作者簡介│
傑弗森.貝斯齊
小名傑夫的傑弗森,不是牧師、神學家或諮商師,只是一個想要活出生命意義的美國年輕人。2012年,傑夫在YouTube上發表影片〈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吸引了3000萬的超高點閱人數,更掀起廣泛而深刻的宗教文化論戰。他以此主題陸續寫成《耶穌比宗教大》、《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迅速攻佔各大暢銷榜,再次引發熱議,儼然成為新世代的信仰代言人。除了寫作,傑夫和妻子艾莉莎也經營YouTube頻道和播客,長期分享有關信仰與兩性關係的議題,多支影片都創下了破百萬、甚至千萬的點閱人次。
 
艾莉莎.貝斯齊
傑夫的妻子,兩人和三歲女兒金絲莉與一歲兒子肯儂,以及一隻拉布拉多犬一起定居於夏威夷的茂宜島。
 
 
真愛,是在你最沒感覺的時候,仍選擇去愛。
 
本書的兩位作者傑夫與艾莉莎,面對愛情有著完全不同的心態與經歷。傑夫是改過回頭的情場浪子,曾經有過性愛成癮、心靈卻無比空虛的黑暗時期。艾莉莎則是一心等待真愛的純情女性,在認識傑夫之前,她甚至沒和任何一個男性牽過手。
 
愛情經歷完全相反的他們,從相遇、互有好感、彼此瞭解,到最後修成正果。他們的觀念與過往經歷,讓兩人從戀愛到婚姻一次次地產生碰撞,但每一次都帶他們走向更深層的理解與圓滿。在這本書中,他們重新檢視上帝的創造與設計,融合了各自的生命故事與聖經教導,一針見血地點出當下許多虛幻偏離的愛情觀點,為我們呈現了神對戀愛、婚姻與性的美好心意。
 
不論你是單身、交往中、不確定是否該分手,或者你已經結婚,想讓婚姻更加美滿,還是面臨了某種問題,這本書都能提供你需要的幫助!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快訊:2021年教師成長營 ▼
教師成長營報名 請按此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快訊:2021年秋季飛颺青少年事工人才訓練 ▼
詳細內容及報名方式 請按此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快訊:《飛颺少年》雙月刊訂閱調查 ▼
 HELP!《飛颺少年》雙月刊訂閱調查
《飛颺少年》雙月刊為兩個月發行一次的刊物,分享飛颺工作概況、創意教材、青少年事工等資訊。本刊可免費索取或上網訂閱電子報。歡迎介紹給關心青少年的弟兄姊妹!
 
為重新整理訂戶名單響應環保節省紙張印刷及郵寄費用,因此飛颺做此調查,若您已是電子報訂戶,麻煩您填寫線上訂閱調查,協助我們確認。若您是紙本訂戶,也鼓勵您訂閱電子報。謝謝您!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
 
█ 地址:100046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22號9樓
█ 電話:02-66042361分機2333
█ 傳真:02-23681044
█ E-mail:flyyoung@cef.tw
█ 劃撥帳號:17903082
█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飛颺
█ 線上刷卡網站(此為校園福音團契委託思遠科技建立之奉獻網站,確保您奉獻時提供的個人資料安全無虞)
 
 
上一頁
電子報訂閱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