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期
飛颺少年雙月刊 第106期 2020年7、8月號
本期內容索引
【主任的話】想懂青少年 聽他陪伴他/劉涓涓
【飛颺聚焦】青少年在找什麼?──從108課綱核心素養淺談青少年成長之路/阿遠老師
【活點子專賣店】創意小組查經──倚靠上帝,勝過人生的逆境!(下)/洪中夫
【親心園地】用心聆聽 以愛陪伴/張予晅
【飛颺情報中心】國中生在想什麼? / 飛颺編輯室
【親心園地】關於〈國中生在想什麼?〉之回應/雷靜如
【飛颺燙手新聞】飛颺財務報告 · 活動看板 · 中心消息與代禱 /飛颺編輯室
【資源寶庫】《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張文亮
【飛颺快訊】2020年教師成長營──防疫專案之不過夜講座  NEW 
【飛颺快訊】《引爆教學力》好書推薦及講座
【飛颺快訊】2020年秋季飛颺青少年事工人才訓練
 
 HELP!雙月刊訂閱調查
 
  《飛颺少年》雙月刊為兩個月發行一次的刊物,分享飛颺工作概況、創意教材、青少年事工等資訊。本刊可免費索取或上網訂閱電子報。
  為重新整理訂戶名單和響應環保,節省紙張印刷及郵寄費用,飛颺將再次做此調查,不管您之前是否有訂閱過,都麻煩您再次掃QRcode,填寫線上訂閱調查,協助更新資料,若是可以也鼓勵您訂閱電子報。
 
 
▼ 主任的話 ▼
想懂青少年 聽他陪伴他
劉涓涓/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主任
 
  寫這篇〈主任的話〉的當下,因我弟夫妻有事需南下,就將兩個兒子帶來奶奶家,也就是我家借住一晚。兩個小男孩一個七歲,一個四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為了讓他們可以乖乖躺下睡覺,我媽與我從溫柔陪伴到大聲喝叱,白臉黑臉都用上了。我實在非常佩服所有成為父母的朋友,因為父母所需要付出的耐心與愛心可能超越世上所有的角色。
 
  但我也發現,當我急著想要叫姪子們乖乖睡覺時,我所希望的是他們聽我的話,而不是我要去聆聽、理解他們為什麼不想睡覺。如果每個父母的心路歷程皆與我今晚所感相同,那麼,當孩子成為青少年時,會不會難以適應青少年不是孩童,已經不可能不問理由地聽爸爸媽媽的話?
 
  《天下雜誌》第384期中曾提到,青少年跟兒童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有許多好奇與冒險心,還有更多的行動力與自主性,反叛性相對的也呈現出來,因此造成親子之間的壓力升高。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柯書林在《小心肝變大暴龍》一書中說,青春期孩子叛逆又難搞,與以下幾點有關:「生理時鐘延後(作息越拖越晚);脾氣起伏,令人摸不著頭緒(變得敏感而容易受傷);對性產生好奇與渴望(不確定這樣的自己算不算變態);想被肯定,又害怕成為眾人的焦點(會覺得總有人在注視著);不知該如何處理個人情緒而煩躁(孩童時被允許自然釋放,然『長大』了理應懂事卻又無法做到);與大人的對話明顯減少(認定跟大人話不投機)。」
 
  青少年不再是兒童,他們在意人際關係,渴望成長與成熟,對外界有比孩童時期更多的好奇與渴望。其實每一個大人都走過青春期,但時間很神奇地讓大人們忘記自己青春期時的不易,因而不知如何與青少年溝通。前飛颺同工白豐嘉曾在第84期《飛颺少年》雙月刊提到:「我發現當一個青少年工作者需要一個很重要的特質─『自然』。『自然』就是按著你本身的樣子,用你本身的特質來理解學生的心情,用你習慣的方式讓他們更願意認識你、信任你。」是的,陪伴青少年並不一定要「成為」青少年的樣子,陪伴者也可以很「自然」,運用上帝所賦予你的特質,真實活在青少年身邊。
 
  想要知道青少年在想什麼嗎?請「自然地」活在他們身邊,真心地對他們的想法、生活感到好奇,聆聽他們的感受,並願意努力用他們的步調陪伴他們探尋人生的風景。
 
  在寫結尾之前,我終於把小姪子哄睡了(大的先前已經睡著了)。別無他法,只是一句「二姑姑陪你一起睡」,到他旁邊拍拍他,坐著陪他,然後看他安然入睡。生命的功課別無他法,「聆聽」與「陪伴」永遠沒有捷徑,正如天父永遠聆聽每一個跌跌撞撞卻努力活在祂旨意中的兒女,並且用恆久忍耐與恩慈的愛陪伴祂所創造的每一個孩子。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聚焦 ▼
青少年在找什麼?
──從108課綱核心素養淺談青少年成長之路
阿遠老師/臺北市國中輔導教師
 
  進入「核心素養」教學時代,教育期望更能貼近生活、更能啟發學生自己,也更能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未來的教育強調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系統合作,學生其實不是只是站在我們面前的那個人,他過去成長的背景、接受的教育、長大的家庭、天生的個性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都會影響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青少年。
 
  為此,我們需要「系統合作」,親師生與學生其他的互動關係人,要一起來關心最新的教育發展,才能有效幫助孩子適才適性地接受教育、吸收知識、培養人格與迎向未來。
 
  筆者作為教育現場教師,提出以下幾點關於時下青少年的所思所想,並以核心素養時代的視角,提供教育與輔導的建議,供讀者參考。
 
一、青少年在找自己是誰
 
  走入青春期,思想開始獨立、表達開始反叛、行為開始偏差,都是大人既可以理解又充滿擔心的,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小時候很乖的,怎麼現在變成這樣?」不論言語、行為或是思想,青春期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明顯不同於兒童時期的轉變。爸媽雖然也當過青少年,但面對孩子走入青春期,仍然像在體驗一件新鮮又陌生的事件一樣。
 
  其實,稍微回想自己十幾歲的年少,大概也能找到一些自己的青澀與叛逆的故事,在這些糾結的情緒中,唯一不變的,就是孩子開始有意識地探索「自己是誰」,在每一個生活事件的刺激中,孩子都在探索。就學科成績而言,我是誰?就體育表現而言,我是誰?就美術創作而言,我是誰?生活中有的事件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有的經驗卻會讓孩子對自己否定到完全沒有自信,這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直接灌輸式的教導,而是傾聽陪伴式的引導:
 
◆ 上了國中,你感覺如何?
◆ 第一次段考前,你有什麼心情?
◆ 七年級上學期結束了,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 要升九年級了,你有什麼擔心、害怕或憂慮?
◆ 面對明年的升學,你有什麼目標?
◆ 馬上要會考了,你還好嗎?
◆ 馬上要畢業了,回想國中三年,你最有成就感的經驗是什麼?
◆ 誰是你最好的朋友?他為什麼是你最好的朋友?
 
  上述這些話題,目的不只是訪問學生,而是透過提問與引導,讓學生更認識自己,也讓我們更認識孩子。進入青春期,兒童時期的他就漸漸消失了,眼前的他是一個全新的他,他需要好好認識自己,我們也需要好好認識2.0的他。
 
二、青少年在團體裡尋找歸屬感
 
  活在團體中似乎是生物的本能,人若離群索居就難以生存,遠古時代的人們為要打獵生存,有躲避危險的需求,需要過著群體生活;現代的文明生活雖不用如此,但心靈與群體疏離仍舊可能產生負面情緒。成人也許比較能忍受或享受孤寂,但青少年經常需要在團體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有太多的研究或科普知識告訴我們,青少年會慢慢從對家長的依賴轉向對同儕的依賴,不喜歡跟爸媽去看電影、喜歡跟同學去;逛街的時候不再喜歡牽著爸媽的手、覺得很丟臉;相對於大人的告誡,似乎比較聽同學的話、即使是正確性不明的小道消息……等等。
 
  從依附父母轉向依附同儕其實是一個正面的現象,聖經也提到「人要離開父母」,青春期這樣的移動其實是在漸漸獨立、進入能自理生活的大人階段,是可喜可賀的。然而,這樣的轉變過程若是遇到挫折、或是迷惘,則需要有建設性的支持與幫助,以下列舉一些對青少年可能「無用」的話語:
 
◆ 你幹嘛管你同學心情好不好,快段考了,你先把自己的書唸完再說!
◆ 同學不喜歡你又怎樣,人家不理你,你也不要理他就好了啊!
◆ 人就是要有本事才會受歡迎,你先把成績衝上去,看看誰還敢看不起你?
 
  這些話,其實有點現代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對,但是不知怎地就是會在大人處理青少年衝突時冒出來,習慣先解決能解決的、不好解決的先放後面;或是先處理急迫的、不急的之後處理。這些想法都沒有錯,但青少年還是不成熟的個體,會以情緒為先決考慮,當他在團體裡所尋求的歸屬感受到威脅,也許等於他轉向獨立的路徑受到阻礙,他生活其他的部分也可能會跟著卡住。
 
  青少年的歸屬感需要被重視,陪伴他、引導他在團體中發展正向關係,或是鼓勵他、提供他參與正向團體的機會,例如學校開的小團體課程、週末參加教會青少年團契,或是寒暑假參加有興趣的營隊活動等等,都是很好的「情境」教育。青少年在團體裡尋找歸屬感是必然的,大人應該正向看待,並積極與互動關係人系統合作、掌握資源,當然也必須尊重學生參與的意願。
 
三、青少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以及在這個時代生而為人的價值
 
  很多學生會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開始出現自己的夢想,有的夢想來自精采有趣的電視節目或影集中的人物及事件;有的就是耳濡目染大人的工作、職業或相關的周邊生活,引發了孩子對自己未來的想像。例如,現在有很多學生想當Youtuber,因為那是他們資訊能力所及、且非常有影響力與傳播力的工作,可以表述自己、又可以與他人和世界接軌。有的學生很想當建築師,可能因為他的爸爸或媽媽就是很成功的建築師。有的學生持相反的態度,因為家人做某種工作造成家庭、生活或時間的困擾,他反而覺得自己絕對不要去做這類的工作。
 
  不論從家庭外、家庭內、正面或反面去形塑,孩子對未來都有一個想望,他們本能地尋找自己「在這個時代生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他們會自己想、會跟朋友聊,大人願意聽的時候也會跟大人聊,例如筆者的輔導工作有一部分就在進行生涯輔導,聽過學生各式各樣的夢想,也會透過心理測驗、升學資訊與職業調查等課程,幫助學生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有越來越清晰的圖像。當學生找到夢想、願意嘗試、投入追尋時,整個人的狀態會有明顯的改變,當夢想大而且有意義時,他的主動性、吸收力與復原力都會增加。
 
  例如,曾經有個缺乏目標又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到了國三,爸爸媽媽都很擔心他的會考與升學,透過輔導與親師聯繫,學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也開始比較用功讀書;在某些與目標相關的科目分數能達標時,他與爸媽的溝通衝突也有減緩;他更主動積極地查閱升學資料,會考後還自己主動打電話去問了好幾間學校關於新課綱的課程規劃,最後選擇了一間他自己喜歡、爸媽也願意支持的學校,升學後自己念得很棒、跟爸媽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教育可以是一個療癒學生自己與療癒親子關係的過程。大人可以嘗試,從逼孩子念書,到尋求學校導師與輔導教師的系統合作,先陪孩子探索未來,再從他「渴望的未來」引導孩子回到自己目前的課業,並願意給孩子空間嘗試,不對失敗恐嚇,讓孩子在探索與努力的過程中,同時建立自信,即使跌倒,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再站起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歐盟(EU)與世界各國(包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紐西蘭、澳洲、日本、韓國、芬蘭等),都在努力發展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育。臺灣的核心素養自2005年開始研究、2014年跟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公布,並在2019年開始實施以核心素養為本的108新課綱。臺灣對「核心素養」的定義是「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註)
 
  現在全臺灣的中小學校都在研發對應核心素養的課程,教育現場可說是走入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學校教育已不同於以往,學生不再只是單純上課、考試,老師不再只把課本內容教好就好,家長更不能抱持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萬事妥當的態度,親師生一定要系統合作、與時俱進。面對新世代青少年變動的思想行為,我們需要共同幫助他們穩定成長,擁有帶得走的生活能力,創造一個自發、互動與共好的時代,讓青少年更多認識自己、探索未來、所思所想可以朝正向發展,不僅學得多,也學得好,能把上帝預備的恩賜發揮出來,在這世代成為有價值的人,進而成為別人的祝福。
 
註:參考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發布版)。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活點子專賣店 ▼
創意小組查經──倚靠上帝,勝過人生的逆境!(下)
文/洪中夫牧師
 
(接續上一期)
 
█ 段落四:但以理書六章19~23節
 
(十二)如果你是但以理,向神禱告後仍然被丟到獅子坑,此刻你有何心情?請選擇一個臉譜,分享時要先做類似表情並說明原因。(六16~17) 
 
(十三)次日黎明,當國王到獅子坑邊呼叫但以理時,但以理向他說了什麼?(六19~22)
 
□ A.我的神差遣了他的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
□ B.因我在神面前無辜(清白)。
□ C.我在王面前沒有行過虧損的事(沒有做過任何錯事)。
□ D.獅子坑的味道太難聞了!
(答案:A、B、C)
 
(十四)王吩咐人將但以理從坑裡繫上來時,他身上毫無傷損,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六23)
 
□ A.因為獅子不餓。
□ B.因為但以理已經老了,肉不好吃。
□ C.因為但以理信靠神。
□ D.因為但以理有馴獸師的執照,能指揮獅子。
(答案:C)
 
█ 段落五:但以理書六章24~28節
 
(十五)這個事件最後的結果如何?(六24~28)
 
□ A.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扔在獅子坑中。
□ B.大利烏王傳旨,吩咐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
□ C.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但以理大享亨通。
□ D.將獅子坑改成大家參觀的動物園。
(答案:A、B、C)
 
(十六)經過這個事件,大利烏王對但以理所事奉的神有何認識?(六26~27)
 
□ A.他是永遠長存的活神。
□ B.他的國永不敗壞。
□ C.他的權柄永存無極。
□ D.他護庇人,搭救人。
□ E.他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
(答案:A、B、C、D、E)
 
(十七)從本章經文中,你對但以理倚靠上帝、勝過逆境的信心,有何學習或發現?
答:
 
三、要點歸納:5分鐘
 
但以理的榜樣
◆ 有美好的靈性。(六3)
◆ 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六4)
◆ 素常一日三次,雙膝跪在神面前,禱告感謝。(六10)
◆ 在神面前無辜。(六22)
◆ 在王面前沒有行過虧損的事。(六22)
但以理面對逆境的信心 
◆ 但以理在開著的窗子前跪下,照他往常的習慣,每天三次向神獻上感謝和禱告。(六10)
◆ 在獅子坑中仍然信靠神。(六23)
 
四、轉化:10分鐘
 
(一)但以理為人正直,卻受到他人以信仰作為陷害的把柄,面臨死亡的威脅。如果今天你也遭遇類似的困境,必須違背宗教信仰才得以生存時,此時的壓力指數如何?
(教學者用兩條長約六公尺的扁帶或繩子,拉成十字交叉形,分別在四個區域中放置以下四張紙片,請成員就1~100的壓力程度,選擇後站到該區域內,並分享自己的壓力程度及原因。)
(二)接續上一題的情境,如果必須違背宗教信仰才得以生存時,你會採取以下何種行動?
(教學者用兩條長約六公尺的扁帶或繩子,拉成十字交叉形,分別在四個區域中放置以下四張紙片,請成員選擇後站到該區域內,並分享原因。)
(三)如果要在逆境中堅定地倚靠神,對你而言較大的挑戰或困難是什麼?(請勾選以下的事項並說明原因)
□ 不知道怎麼禱告
□ 對上帝的信心不足
□ 對環境或他人有所抱怨
□ 對上帝的能力不太了解
□ 心情低落而無法思考
□ 目前和上帝的關係不夠親密
□ 可能會埋怨神
□ 覺得神可能不愛我
□ 不清楚上帝的心意
□ 目前沒有每天靈修及禱告的習慣
□ 害怕有所損失
□ 會有負面思考
□ 過度擔心
□ 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
□ 其他
 
五、信息教導:5分鐘
 
  我們所信靠的神,就是但以理書所記載的這位永活的上帝,祂不但是人類歷史的主,也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祂護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不僅救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如今也必與我們同在。 
 
  基督徒如果要在逆境中得勝,必須清楚上帝有什麼大能,以及我們自己應該做什麼。但以理知道,上帝是全知、全能、有恩典的神。此外,他養成良好的屬靈習慣,一天三次親近神,與神建立美好的關係,以致能在逆境中經歷祂同在的平安。我們的智慧、能力十分有限,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平時若沒有規律讀經、禱告的習慣,很容易就會忽略上帝的信實,甚至在「獅子坑」裡慌張失措,埋怨神不垂聽禱告。
 
  每個逆境都有結束的一天,問題終有一天會消失,黑暗的盡頭便是黎明。因此,我們要用積極的眼光來面對危機,相信上帝必使危機成為生命的轉捩點,讓信靠祂的人反敗為勝。正如雅各書一章12節所說:「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六、應用:10分鐘
 
(一)面對未來可能的逆境,你要如何提升倚靠上帝的信心?
 
1.請針對上一個問題中所選出「較大的挑戰或困難」其中一個事項,寫在一張A4紙張上,放在兩條繩子中間。
 
2.再用另一張A4紙摺一架飛機,針對該項「較大的挑戰或困難」,在某一邊機翼上寫出提升倚靠上帝的信心方法。接著,全體站在繩子的一邊,將飛機射過兩繩之間的區域(象徵飛越、勝過逆境的挑戰),使飛機抵達繩子另一邊降落。
 
3.每個人輪流射紙飛機,並在發射之前,向大家分享未來要克服的事項(亦即放在兩繩之間內的紙片),以及提升信心的方式。
 
4.若飛機沒有順利穿越兩繩之間的區域,可拿回來再射第二次,直到成功為止。
 
5.射紙飛機之前,請大家同聲朗讀但以理書六章26~27節的經文:(因學生手中有紙飛機,建議本處經文以PPT呈現,以便於閱讀。)
因為他是永遠長存的活神,他的國永不敗壞;他的權柄永存無極!他護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
 
(二)禱告
 
最後,請大家站到繩子另一側(亦即飛機抵達的區域),拿起自己的飛機,同聲開口禱告,求神保守我們在逆境中,能夠以堅定的信心來倚靠祂。
▼ 親心園地 ▼
用心聆聽 以愛陪伴
張予晅/校園團契傳道同工
 
輔導:「這週在學校過得如何呢?」青少年:「還好,還不錯……」
輔導:「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啊?」青少年:「沒有,沒事……」
輔導:「那你覺得這件事如何呢?」青少年:「沒差,沒感覺……」
輔導:「或是你覺得有什麼期待嗎?」青少年:「不知道……」
 
  每次關心青少年在學校的生活、課業,甚或家裡的情況,常常都要先用客氣的對話彼此暖身一下。也許是出於禮貌,多數的他們,在簡單表層的問候下,大多回應就是:「還好還不錯」、「沒有沒事」、「沒差,沒感覺」、「不知道……」。如何更深入地引導他們回應較為內心、更具體的真實想法,就端看輔導或家長是否能根據觀察,直接切入他們的問題。
 
渴望被傾聽、被瞭解
 
  學期初總是會跟學生約好每週有固定時段一起讀書分享,很多時候書沒討論多少,倒是拉拉雜雜的聽他們說許多學校發生的事,這樣的精緻小時光,成為我跟學生很寶貴的時間,雖然我每次會設定一些可以跟學生談的範圍,但更多時候是聽著他們,學習認識他們。
 
  許多人覺得跟青少年聊天頗有難度,因為他們的回答常常讓人難以接話,他們會以「句點(註1)」別人自豪,讓人難以再接話下去;反過來想,也許是很多時候問話的人給了過於籠統的問句,用意雖是讓人可以更多自由的分享,但對敏感於真實關係的青少年,他們更在意的是對方有沒有真實想瞭解自己,有沒有足夠安全的時間空間可以自在地表達。當他們無法感受到被瞭解或真正的自在,往往也選擇用最簡單可以結束的方式,並且以「政治正確」的答案,做為不會增加其他麻煩的回應。
 
  相反地,當青少年感受到對方是願意瞭解並且願意花時間傾聽時,他們其實是有滿腹的想法急著要抒發,他們往往藏不住心裡的感受,很直接地表達對事情的認同與不認同,這時候就要考驗傾聽者的態度:是否能先完全的接納如此真實的青少年?透過讓他感受到「在乎『他所在乎』」的問題,再讓他從自己的回答中理出想法、找出答案;還是急著執行教導的任務,拿出高於青少年各樣豐富且深刻的生命經驗,使得他在一旁顯得格外青澀稚嫩,那麼這樣的互動大概就會很快句點結束。
 
在人際關係中認識自己
 
  從每年開學我們所做的新生問卷調查中看見,最多人擔心的事就是找不到好朋友,班上同學好友是牽動他們一天情緒的關鍵。
 
  曾有一次聚集幾位因課業壓力都沒出現在團契的學生,目的是聊聊面對課業的壓力,並為他們禱告。談話中,他們覺得課業壓力固然大,但身旁同學的影響更大,例如:有人坐不住常常下課需要走來走去讓他不自在,有人讀書時自言自語、敲敲打打發出聲音,還有同學下課就想聊天讓人無法休息,有人講話的語調太高太低太快太慢,還有人喜歡上課傳紙條,有人又換了新手機。我笑問他們不是要衝刺課業,哪來的時間與同學互動?有人說要有好相處的同學才能有好心情讀書,全場立刻一致認同。原來就算在極大的課業壓力下,與同儕相處仍是青少年最在乎也最受影響的生活重心。
 
  在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12~18歲的青少年透過在同儕中學習不同角色、人格、特質、行為方式……等,甚至是建立不同的人際關係後,經由體驗、評估、選擇出最符合自己才能及特色來達到好的自我統整。所以國高中生哪怕在學校制服的相同包裝下,頭髮造型、鞋襪款式、書包吊飾、手機品牌……,連最近在迷的手遊都是試圖取得同儕認同的外在展現。透過這些與同儕的一致一夥,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試圖在不一樣中展現屬於自己的特色特質。青少年生活的重心就常在別人與自己的眼光中不斷拉扯,然後體會自己的感受,認識自己是誰。
 
渴望愛
 
  在某次聚會中,我觀察一位高中男生,他不時地滑亮手機,似乎不斷確認訊息,深怕有任何遺漏,最後代禱時間還提到自己現在很被手機控制,讀書實在很難專心。結束時我在他旁邊淡淡的詢問:「交女朋友了嗎?我看你一直在看訊息。」他苦笑了一下:「是啊!不過應該快要分了吧!」我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原本酷酷不大說話的他突然開啟話匣子,將所有煩惱一次傾吐,我看他滿傷腦筋的,所以問他是否要試著跟對方溝通看看,改變過去衝突的模式,也試著調整相處的方式,他突然又豁達地說:「沒關係啦!結束剛好可以專心讀書!」
 
  從過去到現在,每一個青少年除了追求同儕認同與認識自己,不變的生活煩惱還有對愛的渴望。在這個極需認同的階段,可以「體會愛」是展現自我成長的重要能力,透過去愛與被愛來強化自我。
 
  不過因著現在資訊取得容易,比起充滿瓊瑤夢幻的愛情想像年代,青少年有更多機會在生活中被催化著體會愛情。有的人也許仍期待像偶像劇或韓劇的浪漫,但也有人覺得交往就是先試試看,如果走不下去也不用勉強。還有宅男宅女式對2D偶像的追求,似乎在動漫虛擬的世界中,可以無盡喜歡且不怕受傷害。在經歷這些對愛的體驗中,如果有好的同儕或輔導陪伴,其實常常可以釐清一些對愛的迷思,一起找到面對愛情需要建立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溝通與問題解決。
 
需要學習與人溝通
 
  曾有一位國中女生聽完我分享青少年的愛情專題後,主動找我懇談。她談到自己很容易喜歡上別人,只要對方願意傾聽她講心事,她就會感受到被愛。她其實非常內向害羞,所以她面對心儀的對象多是訊息的互動,只要對方在她打了千字文後,給她一個微笑或擁抱的貼圖,她就覺得陷入愛情裡。我先是肯定她勇敢告訴我自己的感受,然後我們花了一些時間釐清她從小如何感受到愛,發現因著原生家庭的狀況,她對愛有很大的渴望,我鼓勵她試著不要只在訊息中與人相處,要學習在真實生活中與人相處。
 
  這其實常是青少年的問題,他們因著網路使用的習慣,反而少了許多練習要與人面對面溝通、展現真實自我的機會,因為置身網路世界可以隨時登出,可以避免被拒絕的尷尬,或是選擇性的分享,更多時候有模糊的貼圖來表達自己說不出的感受,而他們自己最害怕的就是「被塑膠(註2)」——被人不理不回,以至於在更是需要真實建立關係的情感互動中,他們會苦惱如何與人溝通,如何用合適的表達陳述自己的感受,如何解決因著網路文字造成的彼此誤會。
 
 
  青少年的心思意念常常還是天馬行空,這代表著他們充滿著無限創意與可能。面對未來世界中又大又難的挑戰,他們也許真的會陷入「還好還不錯」、「沒有沒事」、「沒差,沒感覺」、「不知道……」的窘境,那正是因為他們當下最需要穩固的,仍是與同儕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與愛的關係。我們每一次與青少年的對話,都可能成為關鍵影響。因著他們尚未真實成熟甚至還未僵化定型,他們很容易被負面影響,但也很容易被正向雕塑,他們需要如耶穌願意道成肉身的牧者、輔導、家長,貼近他們需要,不輕看他們任意自由的心思意念,願意用聆聽的精心時刻,在接納同理中與他們同行。
 
註1:新興用語「句點對方」的意思是表達「沒興趣,就到這為止吧」或是「沒有話好說了」。https://www.dcard.tw/f/talk/p/14017
 
註2:新興用語「塑膠」由「你當我塑膠做的喔(台語)」衍生而來,目前「塑膠」被國高中生當成動詞,講述對方已讀、不讀不回、不理人的意思。https://tw.news.yahoo.com/被塑膠-啥意思-8-9大師神解-023200943.html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情報中心 ▼
國中生在想什麼?
 文/飛颺編輯室整理
 
編按:飛颺設計了一份簡單的問卷,邀請201位國中生(女110人,男91人)匿名填寫。盼望能夠藉由他們發自內心的字句,幫助我們更多認識青少年的想法,進而有些思考。由於學生書寫的內容很多,以下問卷整理將回應較多的列在前面。
 
一、我對什麼事感興趣
國中女生
國中男生
手機、聽音樂、球類運動、看小說、追星偶像、跳舞、看劇、睡覺、吃、和朋友玩、畫畫、看書、電動遊戲
球類運動、電動遊戲、手機、動漫、畫畫、和朋友玩、吃、追星偶像、看小說、數學、睡覺
 
二、我無聊時會想什麼
國中女生
國中男生
最近發生的事、開心的事、吃什麼、未來、偶像、朋友、家人、學校的事、創作、喜歡的人、小說漫畫情節、劇情、如何把唱歌和畫畫做得更好
之前的事、未來、遊戲、偶像、吃什麼、數學、人生大道理、電影、歌曲、動漫、自己還有什麼可以改進
 
三、我喜歡或不喜歡什麼樣的人事物
國中女生
國中男生
喜歡:聊得來、會聽我說話、個性相近、真心、親切、了解我、誠實、樂觀、幽默、溫柔、待人有禮、貼心、關心我、可愛的東西、手機、小說、食物、打球、出去玩
 
不喜歡:自以為是、做作、管太多、表裡不一、自大、任性固執、愛比較、愛炫耀、說話不算話、驕傲、吹牛、記仇的人、難溝通、很吵的人、多嘴的人、作業、環境太吵
喜歡:好聊天、善良、幽默、新奇的事物、陪我講廢話的人、懂我的人、真誠有話直說的人、有趣不枯燥的人事物、運動、和喜歡的人走在一起、有家人朋友的地方
 
不喜歡:管我的人、考試、自大、做作、很兇的人、很煩的人、自以為是、亂罵人、拿我東西的人、不給隱私、被邊緣、暴力的人、利用別人、很吵的人、吹牛、多嘴的人
 
四、我喜歡或不喜歡別人怎麼對待我
國中女生
國中男生
喜歡:和我聊天、尊重我、不用刻薄語氣批判我、親切、有耐心、熱情、真心讚美欣賞我、能陪我、了解我、凡事用勸不是罵
 
不喜歡:敷衍、欺騙、無視、比較、排擠、惡意對待、亂跟我肢體接觸、命令、做表面、管我、利用我、打斷我、說我壞話、瞧不起人、被約束、誤會、大聲講話
喜歡:和我玩、尊重我、真誠對我、接納我、被信任、貼心、鼓勵、覺得我可以依靠、當我有事情時會幫助我、別人指正我讓我更進步、講我的好話
 
不喜歡:欺騙、無視、說我壞話、取綽號、侵犯隱私、打我、煩我、排擠、很兇、敷衍、歧視、造謠、碎念、講大道理、嘲諷我、隨便觸摸我身體
 
五、我最喜歡或不喜歡聽到大人們說些什麼
國中女生
國中男生
喜歡:誇獎、鼓勵、認同我、說我有進步、要給我錢、幫我買周邊商品、說笑話
 
不喜歡:碎念、討論我、遷怒、比較、罵髒話、講大道理、吵架、偏見、禁止我、不給我面子、說話不算話
 
不喜歡聽到大人說:今年幾年級?/讀哪個國中?/成績怎麼樣?/去讀書/認真一點、為何都不多學學別人?/都是手機玩太多/考差就沒收手機/你們小孩能有什麼壓力?/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是我生的,所以你都應該聽我的/我說是對的就是對的/你現在還是小孩,不要太成熟,多穿粉色/你現在有資源補習,我當年是沒錢讀欸!/現在的小孩都這樣嗎?/你看看別人/姊姊要讓妹妹/活該/運動沒出路/小孩累什麼?/你哪裡在努力?/別人可以,為什麼你不行?/你以後沒救了/你們的事重要嗎?
喜歡:鼓勵、說我好棒、晚餐出去吃、當我考爛時說下次加油
 
不喜歡:要求我們的成績、叫我去做事、比較、講小孩子的壞話、碎念、吵架、誣賴我、一直聊有關政治的話題、以前的豐功偉業、講大道理
 
不喜歡聽到大人說:去讀書/手機沒收/我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做成這樣?/我數到三/你不准……/別人的兒子不會讓人失望/成績=未來/今天考得怎麼樣?/要上什麼高中?/最好給我放尊重點/打電動打那麼多/沒救了,放棄你了/路上有很多壞人/別人都可以,你為什麼不行?/我在學校的時間比你們久、經驗比你們多
 
六、我對於大人們的哪些行為覺得很反感
國中女生
國中男生
吵架、碎念、自以為是、抽煙、喝酒、不在意我們的想法、拿我跟別人比較、只在意成績、偷看手機、遷怒、大聲講話、聊八卦、隨便拿我的東西、不會認錯、一意孤行、偏心、冷戰、不回家、雙重標準、炫耀、自私、限制我的自由、敢做不敢當、翻舊帳、傳長輩圖、堅持過時觀念、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大聲責罵甚至動手腳、否認我的努力、批評我的興趣愛好、表面裝熟但私底下卻講他們的壞話
吵架、拿我跟別人比較、罵人、金錢、暴力、抽煙、喝酒、吸毒、罵髒話、死要面子、說一套做一套、否定我的想法、不聽我們的意見、覺得自己是對的、禁止小孩的事自己卻在做、自己做不到又要求別人、大小聲、拿藤條打人、不會就事論事、不准小孩打電動、我玩電動20分鐘卻以為我已經玩一小時了、逼我跟長輩打招呼、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差別對待、利用別人
 
七、我想對大人說的話
說明:以下是國中生所書寫的心裡話,用字內容也許有些直接,我們在討論後決定不予刪除,希望大人們可以看到他們最真實的心聲,先平心靜氣地了解他們的想法,才可能有後續比較適切的對談和陪伴,甚或是大人們自己的調整與改變。在此原汁原味地呈現國中生的心聲,望閱讀的大家可以理解。
 
國中女生
我們是小孩沒錯,但請不要因為這樣就可以不顧我們的感受。
為什麼我喜歡的事物都是不好的?
我們的想法不一定都是錯的,可以聽一聽我們的想法。
我不想一直聽到大人吵架,那會讓我害怕、傷心、緊張,也常讓我想哭。
不要一直叫,我們也很累,比你們晚回家,我知道你們養家辛苦,但每個人的壓力又不一樣。
不要一直說現在的小孩和以前你們小時候不同,我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跟以前的你們比。
管太緊哪天小孩受不了,就連管的機會都沒有了,也不要侷限太多,大家都需要空間。
請仔細聆聽我們的話,不要一直否認。
不要那麼自私,一天到晚只會說我們,也不想想自己,有時候就算努力了,你們也不理解,儘管自己已經儘量當一個討喜的孩子了也一樣!為什麼都不嘗試了解我們?只會指責,家長那副自以為很了解小孩一切行為的嘴臉真的非常令人作嘔,明明我的負面行為都是你們造成的,你給了我所有壓力和愛,就像知道我無法討厭你一樣,然而事實就是這樣,我也無法反駁,因為你還是我的家人,但我真的很累。
很多事並不只是你表面看到的樣子。
希望你們能真的知道、了解後,再對我們的一些事情、行為、想法做出評價。
不要太緊張,我會自己把事做好。
脾氣控管要再好一點。
不要決定我的人生。
謝謝你們!
你們根本就不了解小孩在想什麼,而且對於小孩談戀愛只會反對,都不聽小孩解釋。每次考試考差只會罵小孩,都不知考卷有多難。
有的時候我面無表情不代表心情不好,有時候我也需要鼓勵,而不是一昧地否定我。
如果我談戀愛,請你們不要管我,我已經長大了,也不要限制我回家的時間。
可不可以不要沒事有事就拿成績壓我,每次你們講這種話,我真的很想去死,成績就那麼重要?我有自己的專長,並不是沒有。
不要總是以"罵小孩"當作在教育的藉口,有時候聽聽小孩的理由,或許可以改變現在的想法。
不要整天耍智障,真的很討厭,一直講屁話,超討厭,很想搬出去住,一直說自己很辛苦,說我們讀書升學壓力不大。說我態度差,我知道有時候你們心情不是很好,我也會體諒。
有些事情一定要看開看清,有些事情想做就去吧!希望你們能活得開心。
不回嘴是對你們的尊重,但講實話就是頂嘴嗎?
不要以偏概全,多給我一些自由,思想開放一點,不要那麼封閉。
想法不要太死板,少講廢話,不要易怒,想一下自己小孩的感受。
想法不要落後,不要把你們的經驗套在我們身上,小孩不是囚犯。
或許你們很在意我們,但你們往往不知道我們內心渴望的是什麼,你們總用你們的看法看待我們,但時代不同,價值觀也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找朋友或同學傾訴,因為他們懂我們。
不要對不確定的事下定論。
別只在意孩子的成績,有時關心他周遭也挺好,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不要把你的想法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也是人,跑步會跌倒、會餓、會快樂、會傷心,我們有自己的思路。
你們上班我知道很辛苦,但你們換來的是一張張的紙鈔;我們上課也很累,但我們換來的是一張張的考卷,一次又一次的責罵。我喜歡來學校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想一直被家長責罵,很多小孩一直努力讀書,但成績提不上來,一直被家長罵,他們一定曾想過自殺,所以希望家長們能多鼓勵孩子,讓他們有自信一點。
不要每天一直強迫我去讀書,一直拿我去比較,我自己該做的事情,我會認真去做,不要一直叫我!
拜託!請你們想一下,我平常放學後,又要去補習已經很累了,九點回來還要複習別科,然後你們說我在玩手機!?我真的不懂你們那年代的人想的是什麼,你們知道在疲勞的時候又要聽你們碎念的感覺嗎?煩到讓人想離家出走。
這是新世代的天下了,別再以傳統觀念來管教小孩,雖然是出自關心,但傷感情,所以小孩想做,能力範圍可以就讓他去做。
 
國中男生
安靜一下。
要多聽他人說什麼。
要常出去走動。
不要因為面子放不下而打人、誣賴。
要怎樣直接說,不要用激將法;想要別人尊重你就先尊重別人;不要在罵人時說「當時我為什麼要……」;做了錯的決定就負責;不要覺得我是天才,什麼都會;我在處理自己的事的時候不要煩我。
不要一直講大道理,很煩;不要一直咄咄逼人;不要一直說三道四;一直討論別人,自己也做不到。
不要自己在休息時,叫我一直做事情。
我會自己分配好時間去讀書,所以你們不需要催我,也不要在我打電動時打斷我。
希望我們小孩不要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做。每天為了工作而疲於奔命的叔叔阿姨們,不要太辛苦,偶爾也要對自己好一點,還有,辛苦您們了。
每次都叫我要獨立,但每次我做事的時候都干預我,這樣如何獨立?
一堆家長只會看成績去想我們有沒有讀書,他們連題目都看不懂,我從6:30開始讀書到9:30,10點多開始用一下手機,他們就說我整晚都在玩手機,越來越不爽。
不要只關心成績,關心一下最近的生活很難嗎?關心在學校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不要平時考很爛,突然考好就說作弊,不然就說考很簡單。
不要一直阻止我的夢想。
世代不一樣了,學校的死板教育不能培養人才,還有,你們不是永遠都對的,不要質疑我們的未來,未來要的是創意,而不是數理,這就像教一隻魚爬樹。
在我下次跟大家一起去爬山的時候,如果腳痠可以對我提「休息」這個字眼,而不是「很遜」嗎?這真的讓我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很遜,沒有任何好的地方。
我覺得你們可以不用念我們很久,因為我們大概只聽了裡面的1%。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親心園地 ▼
關於〈國中生在想什麼?〉之回應
雷靜如/校園團契傳道同工
 
  在看完上一篇國中生喜歡/不喜歡、在意什麼事、想些什麼、對於大人言談舉止的反應和想對大人說的話後,不知道身為大人的輔導和家長們,你是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
 
  父母在面對孩子上國中後,多少都知道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叛逆),有些如臨大敵,有些氣憤填膺,有些則是搖頭嘆息……。不管我們曾出現過哪些反應,與其繼續彼此僵持不下,抱怨孩子都不了解我們的辛苦,還不如好好來想想:身為基督徒父母和輔導的我們,既然知曉生養孩子是「培養敬虔後代」,那神要我們如何培養、陪伴及帶領青春期的孩子呢?
 
一、先了解,不評論
 
  任何服事之先,我們都需要了解這群羊群的特性和習性,即使是老師到新學校任教,甚或牧者到新地方牧會,都需要先放下自己的習慣個性和想法,先「認識了解」該校校風、學生狀況或當地文化、教會狀況,如果我們一直堅持著「以前我們學校都沒有這樣」或「我的母會都沒有這樣」,帶著我們的「習以為常」來斷定別人,那恐怕我們就只會離學生和會友越來越遠,還沒建立關係就先破壞了關係。不了解就無法知道他們真正的需要,而給予適切的帶領,不了解也可能帶來強大無比的破壞力。
 
  同樣面對青少年時,不管我們成長的背景如何,請先了解他們的想法吧!
 
1.感興趣的事情:
 
  雖然男女有些不同(大多數女孩對手機、聽音樂感興趣,男孩則是球類運動和電動遊戲),但普遍來說,大致都喜歡看書(小說或漫畫)、運動、和朋友玩、畫畫、睡覺、吃東西、玩電動遊戲、追星偶像……。
 
  你看見了什麼?說實話,這些興趣還真不錯,也還蠻正常的。雖然,我們常看到學生都拿著手機上網,也許他們是上網看小說、漫畫、玩電動和交朋友,但是這裡看見的卻是,國中生們寫的是他的興趣內容,而不是「手機網路」這個平台。
 
2.無聊時會想什麼:
 
  國中男女生稍有些不同(女生多想些朋友家人學校的事,男生比較多想些跟興趣有關的事),但都會想最近發生的事情,也會想些怎麼讓自己更好(改進)、勵志與人生哲理、功課……,還有些稀奇有趣的事情。
 
  你看見了什麼?感覺國中生並沒有那麼不濟事,不知道在幹嘛!
 
3.喜歡/不喜歡的人事物(喜歡/不喜歡別人怎麼對待我):
 
  國中男女生都喜歡跟聊得來的人、會傾聽了解、真誠善良、親切有禮……的人在一起,希望被尊重、被肯定讚美、真誠以待……。而不喜歡自以為是、做作、自大、很兇、管太多、言行不一、表現很差的、敷衍、欺騙、無視、比較、排擠、被無理對待的人……。
 
  你看見了什麼?國中生最在意「了解並可以傾聽聊天」的人,而且他們所陳列的是以人為主,事情興趣為輔,可見「人」是他們這時候最在意的;此外,他們面對朋友也是有選擇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不過,由於「了解、聊得來」的人是最重要,因此我們與其限制他們和朋友接觸出遊,不如刻意學習和他們坐下來聊天,並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交友環境,此時,從小在教會有主日學好友,並一起在青少團契中成長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讓孩子在最需要朋友時,讓他脫離教會生活、放棄聚會而前往補習班,那他勢必交往學校及補習班的朋友(雖說教會外的朋友不一定不好,但勢必比教會複雜些,需要面對的試探和影響也會較多)。
 
4.喜歡和不喜歡/反感大人說或做什麼:
 
  國中生喜歡被誇獎肯定、鼓勵、認同陪伴(吃飯)和加油的話,也希望透過給錢、買周邊商品感受到被支持接納。而他們最不喜歡的是大人吵架、被啐念、要求成績、要求做事、遷怒、比較……。
 
  你看見了什麼?其實國中生真的不僅是需要朋友,來自大人(無論家長、老師或輔導)的肯定鼓勵、加油和尊重,是深藏在他們不在乎的外表下,最在意的那一塊,而這也常常是他們選擇奮發向上或放棄的轉折。此外,他們也表達出非常不喜歡大人的一連串行為,這些行為還不只是對他們的教養,更多是大人之間的互動,例如:抽煙喝酒、金錢暴力、吸毒罵髒話……,深深傷害摧殘他們的心,他們知道這些是錯誤行為,但因為是孩子而無力改變父母,卻在不斷被父母要求的狀況下,使得他們內在的矛盾衝突更加劇烈。
 
5.想對大人說的話:
 
  男女生除了各兩句是正面的話(謝謝/希望你們能活得開心/多出去走動/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太辛苦),其他全部都是非常負面的話。
 
  你看見了什麼?說實話,是難過心疼的!他們表達著希望被看重感受、聽聽他們的想法、不要只看到他們的成績、一直被罵……,也祈求著大人們的吵架,只會讓他更害怕。我看到的是,他們雖然是孩子很想反抗,但他們卻用還算蠻理性體諒的字眼表達著他們的需要,而不是謾罵情緒化字眼,相對於他們可能在家中被情緒化對待,身為大人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冷靜下來,想想我們是怎麼跟他們說話的。
 
二、平心靜氣,好好說話
 
  曾幾何時,可能我們忙碌著、努力著,為了養家養孩子,實在太過於身心疲憊,以至於看到孩子任何一個動作表現,就用負面的情緒和言語直接爆炸發洩了。我們有多久沒有和青春期孩子好好吃飯、「平等互動」的聊天說笑話、聊聊學校趣事和家裡的事情、聊聊他們今天在班上還好嗎……,而不再只是「上對下」的提醒(要他們念書、做事、體諒父母的辛苦)。有時候,陪他們看喜歡的電影、吃麥當勞、家庭出遊……,一起做些他們想做的事情,或許親子關係會有所改變。而當聽到孩子說了「語不驚人死不休」(或令你爆氣)的話時,先深呼吸一下,然後操練慢慢地說:「你為什麼會這樣說(想)呢?」,多點對話了解,日子可以過得輕鬆點!
 
三、謹慎自身的言行
 
  我們可能真的也在不小心中,覺得自己是成人,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然而,面對青少年孩子,我們除了要試著做他的朋友外,也仍然是他們的榜樣。不要以為,此時的他們酷酷的,不說話不做事,什麼都不想配合,但他們心中仍是清明的,眼睛仍是雪亮的。父母長者的愛與接納、一致的言行,仍是他們的典範,在懞懞懂懂跌跌撞撞的日子中,仍是他們前行的支撐。他們看到什麼,未來就很可能長成什麼樣子。
 
  有時候,我們也必須承認自己有限,也會犯錯,需要代禱。坦承跟孩子分享吧!分享自己也會疲憊、遇到困難,承認即使是大人也需要成長,為著剛才可能在對話中不小心太情緒性的錯罵他們而道歉……,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起參與彼此的生命,一起成長,成為彼此的代禱與支持,不用強撐著,我們和孩子都會更健康些。
 
 
  再看一次國中生在問卷上的回答,我其實也是感動的。
 
  他們真實寫下自己的心聲,也許有些學生表達較為直接,也許閱讀的你不一定認同,但這都是他們面對大人的真實心聲,可否讓我們先了解聆聽,也來反省看看自己有無上述令孩子不舒服的言行?他們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和在意,不是大人世界的以為。我看見未來的希望,如果我們可以及時調整好步伐,這些學生將來何等可為。
 
  讓我們努力學習吧!不只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同樣需要!
 
  讓我們多讀聖經禱告,以神的話雕塑我們的生命,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尋求主的智慧來教導下一代,以主的愛與恩典來陪伴孩子,相信我們的家會開始不一樣!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燙手新聞 ▼
飛颺財務報告 ‧ 活動看板 ‧ 中心消息與代禱
文/飛颺編輯室整理
 
2020年3~4月飛颺財務報告
科目\月份
3月
4月
合計
收入
 
 
 
一般收入
250,240
375,405
625,645
支出
 
 
 
行政費
11,482
12,870
24,352
人事費
194,503
198,060
392,563
營運費
58,683
48,989
107,672
支出合計
264,668
259,919
524,587
本期餘絀
-14,428
115,486
101,058
前期餘絀
 
 
-136,623
本年累計餘絀
 
 
-35,565
 
⊙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7~8)
 
⊙飛颺事工在信心中仰望,每月平均需要約30萬元。若有感動為飛颺國中福音事工奉獻,請填寫刊內信用卡專用捐款單,並傳真或寄回本中心,飛颺將為您做扣款服務;或利用郵局劃撥方式捐款。所有為飛颺奉獻之款項,均開立減免所得稅收據。
 
劃撥帳號:17903082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飛颺
進入線上刷卡網站(此為校園福音團契委託思遠科技建立之奉獻網站,確保您奉獻時提供的個人資料安全無虞)
 
2020年7~8月活動看板
日期
營隊活動/訓練名稱
參加對象
內容
7/4
協同挑戰營出隊前幹訓
大專在學學生、社會新鮮人、
青少契輔導
認識營隊架構、體驗課程設計規劃與實做。
7/15~18
嘉義協同中學挑戰營
嘉義協同中學國中生
透過體驗教育的精神做整體規劃,讓學生藉由活動學習人際溝通、問題解決、受挫因應、團隊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活動過程亦藉由引導員的帶領,幫助學生共同設計目標、彼此接納、合作完成任務;活動後重視經驗的分享,期待將所學應用在個人生活中,並對基督信仰有更多的認識。
8/14~15
教師成長營
正式教師、代理教師、
教程學生、實習生
主題:從心事到新事─你可以不一樣
8/16~21
宏崙服務隊
內湖思恩堂的學生及會友
主題:自我價值
期盼透過服務,讓參與的國高中生及被服務的國小生有機會探索自己、認識自己,勇於在他人面前展現自信,用上帝的眼光看待自己。
 
中心消息與代禱
 訓 練 組 
 
感謝神!體驗教育第32期引導員及進階引導員兩個課程已完成,學員們也參與在協同挑戰營的實習,求神繼續雕塑引導員的生命,成為有質感的體驗引導員。
 
2020年秋季訓練課程開始推動,求神帶領願意接受裝備的弟兄姊妹參與合適的訓練,能有更多手中的巧妙來投入學生福音工作。
 
請為九月4~5日志工退修會暨結業結訓授證典禮代禱,願志工在當中一起獻上感恩、有美好的團契及營會經驗整理。
 
 教 育 組 
 
感謝上帝在疫情中賜下智慧,讓福音教師活用母親節、九年級進班教案,求主在學生的心中動福音的善工。
 
暑假期間將進行服務性社團研發,求主帶領團隊能設計安全、有趣、創新的社課內容。
 
求主興起更多福音教師,在校園中有好榜樣來陪伴學生。
 
 營 會 組 
 
飛颺暑假營會有三梯:7/15~18協同挑戰營、8/14~15教師成長營、8/16~21宏崙服務隊,請為營前的密集籌備順利、營中所有人員身心靈健康平安,以及活動能順利舉辦禱告。(因疫情確定取消的營會:金華服務隊、富世服務隊、蓬萊服務隊、忠治部落服務隊、夢想飛颺生涯營,維持舉辦的營會也會遵守政府防疫規定。)
 
 八月會申請借用2021年北區國中門徒營場地,請為能順利商借到適合的場地禱告。
 
 教 師 組 
 
 經過教師退修會籌備團隊開會討論,決定今年教師成長營如期舉辦,但時間從三天兩夜改為兩天不過夜之型態,將於八月14、15日在台北市公舘長老教會舉行。此次亦開放單天及單堂報名,求神親自引領保守,感動教師報名參加;也繼續加添力量給每一位福音教師,在暑假期間有好的休息、進修,重新得力再出發。
 
  心 消 息 
 
 七月1日起,雷靜如傳道卸任飛颺主任職務,轉任校園團契人資與培育部主任。她自2015年七月接任飛颺主任至今五年,感謝主賜給她帶領飛颺的智慧和能力,求神繼續恩膏她前方的路。
 
 七月1日起,劉涓涓傳道接任飛颺主任,並兼任營會組組長;楊雯卿傳道加入飛颺團隊,協助教育組事工;涂佳柔姊妹卸任飛颺行政同工職務,轉任校園團契人資與培育部配搭同工。願主加添能力在同工身上,也繼續賜福飛颺團隊。
 
 飛颺預計八月24日遷回校園大樓,九月開始因轉換分機系統,飛颺分機亦會改變,請密切注意飛颺粉絲專頁公告,新的分機號碼亦會在下一期雙月刊公告。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資源寶庫 ▼
書 名│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
作 者│張文亮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
作者簡介│
張文亮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前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是生態環境專家,也是最會說故事的河馬教授,他說的故事從科學到信仰、從歷史到生活,有對人群的關愛,有對造物主的敬畏。在他的筆下,科學有了生命的溫度,信仰變得真實又立體。
 
God's big bang theory!
當敬虔基督徒,成為最優秀的科學家?
5個科目,73位科學大師,512年知識追尋,
在科學與信仰的思考中,激盪最勁爆科學洞見!
 
2020年開始至今,你的生活經歷了多少「始料未及」呢?
 
放眼世界現況,當人定勝天的思維悄悄滲入文化中,我們的信仰如何提供一種視野,追求科學的真知灼見,同時降服於創造萬有的神?
 
面對這樣的提問,歷史上一群敬虔科學家,示範了另類思考。這群天才科學家,有的被認為性格古怪,也有人曾在慾望中深深墮落。但在科技與信仰不斷對立的時代,這些驚世天才的腦袋中,因著對神的認識與追求,激盪出最勁爆的科學洞見!
 
在《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套書中,校園書房出版社集結台大張文亮教授過去著作,並增訂豐富內容,重新分類為物理、化學、數學、生物、醫學五個領域。你不只將讀到歷史、學理與精采故事,還將在字裡行間,感受這些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熱忱。他們的生命,以科學為樂,也以上帝為滿足,撼動了無數人類,邀請每個立志跟隨神的敬拜者,走出一條又新又活的路!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快訊:2020年教師成長營:從心事到新事  NEW 
 ★ 詳細內容及報名 請按此 ★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快訊:《引爆教學力》好書推薦及講座 ▼
★ 詳細內容及報名 請按此
☆《引爆教學力》書籍訂購 請按此 ☆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 飛颺快訊:2020年秋季飛颺青少年事工人才訓練 ▼
★ 詳細課程內容及報名 請按此 ★
 ▲ 返回本期內容索引 ▲
上一頁
電子報訂閱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