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期
飛颺少年雙月刊 第54期 2011年11、12月號

 


親愛的讀者,平安!

  主任的話「點燃心中的一把火」文中,提到在面對十二年國教的衝擊時,我們應可回到教育的本質,重新思考「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句話的意義,也點燃孩子心中對生命、對上帝的熱情和盼望之火,使得在變動的教育環境之下,仍能靠著聖靈內住的火把,繼續向前行!

  本期飛颺聚焦「訂做青少年的家庭祭壇」一文中,作者駱玫玲傳道分享家庭祭壇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面對家中青少年時,如何經營家庭祭壇的態度。盼望能有更多美好的家庭祭壇被建立!

  飛颺情報中心「讓感動持續在心頭──2011夏令飛颺營會報導(下)」為今年八月份的暑假營會報導,與您一同見證上帝在青少年和福音老師身上的奇妙作為!

  本期活點子專賣店「善於教導──深化信息的實物教材教學技巧」,作者介紹四個實物教材:「倒著放的杯子」、「瓶口的雞蛋」、「漂浮的雞蛋」、「為『我沒有』舉辦葬禮」,以人接受救恩到信念更新的角度,來分享相關的實物教學技巧,期待讀者成為善於教導的教師,引導青少年更深地體會上帝的心意。

  親心園地「耶穌Online 青春Onlight」是《青春Onlight》一書作者艾咪分享她這幾年來對青少年的觀察,以及這本書寫作的初衷與期待。

  「飛颺燙手新聞」有飛颺11月~明年1月的活動看板、2011年8~9月及暑假營會財務收支報告,以及中心消息與代禱事項,讓關心飛颺的您瞭解我們的狀況,並以關懷、禱告、奉獻等方式支持飛颺事工。

   本期資源寶庫推薦橄欖出版、資深青少年輔導駱玫玲傳道的新書「《家庭祭壇──親愛時光實作手冊》」,本書提供了實作教材十六課,每一課都有實際的操作步驟,期待透過家庭的團聚,引領家人一起享受與神、與人的親愛時光,迎向更新家庭靈性的美好旅程。

  飛颺快訊「2011青少年聖誕禮物書」介紹了兩本適合青少年的聖誕禮物:《青春Onlight》和《森林盡頭的秘密》,優惠期限至12月底,敬請把握機會!

  2012年寒假共有三梯次營會,分別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辦,「2012冬令飛颺少年營核心志工徵召」欲徵召輔導、活動、體驗同工,詳細內容及線上報名請連結至飛颺網站http://flyyoung.fellowship.tw,也歡迎推動各地區青少年報名參加!

祝大家

平安喜樂‧主恩滿溢

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 敬上


本期內容索引

主任的話:點燃心中的一把火
飛颺聚焦:訂做青少年的家庭祭壇
飛颺情報中心:讓感動持續在心頭──2011夏令飛颺營會報導(下)
活點子專賣店:善於教導──深化信息的實物教材教學技巧
親心園地:耶穌Online 青春Onlight
飛颺燙手新聞:活動看板‧財務報告‧中心消息與代禱
資源寶庫:家庭祭壇──親愛家庭實作手冊
飛颺快訊:2011青少年聖誕禮物書──青春Onlight‧森林盡頭的秘密
飛颺快訊:2012冬令飛颺少年營核心志工徵召


若您無法閱讀電子報,請至校園福音團契官方網站觀看。
若您不想收到
飛颺少年雙月刊請按此,輸入您的Email,
可直接勾選電子報取消訂閱,或來信告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欲瀏覽各期飛颺少年雙月刊文章,第1~39期請按此,第40~54期請按此
謝謝您為校園福音團契的奉獻、代禱,願上帝賜福與您!


【主任的話】

點燃心中的一把火

楊雯卿│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主任

  十二年國教,是最近國內沸騰的新聞之一。各界對此議題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和批評,當政策還在模糊未定之時,今年的國一生就要面對「過渡期」中的十二年國教,儼然成為教育制度變革底下的白老鼠。不僅學生受到最直接的衝擊,就連家長、老師也都摸不著頭緒。

  十二年國教如何走,我們不知道,然而在此時此刻,關切這些未知的教育政策,似乎只是提高憂心的指數罷了。在思考飛颺的學生福音工作,是否要針對十二年國教而有所因應時,卻因著一句話而把我點醒,愛爾蘭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當我們因教育政策的變動而感到不安時,或許該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來重新思考,我想,這才是我們在十二年國教推動時可以掌握的不變原則。

  國內長久以來的教育方式,多半是在學生身上「注滿一桶水」,教學者竭盡心力地為學生填滿各樣的知識和技能,這往往只能讓學生被動地為了升學、分數而學習,鮮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無法真正點燃學生心中那把主動學習的熱情之火。《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何琦瑜說:「十二年國教的目的,不應該是消極的『減輕升學壓力』;而是積極的『成就更多孩子』。」十二年國教的變革,對國中階段的孩子而言,或許是一個教育翻轉的契機。《親子天下》雜誌第15期「國中生的五大關鍵能力」一文中提到,應積極地鼓勵國中階段的孩子探索自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透過體驗學習,幫助他們去找到自己的興趣,有探索未來並加以規劃的勇氣;此外,玩的能力、連結他人的能力,以及面對逆境、失敗的能力,都是在回歸教育本質時,身為教師、家長和青少年工作者可以去思考的方向。這為的是要點燃孩子心中那把火,造就他們成為成熟獨立的個體。

  飛颺長期以來的學生營會工作、青少年人才事工訓練等,皆朝著讓學員親身體驗、反思,進而能成長蛻變的方向而努力。飛颺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教師一般的教導者,然而,詩人葉慈的一番話,卻讓我有重新思考的機會,我們不應只是單純地灌輸許多體驗的知識和技巧在青少年和輔導志工身上,而是要企圖點燃他們心中對生命、對上帝的熱情和盼望之火,讓聖靈進駐他們的內心,以至於當青少年在面對未來的抉擇而迷惘時,在面臨生活中巨大的誘惑試探時,會記得來到神面前,祈求有端正的品格和屬天的智慧來處理;當青少年工作者在陪伴之路不順遂之時,仍然能夠靠著神所賜那愛學生靈魂的火把,重新站立。

  主耶穌的教導與呼召,一向不是強迫我們跟隨與改變,祂乃是以愛贏回愛,祂點燃人們心中的一把火,使人自己甘心順服、改變。飛颺期許在變動的教育環境下,仍把握每一次與青少年接觸的機會,透過體驗教育、服務學習、營會輔導、與福音教師配搭班級融滲教育等方式,強化青少年關鍵能力的養成,積極地成就更多的孩子,帶領他們認識那位永恆不變的上帝,相信當他們心中有聖靈內住的火把時,將不再徬徨,能夠更有盼望地向前行!


【飛颺聚焦】

訂做青少年的家庭祭壇

駱玫玲│資深青少年輔導

點燃青少年家庭的希望

  焦慮是青少年父母的症候群。孩子尚未進入青少年,父母就開始擔心,別人家的故事是否會在自己家裡上演?孩子真的進入青少年,父母更是每天都提心吊膽地處在備戰狀態下,不知道孩子今天又會出什麼花樣,讓人如何招架?這種焦慮成為父母的普遍現象,希望能夠找到解藥。

  但是對症下藥卻是困難的事。每個家庭的故事都不同,每個親子衝突事件,父母所說的和青少年心裡所想的,也經常差距很大。今天解決這事,明天又發生新的事;今天孩子滔滔不絕講個不停,明天他卻沉默得讓人抓狂。青少年的家庭問題與需要,與他們身心發展的波動一樣,令人難以捉摸。若要開立藥方,只有一帖廣效性的特效藥,就是建立家庭祭壇,親子一起來到上帝面前,對焦於基督的恩典與大能,才能夠真正地藥到病除。

  許多父母都證實,經過家庭祭壇的洗禮,孩子竟然奇妙地改變,父母的焦慮也不藥而癒,更重要的是,親子關係增添了屬靈的美味。

  「頭一遭跟這麼熟的家人玩破冰遊戲,為慶祝家庭誕生日而聚餐;頭一遭在家人彼此認罪的美妙時刻,聽見女兒們對父母吵架時心裡的感受;頭一遭在價值觀的探討中,才知道兩個孩子對婚姻的看法其實大不相同。這麼多的『頭一遭』,讓我們看見神在我們家庭祭壇裡真實的帶領。」

  「在家庭祭壇中,透過遊戲,我們與孩子的心都打開了,接著再一起思想我們的信仰,意義深遠,回味無窮,在在都成為我們家庭的典藏記憶。」(引自《家庭祭壇—親愛時光實作手冊》)

  只是要如何開始家庭祭壇,是一大難題。因為要讓青少年參與家庭活動已經很不容易,怎麼可能還要有家庭祭壇?即使青少年參與了,也總是勉為其難,不配合、不回應、態度散漫、臉色難看,讓人不舒服。這的確是很多青少年家庭的現況,但若我們仍著眼於困難,只會看見問題與衝突繼續出現;若我們願意嘗試,並試著調整與青少年的互動方式,我們就會看見奇蹟。

  一位母親起初心裡也疑惑,但願意抓住應許,突破自我設限,開始面對困難。雖然擔憂的現象的確出現,但在調整與不放棄的堅持下,幾星期後,她見證:「我的孩子,第一次臉很臭,第二次沒表情,第三次有回應,第四次竟然開始主動問今天不是有家庭祭壇嗎?我看見上帝奇妙的作為,真的在我們家發生了。」

  另一個家庭,高二的兒子,每次都勉強地參與,也不願意配合,但父母學習不在意他的態度與反應,只要他願意參與就好,仍然堅持舉行家庭祭壇。一天,兒子在學校出了問題,以過往的經驗,免不了發生親子衝突,但因為父母處理孩子的態度與過去不一樣了,使親子關係有了微妙的轉機。當兒子說出經歷這件事的心裡感受時,還引用一次家庭祭壇所學到的,著實令父母驚訝:「雖然每次他都不甘不願,但是至少他參與了,以為他看起來沒反應,但其實聖靈都在他身上工作。」

  在忙碌的社會,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自然會覺得舉行家庭祭壇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正是因為忙碌,才更需要把時間分別出來,一起敬拜、團契。因為家庭祭壇能調整我們的眼光,對焦於神,靈性被堅固,信仰更能生活化,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緊密。關係的健康,會影響兒女的人格發展,為兒女奠定成長的根基;而靈裡的敬拜團契,也能為兒女的信仰把關,更為家庭留下美麗的生命記憶。

訂做青少年的家庭祭壇

  父母都會發現,家中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改變了,以前最喜歡的活動,現在說幼稚,以前最想要做的事,現在變成無聊。家有青少年,教養的方式需要改變,親子互動必須調整,家庭活動也要更有彈性,而家庭祭壇呢?是否也有所不同?

  孩子在青少年階段,身心會經歷極大的改變,除了生理的快速成長,自我意識增強,思想更多元,情緒變化也很大。若希望有持續而美好的家庭祭壇,一定要先認識他們,瞭解他們的特殊性,找到合適的方法,才能點燃家庭的祭壇。

一、以良好的關係開始

  良好的親子關係,常是維繫家庭祭壇的主因。因為關係好,孩子會感到被接納、得到尊重,有安全的環境表達自己,因此願意投入其中。青少年階段,面對人生成長的困惑及課業、交友的壓力,常期待有人傾聽和引導,而這段美好的關係與靈裡的聚集,對他們身心靈的成長有加乘的助益。

  如何在良好的關係中聚會?這是許多家庭心裡的疑問,因為青少年在聚會時,常表現得令父母難受,若期待他們持續地參與,就不要讓家庭祭壇淪為管教兒女的時間,即便在聚會中他們的行為不好,坐姿或態度鬆散,父母就學習放寬心,接納他們仍在試驗我們的反應。若我們著眼於他們的行為,責罵與教訓他們,他們就會把家庭祭壇與被父母責備畫上等號,而拒絕再參加,豈不是得不償失?他們的態度確實會影響家人參與的心情,然而父母應該放輕鬆,以幽默的口氣及態度,給孩子參與的空間,他們會在接納與包容中漸漸地改變。

二、與兒女一起團契

  大部份的父母,很難適應兒女一夕間長大,在父母的眼裡,他們仍是不成熟的小孩。他們的確有許多的不穩定及無法控制,需要父母的指導,若我們期待與他們一起敬拜、團契,就應該放下我們高高在上的態度,或威權的對待方式,溫和平等地與他們互動,學習與他們同步,在基督裡互為肢體的分享。在孩子青少年時期,親子關係會進入另一個階段,父母若能學習傾聽,接納孩子的轉變,就能更輕鬆地與兒女互動,兒女也能夠感到安全,敞開心與我們一起聚會。

  學習與青少年孩子一起團契,會使家庭因為在基督裡而產生新的氛圍。不單與兒女對話的方式能像契友般真誠,也能夠彼此敞開,在當中,兒女會聽到聖經對他們說話,加添他們生活的力量,而不是聽見律法教條的控告,增加他們生活的壓力。學習與兒女一起團契,使家人能更輕鬆地聚會,彼此在基督面前卸下心防,互相分享與分擔,關係更加凝聚,信仰也自然地被堅固。

三、與生活相關的內容

  父母常喜歡說教,在家庭祭壇時,也會長篇大論,進行思想改造,令青少年感到厭煩。因為這時期的孩子,思考萌芽,對從小聽的聖經故事,及父母的信仰生活,充滿許多的疑問,若我們仍採取填鴉式的教育,一定會造成強烈的反彈。特別面對成長的困惑、生活的壓力及價值的衝突,青少年在混亂的世界裡,期待找到答案。若聚會談論的主題,與他們的生活無法連結,他們就會缺乏興趣,如果再加上父母以說教的方式,以聖經為樣版,對他們提出要求與挑戰,更容易使他們將信仰當成教條,陷入律法的牢籠而拒絕信仰。

  父母若能瞭解孩子的需要,使每次聚會的主題,都能回應他們真實的生活,並給予實際的作法,讓聖經與他們的生活對話,那麼他們會在聚會中得到生命的力量與方向,全家也能一起在靈裡成長。

四、多元與互動的方式

  青少年喜歡新鮮與挑戰,對於制式及傳統的方式容易感到厭煩。每次聚會時,不要只關注他們要學什麼,要聽見什麼信息,而是將焦點放在如何讓信息在他們的內心產生變化,這需要更多元的方法,才能使真理注入他們的生命。體驗式的活動,能夠營造家庭團契的氛圍,使家人在互動中增加屬靈的連結;與信息相關的活動,容易帶領家人投入聚會,並將嚴肅的主題,轉化成與生活關連的信息。可以參考《家庭祭壇—親愛時光實用手冊》,讓親子在溫馨、輕鬆又莊嚴的氛圍中,享受美好的靈性親密時光。

  青少年在身心靈上漸漸成長,也在尋找人生的舞台,大展身手。雖然他們仍有很多不成熟,若提供機會分擔家庭祭壇的服事,如詩歌帶領、司琴、活動帶領,或是分享,藉由家人輪流的服事,他們會更認真地準備,積極地投入,靈性也會大躍進。

五、父母生命的榜樣

  家庭祭壇主要的目的是敬拜及對上帝的獻祭,這不單是家人對信仰的表達,更是兒女見證父母信仰生命的時刻。不論青少年對聚會內容及流程是否喜歡,但是他們從父母對上帝的敬畏與順服,對聖經真理的分享與回應,靈裡的分享與分擔,看見榜樣與見證,這將一點一滴地烙印在兒女的心中。父母信仰生命的榜樣,是兒女敬畏神、順服神、以神為生命主宰,最有力的見證,也是影響孩子一生道路的關鍵。

  你期待你的家常在盼望裡嗎?點燃家庭的祭壇,你一定會經歷奇蹟!


【飛颺情報中心】

讓感動持續在心頭──2011夏令飛颺營會報導(下)

文│飛颺編輯室整理

廖德容│楊梅服務學習福音隊輔導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只有天父的愛在我裡面,我才能真心去愛別人。前兩次的福音隊我非常努力地要愛我的隊員們,但他們在我眼中的不完美攔阻我去真正地愛他們,原來我只是在忍受他們,並且希望一切快點結束。而這一次,我能感受到愛從我心中不斷湧出,我不再將他們視為我短期合作的對象,而是一群我在乎、我關心的弟弟妹妹們!我不再只是在乎他們有沒有把事情做好,而是在乎他們是否玩得開心、身體有沒有不舒服、對於自己要做的工作會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我也前所未有地在乎他們是否會在最後一晚的呼召中決志信主,得著這一生最美的祝福?於是我每晚迫切地為他們禱告。感謝主,他們都決志了!

  另一個突破,是愛孩子。我知道自己對孩子很容易失去耐心,容易覺得他們很煩。但這次的福音隊,我奇蹟似地沒有對孩子們有任何煩躁的情緒。前兩次福音隊,我總不希望孩子跟我太親近,又或者想跟他們親近卻不得其門而入,以致總是會失去耐心而變成可怕凶悍的大姊姊。這次,神要我學習愛人,於是我一改以往總是要孩子們如機器人軍隊般,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學著接納他們的調皮搗蛋,甚至接納他們吵鬧到屋頂都要掀開了。慈愛的天父對我說:「孩子們不吵不鬧還是孩子嗎?」這句話在我第一天帶孩子們進教室,他們玩汽球玩得不亦樂乎時,就這麼從我心中冒出來。是啊!孩子不吵不鬧,還是孩子嗎?我應該要為他們的活潑向父神獻上感謝的,孩子的單純可愛、活力十足是何等的寶貴!我們每個人要回天家前,不都是要回歸到如孩子一般嗎?

  感謝主,讓我好愛我的同工們、好愛我的孩子們!這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因為愛,我們合一;因為愛,我們喜樂。也讓我重新謙卑下來,去珍惜每個自己擁有的學習機會!

江亭儀│楊梅服務學習福音隊輔導

  整個營會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最後一晚的呼召,看見許多同學們站立決志。上帝不僅透過我們將福音的種子散佈在這些孩子身上,也透過服務使這些同學們感受到祂的愛和救贖。我真的好感動,也好開心可以參與在其中,見證神如何喚回這群孩子!真的,在體驗營中處處都有上帝奇妙的作為。只要當我將所遇到的困難向祂求助,上帝真的都不會吝惜地給我幫助,也讓我更深地感受到祂的愛。

陳永霖│楊梅服務學習福音隊小隊助理

  我在報名楊梅有愛服務學習體驗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一定會很有收穫。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收穫會徹底地改變我:重新認識了自己、也更親近神,最重要的是,我得到神賜給我一顆不一樣的心。

  營會期間,我學習到如何以「心」體會事物。第三天輪到我唸繪本時,我不再專注在繪本上,而是留心在那些小小聽眾身上。他們臉上那樣專注的神情,珍貴到有些時刻我會忘了我要接到哪一句。神在給我這顆心之前,先給了我眼睛觀察。我很慶幸這一次能參加服務學習體驗營,我將無限的感動,小小透露在紙上。感謝主,我上進了、也更真心,我能擁有這幾天,絕對不是偶然。

鍾明澤│楊梅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漸漸發現,每個人背後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不管是小朋友、隊輔、還是我們,有精彩、也有悲傷,有堅持、也有挫敗。不能只用行為來品評一個人,這不公平也太嚴苛,不能沒聽過故事就把書闔上。在這當中我學會了更多的體諒。

  他們的小手,我學會緊握及鬆放,在過與不及中找到方向。他們的過去,我不知道也無法改變,但現在是我唯一可以改變的時刻。希望這些繪本書可以養成他們閱讀的習慣,希望我的擁抱能給他們沒有的溫暖,希望這三天能夠改變他們的前方。

吳松懋│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輔導

  來到宜蘭的第一天,才發現我所扮演的角色和以往是多麼地不同,緊湊的生活步調,不斷地分享和訓練,一切都是之前不曾經歷過的。充實的五天有歡笑、有淚水、有甜、有苦,各式各樣複雜的情緒充斥在心中。不過在這營會的尾聲,我想我最多的還是感恩,畢竟,我這幾天學到不少,或許我很難具體說出,或許我不能馬上做出何種改變,但我很清楚心中對這信仰、對上帝、對身為一個基督徒該過的生活等等問題,都深入瞭解不少。

黃律暐│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輔導

  經過種種的活動,與大家的關係越來越熟悉,也跟上帝的關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活動中遇見了許多不同的孩子,也感受到許多孩子是需要幫助的。我學習以上帝的愛心、耐心來與他們相處,雖然辛苦,雖然有時會不耐煩,但卻是一次寶貴又特別的經驗。從小在教會長大,就像是一個標準的基督徒,但是卻沒有了對上帝的熱情,讀經禱告也漸漸少了,但是我會重新建立我跟上帝的關係。

戴惠君│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輔導

  感謝主透過這個營隊再一次挑旺我,去省視自己和上帝的關係,我覺得這些都是很特別的收穫。更重要的是,我在這群青少年助理當中看見了盼望。在短短的五天當中,他們有許多的突破和改變,他們是極有潛力的一群人,也是我們未來的希望,也給已經跨越二十五歲的我,有機會重新回想當時年少的我,相對於我,他們已經很棒了!願上帝賜福這群青少年,陪伴他們,傾聽他們,走過人生的風暴期,得著更豐盛的人生!

蘇大衛│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主,你是我的主,終於瞭解到你對我的包容;主,求你讓我有更新的生命,我要用你所賜的雙手彈琴讚美你!因你,就是我永恆的主,再次感謝你,讓我有這次的經驗,謝謝你,阿們!

  上帝安排了這次的短宣,讓我經歷到祂完全包容的愛和寬心。我愛上帝!謝謝祂賜我彈琴的恩賜,讓我可以用我的雙手來敬拜祂!我愛主!這是一個很奇妙的一個經歷,我真的很感動!

葉紀維│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大家一起完成許多訓練、分工合作,從原本的陌生到後來的有說有笑,這過程讓我覺得很感動。帶小孩的時候可以說是幸福的,雖然有些小孩真的讓我感到「不敢領教」,但還是很快樂。他們都很可愛,到最後還騎到我們頭上,雖然覺得很累,每天到了傍晚就已昏昏欲睡,但心裡卻是滿滿的。帶小孩有種莫名的幸福,不知不覺就好像在帶自己的孩子。我想,上帝也是一樣如此愛我們的。

陳以真│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我還不是基督徒,以往對上帝一無所知。但經過這幾天不斷地禱告、唱詩歌,讓我心情平和許多,內心不再狂野,不再澎湃,回歸安靜,感到很舒服、柔和,上帝賜予我一顆充滿愛的心,使我感受被愛,使我更能付出,把愛傳播出去,真的,施比受更有福!

周奇恩│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歷經兩天培訓,對於「服事小孩」有了新的見解。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情緒、喜好,八個小嘴巴同時說話,真會不知所措。在他們身上看到天真、童言童語,雖然照顧他們很累,卻收穫良多。不是我教他們什麼,而是他們讓我學到付出的功課。與小朋友同樂時,自己小學的開心記憶湧現而出,雖記不得當時陪伴我的那位大哥哥是誰,但那感覺深刻奇妙,希望把這份情傳下去。

徐筱婕│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我知道祂一直都是愛我們的,當我自暴自棄時,我想到還有上帝同行,我知道我不會一直孤單。

關艾琳│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我帶的小朋友大都是一二年級的,需要的是耐心,在飛颺學到慢慢與他們溝通,每個小孩的特質都不一樣,但他們共同需要的是一份溫暖、一份愛。在我來營會之前,自己心底希望能讓他們得到家庭裡得不到的那份愛和溫暖。我相信在上帝眼中,每一位都是祂的寶貝。

黃維傑│宜蘭服務學習福音隊青少年助理

  就很多方面來說,很多事情,我們常常用自己的角度來看人、事、物。但在這幾天,讓我發現許多的事情其實是在我們人所不行的,但神都能行。我對上帝新的認識,就是讓我知祂的能力,是超乎我所想像的。

周芝嬿│台中市軍功國小教師

  開學前可以參加成長營,是很好的收心活動!活動中除了自我成長,也看見許多有活力的福音教師,是很好的榜樣!願自己能成為一個持續成長的基督門徒。

許純郁│南投縣埔里國中教師

  感謝大家的陪伴,心中所有疑慮、壓力、不安,全被釋放。我第一天拿到對營會期待的卡片~輕鬆,完全吻合我現在的心情,期待這次的收穫能豐富我的生活,並修復我與上帝的關係。

林慧理│台北市敦化國中教師

  很感謝大會每年精心舉辦教師成長營,參加過好幾年下來,無論是否是大卡司的講員,無論參與的人員是否踴躍,每一次我都有豐富的收穫,對我的生命也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尤其今年的主題是與神、與自己、與人的關係,對我個人的幫助是特別大的,因我常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有困擾,透過這次的教導、學習,讓我反省了自己的缺失、需求,以及建立對別人需求的正確回應方式;也明白了與神建立關係的看法和認知,而能與祂建立正確的關係。謝謝你們的安排,讓我在開學前能重新省思自己,進而對自己教師的角色有更好的眼光。


  一直以來,很清楚神呼召我在教育職場上成為牧者、宣教士,因此從小裝備自己,一路走向神為我預備的命定與計畫。而當我今年一月交出碩士論文,緊接著神帶我進入現在的學校兼課時(二月),因為對剛接手的、正式開始的教書生活感到緊張,怕自己教不好,因此,雖然自己靠禱告、靠著神順利帶完這學期的教學,但,似乎無暇帶入福音。透過這次營會,神不但重新提醒了祂所賦予我的使命與呼召,也給了我一個新的方向及實際的福音撒種的行動方法,讓我再次被挑旺起來。期待在未來的教學上,能開始發揮影響力,用生命影響生命,全心牧養神所交在我手上的每個孩子。

從建立界線到突破界線──教師成長營

謝美筠│新北市福和國中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關係的建立是很自然的,從一屆又一屆任教的學生,到和學生家長的親師互動;平常在學校裡,和同事之間的相處,和行政人員的配合,都不可避免地與關係緊密相連。這次教師成長營的主題「活出好關係─與愛連結的生命」正是由此出發。

  第一天的相見歡對我來說就是很好的澄清,透過體驗活動,瞭解自己在營會當下的感覺和想法,然後藉由一起設計一個可以迅速彼此認識、記住所有參與者名字的活動,開始和參與營會的其他老師有更深入的瞭解,展開一場關係之旅。雖然因著相同的信仰,讓我們可以比較容易敞開心胸,但終究來自不同的環境,有著本來就不可能一致的個性習慣,這使得能夠在三天兩夜裡,更多認識、瞭解一群擁有相同工作性質的主內肢體,仍然是一段有趣的探險。

  每天的晨更和晚禱是很深的內心世界分享,我們這一組包括兩位帶著孩子出席的媽媽,和兩位還是小姐的單身姊妹,以及我這個號稱「頂客族」的小組長,背景是有些不太一樣,卻在第一個晚上就有了很深的彼此分享,我真正經歷到,關係的建立的確是需要在界線上有勇氣突破的,若我們都緊緊守住分享的界線,大概很難有那麼甜美的關係連結,特別有一位沒有住宿的組員,她慷慨地說出她自己的情形,讓我們都可以被激勵,也使得在短短幾天的營會裡,我們這一組建立了深刻的友誼。

  朱惠慈傳道提到的「多元性別時代來臨」,再度提醒我為何要來到這裡。在這樣一個彎曲悖謬、界線混亂的世代,福音教師哪裡可以不聚集在一起,互相把正確的界線還原,然後來面對我們的學生,這是一個正確價值界線的建立。兩個半天的「與自己的關係」,詹杏如老師透過她諮商的專業,讓我們建立一道合宜的自我保護防線。我自己常常感覺,會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比較熱心的人格特質,導致失去界線。詹老師透過活動的方式與她大方的自我心路歷程剖析,讓我們看見過去一些對「界線」的謬思,得以適當建立自我保護的界線。

  兩天晚上的培靈,往往是令所有福音教師可以回去崗位上回覆使命感的重要時刻。這次籌備同工特地請來了胡維華牧師擔任第一個晚上的培靈講員,對他精闢深入的解經功力,我可以說仰慕已久。這次胡牧師帶我們思想了兩段經文,讓我們重新看見我們所信的神其實是突破界線的那一位,祂的愛超越了人為的限制,使我們在其中得以自由。第二天的培靈講員王裕一牧師,更對所有與會老師提出挑戰,神既已突破界線來愛我們,作為福音教師,我們願不願意突破自己的限制去愛學生、愛我們的職分呢?

  離開新竹,預備再次回到學校、走上講台,透過三天兩夜精心的課程設計,以及親自聽見神的呼召與提醒,我期待自己在舊關係裡更新,並建立更多美好的新關係。


【活點子專賣店】

善於教導──深化信息的實物教材教學技巧

文│洪中夫
攝影│編輯室

  幾年前,在中國內地聽到一則故事:一個寒冷的冬天,牧師去探望一位不常參加聚會的信徒。那人坐在火爐前,雙眼凝視著燒紅的煤炭所綻放的火焰,炙熱的炭火溫暖著整間屋子。牧師邀請他定期參與教會聚會,但對方彷彿沒有聽進去。

  於是牧師拉開窗簾,拿起火爐旁邊的鉗子,把煤炭一塊塊分開,過不久,兩人開始感到寒冷……。那人靜靜地看著逐漸冷卻的炭火,終於明白與弟兄姊妹聚會的重要性。

  另有一次,來自印尼華人教會的同工提到,牧師在某次佈道會中,用手拿起一條醃製過的魚,大聲疾呼地對台下的聽眾說:來信耶穌吧!來信耶穌吧!信了耶穌你的生命就會「鹹魚翻身」!(註1)

  實物教材的應用真是無所不在!

  最近,團契裡一位大學生參加學校的生命教育課程—死亡體驗,從模擬寫遺囑、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歷程,讓他對於生、死有了不同體會。他提到,死亡體驗課程先安排生死導論的「行前教育」,然後讓學生寫遺囑、穿壽衣、拍遺照,接著躺臥進棺材,透過指導老師的引導,向肉體和自己的一生告別,體驗像屍體一般接受殯葬人員為自己進行入殮、封棺、掩埋等儀式。

  躺在棺木中的模擬時間雖然只有10分鐘,對生命價值卻有更深刻的體會。這位同學說:「躺進棺木那一刻,想到很多事情還沒做完,感到很遺憾。當體驗完畢、『重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家擁抱爸爸,因為,從小至今從未主動告訴父親我有多麼愛他!」

  聖經中亦記載許多應用實物與情境的例子,例如出埃及記十九章記載了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教導,內容先由具體的實物開始。「耶和華又對摩西說:你往百姓那裡去,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乃山上。」(10~11節)上帝吩咐摩西要百姓分別為聖,洗衣服是表示在神面前的清潔純全,實物教學的目的在幫助以色列人與罪分開,要使百姓明白,人親近神必須保持生活中的純潔。

  接下來的實物與情境更令人震撼。「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16~19節)這些都是相當駭人的景象—雷轟、閃電、密雲、洪亮的角聲、煙、火,以及震動的山,所有百姓都震驚不已,也讓以色列百姓認識耶和華的權能與聖潔,並為之後所要領受的「十誡」預備心志。

  從上述的例證可知,應用實物或情境,比使用傳統解說式的教學方法,更能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效果。教學者藉著展示實物、圖片、投影片、電影、情境體驗等途徑,儘可能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充分感知學習內容,以獲得最大量的信息,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把教學內容與實際事物聯繫起來,形成正確且深刻的概念。

  實物與情境教學並非唯一的教學方法,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應使用不同的技巧,然而,不管用怎樣的方式,教學者必須常常反思:什麼教學法能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我必須提供學習者哪些必要的幫助?

  本文將從人接受救恩到信念更新的角度,來分享相關的實物教學技巧,期待讀者成為善於教導的教師,引導青少年更深地體會上帝的心意。

 

倒著放的杯子

信息重點│悔改接受上帝的救恩

所需器材│茶杯、盤子、茶壺

詮釋方式

【動作一】教學者將一個茶杯倒放在盤子上(註2),並作勢要將裝滿水的茶壺往下倒。此時,詢問成員,若將水往下倒,會有什麼結果?茶杯如此放有何不對?

  茶杯的功用是用來盛開水,若是倒著放,就毫無用處,裡面更是虛空的。此外,因為光線進不去,所以茶杯裡面也是黑暗的。

【動作二】教學者把茶壺的水往下倒,讓成員看到水從杯外流下去的畫面,並告訴成員:杯子如果不翻轉過來,它在主人的手中就毫無用處。

【動作三】教學者暫停倒水,把茶杯翻過來,這次將水倒入杯內,並且拿起來喝一口,故做滿意狀。

  我們就像上帝所創造的器皿,各有獨特的價值與功用,然而,若我們偏行己路,拒絕祂所賜的生命,就像這個倒過來的茶杯一樣,使自己陷在空虛與黑暗之中,失去生命的意義。相反地,若願意悔改,將我們的心轉向上帝,就能在光明中得到祂的恩典,從虛空變為豐滿、從無用變為有價值的器皿。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七章38節)你是否願意離開罪惡(例如:污穢、邪蕩、貪心、自我為義等),悔改轉向上帝,接受這份永恆的生命?

經文應用

馬太福音三章8節、馬可福音一章15節、約翰福音一章12節、約翰福音七章38節、使徒行傳二章38節、羅馬書五章1~2節、羅馬書十章9~10節、哥林多後書十二章21節、以弗所書二章10節、約翰壹書一章6~7節、約翰壹書一章9節、啟示錄三章19節。

 

瓶口的雞蛋

信息重點│虛心接受生命的救恩

所需器材│透明玻璃瓶一只、煮熟且去殼的雞蛋一顆(蛋要略大於瓶口)

詮釋方式

【動作一】教學者拿出一只瓶口略小於雞蛋的透明玻璃瓶,並將一顆煮熟後去殼的雞蛋置於瓶口,詢問成員:這顆雞蛋怎樣才能自己進入瓶內?很多人都會認為,除非把蛋弄碎,否則就進不去,但真是如此嗎?

【動作二】點燃一支火材棒(或是點燃一小團浸過酒精的棉花)投入瓶內,接著快速用這顆雞蛋堵住瓶口。等空氣燃燒完、火焰熄滅後,雞蛋就會慢慢擠進瓶內,掉入瓶底。(註3)

  聖經上說,主耶穌站在我們心門外,邀請我們接受救贖的恩典,祂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三章20節)然而,許多人的內心和瓶內的狀況一樣,充滿各樣的阻力,例如懷疑、驕傲、自我中心等,以致無法虛心接受這份生命的祝福。

  雞蛋之所以進入瓶內,是因瓶子裡的空氣變稀薄;主耶穌渴望進入我們的內心,你是否願意除去內心攔阻祂的事物或想法,憑信心接受救恩,並讓祂來管理我們的生命?

經文應用

約翰福音一章12節、羅馬書五章1~2節、羅馬書十章9~10節、以弗所書二章8~9節、啟示錄三章20節。

 

漂浮的雞蛋

信息重點│展現基督徒的生命見證與影響力

所需器材│透明玻璃杯、生雞蛋、鹽、湯匙

詮釋方式

【動作一】把一顆生雞蛋,放入一只裝有清水的玻璃杯內,手一放開後,會發現蛋緩緩地沈入杯底。

【動作二】接著在清水中加入一些食鹽,攪拌溶解後,雞蛋即能慢慢浮出水面!(註4)

  古羅馬時代招募許多士兵作戰,其中糧餉的一部分就是鹽,這證明鹽是珍貴的物品,所以薪水的英文salary一詞,源自拉丁文salarium,是指發給士兵購鹽的錢。日常生活中,鹽有許多用途,例如用來防腐、醃漬醬菜、醃肉,或是製作鹹魚、鹹鴨蛋,也可以當美容用品,作為減肥、洗澡、洗頭、去除雀斑之用。

  鹽亦有調味的作用,耶穌曾以此為比喻提醒基督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馬太福音五章13節)從屬靈意義來說,鹽象徵基督徒應有的生命影響力;正如杯中的食鹽使雞蛋浮出水面一般,我們也必須活出美好的生命品格,影響所處的人際關係,好叫人看見這些好行為時,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五章16節)

經文應用

馬太福音五章13節、馬太福音五章16節、馬可福音九章50節、路加福音十四章34~35節、歌羅西書四章6節、彼得前書二章12節。

▇ 創意延伸

以鹽做為實物教材,尚可用以下方式呈現:

1.點燃蠟燭時,在燭心附近放一些鹽,則能使燭火更為明亮。
2.用報紙包著食鹽,放進灶火或營火中,能增強火力、減少煙霧。
3.將蘋果、梨子等富含鐵質的水果削皮後,一顆放置片刻任其變色,另一顆削好後放入鹽水中,則可保持原來的顏色。
4.有些鳳梨吃起來會澀澀的或是有咬舌頭、破皮的感覺,是因為鳳梨含有豐富的蛋白分解酵素,塗抹少許鹽巴在生鳳梨上可以分解蛋白酵素,就能舒緩吃鳳梨舌頭破皮的情況,可以安心享受鳳梨的美味。

 

為「我沒有」舉辦葬禮

信息重點│埋葬負面思想,展現積極正向的人生觀。

所需器材│便條紙、盒子、小鏟子

詮釋方式

  心理學家艾裡斯(Dr.Albert Ellis)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中,提到「信念」(即一個人對世界與生命的看法)是人的思想根源,如果一個人的信念積極主動,他的思想就較能契合實際現況並具有建設性,所產生的情感和行為也將能展現積極進取的一面;反之,則會導致負面的感覺和消極的行為。

【動作一】在我們的思維中,往往有消極的思考,例如:我沒有能力、我沒有創意、我沒有人緣……,這些負面的想法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請大家想想看,平常自己最容易出現「我沒有…」的想法有哪些?

【動作二】教學者在白板上寫下「我沒有……」三個字,請成員以造句方式,在便條紙上寫出2~3項。完成後,請大家把紙條對折,放進一個盒子後並將其蓋上。

【動作三】接著教學者帶所有人至戶外,請大家用小鏟子挖出坑洞,把「我沒有」的盒子放在坑內,並以土掩埋。最後,請大家手牽手環繞在「負面思想的墳墓」四周,低頭為「我沒有」默哀。

  在大家低頭默哀時,教學者唸出以下的哀悼詞:

  今天大家聚集在這裡,為我們的朋友「我沒有」舉辦葬禮。當它在世時,時常和每一個人在一起,影響我們的生活、情緒和價值觀。現在,它已經走完自己的路程,長眠於此,和我們永遠告別了!從今以後,大家再也不會受到它的影響。聖經上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四章13節)因此,我們願全心倚賴上帝,正向思考、說積極正面的話,並活出上帝喜悅的生命。願上帝的恩典常與我們同在!

經文應用

約書亞記一章9節、詩篇二十三篇1節、詩篇三十七篇5節、馬可福音九章23節、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羅馬書八章28節、哥林多前書二章9節、哥林多後書四章7~10節、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10節、腓立比書四章13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

註1│「鹹魚翻身」一詞,比喻本受輕視的人或物,時來運轉,身價不同往昔。例如:一個曾在街頭乞討、居無定所的無業遊民,竟然鹹魚翻身地選上民意代表。

註2│建議用有盛水功能的盤子,水才不會從盤中溢流出來。

註3│火材棒或浸過酒精的棉花燃燒時,會使瓶內的氣體受熱膨脹,部分空氣被排出,裡面的空氣變為稀薄。當蛋塞住瓶口,在火焰熄滅後,瓶內的氣體溫度下降、壓力變小,受到瓶外大氣壓力的影響,有彈性的熟雞蛋即慢慢地擠壓進入瓶內。此外,瓶口切勿過小、瓶身不要過高,以免雞蛋因擠壓或掉入瓶底時破碎。

註4因雞蛋的密度比純水的密度大,所以往下沈。反之,由於鹽水的密度比雞蛋的密度大,因此蛋會浮起來。


【親心園地】

耶穌Online 青春Onlight

艾咪│《青春Onlight》作者

編按│還記得最受青少年喜愛的聖 誕禮物書《愛的銀光圈》嗎?睽違九年,作者艾咪又寫下了一個讓人愛不釋手的2011聖誕故事,要送給這個世代的青少年。校園書房出版社書饗小組特別邀請到 這位白天教課,晚上寫故事的艾咪老師,分享她這幾年來對青少年的觀察,以及這本書寫作的初衷與期待。

  九年前出版小說《愛的銀光圈》時,我在一所純樸的鄉下學校任教,那時手機和網路的使用也不如現在頻繁。那時「哈利波特」剛暢銷,我想既然外面流行魔法學校,我們基督徒就來辦個天使學校,藉由天使下凡達成任務,探討青少年的人際煩惱,走溫馨路線。當年的稿件我還用手寫、郵局寄送,現在回想真有復古的感覺。

  幾年後調到市區,立刻就受到震撼教育,接了一個不可思議無法理喻的後母班,見識到各種說謊翹課作弊嗆老師的絕技!雖然之後否極泰來的兩個班級都算乖,但手機網路的普及,孩子們的互動在無聲中進行,自成一個世界。我也嚐到網路之便,文件傳送真的在彈指之間,並在臉書找回不少失散多年或遠渡重洋的朋友。這張大網絡讓我有次偶然連線到學生的部落格,看得驚心動魄!其中對老師同學的謾罵、灰色陰暗的思想,原來都隱藏在平靜的表面下,暗潮洶湧。同事都說最好不要看學生的網誌,看了就火大,還是眼不見為淨!

  《青春Onlight》中的男孩,是我兩個學生的縮影,都沉迷網路。晚上熬夜打「天堂Online」(或「魔獸世界Online」之類的),白天上課就「周公Online」!說之以理動之以情軟硬兼施,就是喚不回一顆沉迷的心。女孩們偷偷帶上瞳孔放大的隱形眼鏡,上課常在照鏡子甚至刷睫毛膏,別以為只有不愛唸書的學生才這樣,其中不乏考上前幾志願的,她們通常聰明漂亮又任性。

  好些年前我當過教會青少年團契輔導,上了國中尤其是升國三後,缺席的往往是去補習了,來的人則「一心以為有網咖將至」。我帶得很心虛而無力,除了自己帶領的方式該檢討外,特別覺得我這個六年級前段班的學生時代,和現在八年級青少年的大大不同。無形中被一股世俗的力量牽引著:花花世界、耳迷目眩,我們該如何讓青少年體會到古老十架的救恩?

  瀏覽學生的網誌雖然會讓血壓飆升,我還是有留意到他們流露的喜怒心情,有個女孩再次拿掉了她肚子裡的小生命,但她在學校在我面前可以不動聲色。我看見年輕的生命在黑暗中徬徨跌倒摸索,我看到他們的家庭多少都有一些破口,他們渴求的不過是溫暖與關懷,虛擬的網路世界終究如夢醒如雲散。即使不在罪中「迷網」者,也難逃成為教改「邊叫邊改」下,升學壓力有增無減還更加「迷惘」的白老鼠,擅長讀書考試,但道德和夢想貧血。

  於是我寫這本小說的心情不輕鬆了,整理這幾年來的教學經歷及對社會事件的觀感,編了一個光明與黑暗對立的故事。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保羅:「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取書名「青春Onlight」是Online的諧音,書中的男孩沉迷網咖on錯line了,以致在黑暗裡跌跌撞撞。

  盼望我們的青少年能與耶穌連線,信從這光時,就行在光明中,找到生命的方向。

(本文轉載自2011年9~10月號《書饗》第19頁)

註│《青春Onlight》作者艾咪,本名嚴謐,桃園大園國中老師,教書已十多年。


【飛颺燙手新聞】

活動看板

2011年8~9月財務報導

科目 \ 月份 8月 9月 合計
收入       
  一般收入 201,910 276,094 478,004
  營會收入 120,861 106,864 227,725
收入合計 322,771 382,958 705,729
支出       
  行政費 8,900 14,104 23,004
  人事費 175,265 190,437 365,702
  營運費 15,552 136,456 152,008
  營會費用 72,259 161,357 233,616
支出合計 271,976 502,354 774,330
本期餘絀 50,795 -119,396 -68,601
前期餘絀     -49,934
本年累計餘絀     -118,535

備註:2011飛颺夏令營,含配搭營會共7梯次,收支如下:
營會收入:569,015
營會支出:536,331
營會結餘:32,684

『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7~8)
飛颺事工在信心中仰望,每月平均需要約41萬元。若有感動為飛颺青少年福音事工奉獻,請填寫刊內信用卡專用捐款單,並傳真或寄回本中心,飛颺將定期為您做扣款服務;或利用郵局劃撥方式捐款。所有為飛颺奉獻之款項,均開立減免所得稅收據。
=====================================
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 Fly Young Youth Development
劃撥帳號:17903082

戶名:校園福音團契飛颺
地址:台北市100羅斯福路四段22號5樓
電話:02-23682361轉333、213
傳真:02-23681044
網址:http://flyyoung.fellowship.tw

=====================================

中心消息與代禱

志工訓練

‧秋季青少年事工人才訓練—「體驗教育引導員初階訓練學期班第24期」共30位學員,已進入為期半年的第三次課程,求神繼續塑造這群學員的生命,成為眾多青少年的祝福。
‧十一月27日「性別與情感議題研習會」即將開始,求神使用朱惠慈傳道的分享,也祝福每位參與者在與學生分享的機會中,有好的應用及影響。
‧十一月中將討論明年度春季青少年事工人才訓練內容,求聖靈引導同工有智慧來規劃合適且符合需要的課程,並為課程能有效地推廣代禱。

福音教師事工

‧2012年退休教師成長課程內容正規劃中,求神賜智慧給核心老師,使每個月都有最恰當的安排,也願更多退休教師參與在當中,有美好的團契及成長。
‧求神祝福在學校帶領社課的福音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能發揮影響力,並與學生有良好的互動。

飛颺少年營

‧感謝主,這學期體驗同工受訓人數較多,對挑戰營類型的營會人力需求有很大的幫助。
‧即將開始寒假營會的籌備工作,願神在各梯次的需要上賜下最好的安排。
‧求主保守寒假營會的志工徵召,北區挑戰營尚需8位輔導、16位體驗同工及6位活動組同工,求主預備,親自邀請弟兄姊妹投入營會事工。
‧冬令挑戰營學生報名方面,請主賜智慧給同工們,能夠盡力招募到更多非基督徒學生來到當中,聽聞福音。
‧求主保守各營會有最合適的教案可運用,同工團隊配搭有默契;並恩膏講員,在預備中有聖靈的啟示與引導,使各梯營會都能經歷到神的厚恩。


【資源寶庫】

名│家庭祭壇──親愛時光實作手冊
作者│駱玫玲
出版社│橄欖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

  現任中華信義神學院兼任講師;曾任新竹勝利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青少年研訓中心副主任。從事青少年事工輔導與教導長達二十年,著有《牧養主的YOUNG》(華神出版社,2008年)。

  近年因看到信仰生活建基於家庭的重要性,除在各教堂與神學院開設「家庭祭壇」與「青少年輔導」相關課程外,也成立「親愛家庭事工團隊」,開辦四階段的「父母成長學校」,提供「家庭祭壇」實施的資源和訓練、各類型的「家庭生活營」、「親子工作坊」,以及親子教養專題,期透過這樣的訓練課程,將信仰生活落實在每一個家庭的生活中。

  翻開聖經,內中並未記載「家庭祭壇」一詞,當然也沒有固定的作法或方式。在聖經中,雖然為上帝「築壇」的意義是多重的,但主要的價值是一致的,就是「敬畏神」,以神為家庭及個人生活的核心。家庭祭壇首重對神的敬畏態度,不拘泥何種型式,而以自然、輕鬆及多元的型態,增強家人的關係,並透過家庭生活的點滴,將信仰與生活緊密的連結,使家人在靈裡彼此交流無阻。

  本書提供了實作教材十六課,每一課都有七個步驟:點燭、詩歌、活動、討論、聖經、行動及代禱,期待透過家庭的團聚,引領家人一起享受與神、與人的親愛時光,迎向更新家庭靈性的美好旅程。


【2011青少年聖誕禮物書】

2011青少年聖誕禮物書
《青春Onlight》《森林盡頭的秘密》




【2012冬令飛颺少年營核心志工徵召】

2012冬令飛颺少年營核心志工徵召

莫那‧魯道:「將來你是要入日本的神社,還是要進我們賽德克祖靈的家?」
莫那‧魯道:「賽德克‧巴萊可以輸去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

看完〈賽德克‧巴萊〉,你曾否想過自己願意為之而戰、為之而死的戰場在哪裡?
基督徒的你,是否有願意輸去身體,但是為了帶領人進入光明國度,贏得他人靈魂的決心呢?

飛颺的戰場是國中生福音工作,邀請你加入這場戰役,
2012年寒假,讓我們一同為之而戰,贏得今日國中生的靈魂!

各梯次營會一覽表

 

欲報名擔任輔導、活動、體驗同工,
請來電飛颺辦公室02-23682361轉333洽杜姊妹,或02-23681244(週末可留言)。
詳細內容及線上報名,請上飛颺網站(flyyoung.fellowship.tw)瀏覽。

歡迎推動各地區國中生報名參加,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詳情請上飛颺網站,或來電索取報名簡章。
台南地區:06-2371055
台中地區:04-23126486
台北飛颺:02-23681244

 

上一頁
電子報訂閱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