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期
校園簡訊369期:活力飛躍的新生工作

活力飛躍的新生工作

懷念查大衛牧師

查大衛牧師追思禮拜特報

畢業生同行營

泰北、曼谷短宣活動報導

九月份活動快訊

2011:閱讀的力量

九月校園本版新書

特別消息:飛颺20週年

總幹事的話、消息代禱

校園福音團契-公告

七月份財務報告

封面故事:活力飛躍的新生工作


飛躍新生工作三撇步

今年七月底在台大體育館盛大舉辦的北區飛躍新生日剛剛圓滿落幕,超過1500位學生輔導熱烈參與點燃一夏熱情,展開了高中新生工作的序曲。

採訪/楊蘭欣                
攝影/蔡旻修、陳涵睿

    台北飛躍以新生日的型態舉辦迎新至今已屆第三年,去年人數首度破千,人氣居高不下。今年為因應北北基聯測改變帶來的衝擊,首次採取網路宣傳,網路上的參加人數一度突破兩萬人,同工驚訝得直呼「不可思議」,但由於場地限制,只得趕緊將人數設立門檻,當天除了場內超過1500人塞爆會場,場外還有100多位同學想報名參加,網路串連的力量不可小覷。

    其實飛躍的新生工作並不止於開學前後的迎新活動,而是藉由新生日聯合高中職各校團契作福音接觸,一步步展開有目標、有策略的福音行動。

第一步:新生日搶灘頭

    自1995年成立「飛躍青年傳愛中心」開始,新生工作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飛躍同工從每學年下學期開始訓練即將升高二的學生,讓學生以做問卷的方式尋找剛考上的基督徒新生,並打電話關心他們,在新生接觸多彩多姿的社團活動前,搶先與他們認識互動、建立好關係,進而邀請他們參與團契迎新和飛躍聯合新生日,透過青春活潑的活動吸引高一新生進入團契,為未來的團契生活留下深刻美好印象。藉由團契群體的屬靈氛圍,使其更深地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慢慢培養在學校傳福音的動力。

第二步:服務隊加深福音濃度


    緊接著到十月份,各校團契便邀請新生參與服務隊,到台灣各地鄉鎮服務當地孩童。飛躍秉持「服務、扶持、福音」的原則,堅持服務隊中慕道友和基督徒的比例,確保每位慕道友都能受到照顧。飛躍資深同工林幼君傳道說:「我們將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帶入訓練過程,也透過詩歌、繪本帶入福音成份,並將耶穌的教導和榜樣告訴學生。」透過服務和基督徒同學的陪伴,並藉由營隊中的一對一佈道或是舉辦小型佈道會,慕道友很容易對基督徒群體產生認同,更有興趣認識基督信仰,福音種子灑上學生柔軟的心土,悄悄生根發芽。

    福音的濃度隨著高一生活的腳步更增深,來到十二月,聖誕節的意義及報佳音的喜樂打開學生的心靈,讓聖誕節不再充斥聖誕老公公和麋鹿的商業氣息。飛躍鼓勵基督徒學生邀請新生和慕道友去教會參與聖誕晚會,把握每次讓學生聽見福音的機會,讓學生更多認識耶穌。

第三步:門徒營的深入收割


    寒假前的中學門徒營是收割的好時節,高一新生經歷了團契生活、服務隊、聖誕佳音的洗禮,隔年一月參加門徒營,透過營會的主題信息、聖經的查考和屬靈同伴的激勵,更深刻地經歷上帝,領會上帝救恩的奇妙,一步步奠定信仰基礎,開始建立穩固的門徒生命。

龐大福音禾場的挑戰

    飛躍每年隨著政府的政策、新生的需要和現況多方考量,將一切放在禱告中讓上帝引領,並且持續在作法上檢討再調整,建立起善性循環的新生工作。從高一開始接觸並漸漸加入福音信息,高二培育門徒關心他人的生命,高三衝刺指考後回來籌備新生日帶新生。飛躍在當中作為學生的後盾,幫助學生為團契訂下目標,催動學生心中強大的福音動力和對他人生命的負擔,培養他們成為基督福音的精兵,勇於向同學傳揚福音。

    透過新生工作的善性循環,飛躍近年接觸到龐大的福音禾場,但基督徒學生的質與量仍顯缺乏,以新生日當天活動為例,一個基督徒學生需要關心五到十位新生,加上合適的場地所需要的經費明顯不足,飛躍新生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面對廣大的福音禾場,學校社團活動頻繁、團契輔導更換頻率高,也是學生在團契穩定成長的殺傷力,這些挑戰都需要仰望上帝帶領,也需要更多禱告支持。

高中,信主的精華期

    根據美南浸信會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高中升上大學後約三分之二的學生離開教會,青年信徒流失嚴重。全國飛躍事工負責雷靜如傳道表示,「高中是開始思考生命,追求生命意義的啟蒙階段,在這時期明白基督信仰,清楚重生得救實在太重要。」高中生不但容易接受福音,也樂於傳福音,學生往往透過傳福音的過程經歷上帝。當他們付代價去關懷代禱,進而看到同學信主,發覺自己原來也可以愛人、傳福音,那種上帝在其中工作的喜樂,信心不斷被上帝激勵,就更願意多為主擺上,生命天天更新。

    明倫高中的楊同學見證道:「如果我沒有去學校團契,我現在還在追尋世界的潮流,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做什麼,沒有目標,不認識上帝。」從過去到如今,上帝不斷開路,讓飛躍接觸到許多慕道友,在高中時代就帶領他們信主,成為委身的門徒,使福音的火在這些活力奔放的年輕生命中持續飛躍興旺。


*新學期各團契聚會時間表請上官網「認識校園」查詢 http://www.cef.tw

懷念查大衛牧師

 

 

 

 

緬懷故人二三事     

文/饒孝楫牧師(執委會主席)


    今天我們懷念追思一位學生福音運動的導師―查大衛牧師,他在五十四年前唯獨憑著信心倚靠上帝創辦了校園團契,若不是當年他順服了上帝的呼召建立了校園團契,也許就沒有這五十多年來台灣蓬勃的學生福音工作。

    我首度見到查牧師是在1957年,也就是校園團契甫成立的那年,那時他尚未按牧,大家都叫他查弟兄,我則剛從高中畢業,雖已因家母之迫而參加教會聚會多年,但仍是教會中的浪子,查弟兄首次應邀到我們教會主領夏令會,那是我從到教會聽道以來最受感動的一次,但心中仍然剛硬,並未向上帝降服。後考上台中農學院,受學長陳鐳之邀參加學校團契迎新會,再度遇到應邀來短講的查弟兄,雖然他講的內容,我早已忘記,但那股福音的熱忱卻令我印象深刻,相信對我在三個月後的認罪悔改,決志信主有無形的影響。

    次年我重考到成大建築系就讀,熱心地參加成大團契,並住在基督教營地―橄欖山,當然也就參加了魏德凱牧師所主辦的寒暑假聖經學校,是以造就大、中學生為主的查經營會。查弟兄常來主領查經並擔任聖經學校校長,他對上帝的敬畏,對真道的渴慕,對主的順服,使我的靈性受到很深的潛移默化。當時就讀於台大的李秀全、林靜芝也曾隨查弟兄遠道來橄欖山參加聖經學校,我們在大學時期也就成了莫逆之交,是終生的好友。

    查弟兄認為學生工作應該是學生自己主動,所以他鼓勵並培育學生人才也是不遺餘力。他曾帶領三個大學生與他一同籌備1960年的大專夏令會,就是林靜芝、陳鐳和我分別代表北、中、南的大學團契。當時我們齊聚台中內地會宣教士韓婆婆家中開會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查弟兄生命的謙和,愛主的熱誠,福音的使命感以及事奉的風範,至今記憶猶深。校園團契第一代的同工在大學時期莫不受到查弟兄忠心愛主,全心事奉,熱愛學生的影響與感召。所以當1992年底查弟兄告別他親手建立的校園團契赴澳洲進修後,三年之內就有十一位大學畢業生蒙召獻身加入校園團契,可以說是台灣大學畢業生獻身的先河,都是上帝藉著查弟兄所結的果子。

    我在校園事奉多年後,有一次與查弟兄面談他的當年往事,才得知當校園團契草創之初,人力、財力均極度貧乏,查弟兄夫婦帶二個幼兒,在百般艱困中,憑信心,跟隨主、事奉主所附上的代價是何等的大,也奠定了校園團契五十多年來一直蒙上帝賜福與保守的屬靈基礎。誠如主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感謝主!讓我們曾經擁有您,查牧師您安息吧!

查大衛牧師順服了上帝的呼召創辦校園團契,五十多年來發展出台灣蓬勃的學生福音工作。(圖/校園檔案室)

 查大衛牧師追思禮拜特報

台灣學生事工先鋒
查大衛影響多位華人教會領袖

採訪/榮婉伶
攝影/楊蘭欣

    校園福音團契創始人查大衛(查逸錕)牧師,於今年七月12日安息主懷, 享年八十七歲。八月6日上午,於台北校園大樓舉行追思禮拜,許多在年輕時深受查大衛牧師影響的牧者、弟兄姊妹皆到場追念這位台灣學生事工先鋒。

    1957年,查大衛投身成為台灣第一位全職學生工作者,不僅帶領校園團契走過草創的艱辛時期,更是許多華人教會領袖的屬靈導師。


    台北靈糧堂周神助牧師回憶當年在營會中,查牧師曾「一語點醒夢中人」,因著查牧師溫柔謙卑的態度,喚醒了周神助對屬靈生命的渴慕,間接影響周牧師往後四十五年的全職服事。

    宇宙光總幹事林治平教授分享,查牧師陪伴他大學四年的生活。查牧師非常看重文字工作,推動校園團契雜誌,深深影響他往後在文化與社會關懷的服事。

    華福會總幹事李秀全牧師表示,查牧師當年引用兩處經文(羅十四:7-8、林後五:15)使他難忘,也讓他願意一生奉獻給主。李牧師感動地說,查牧師直到七十多歲仍深入中國偏遠地區服事,這樣的擺上值得他效法與學習。


    師母李林靜芝回憶當年就讀台大時,查牧師帶領她一起事奉、學習,感動她畢業後成為第一代校園同工,對她一生的服事有不可抹滅的影響。

    在追思禮拜中,校園福音團契饒孝楫牧師以腓立比書一章20-25節:「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照常顯大」,見證查大衛牧師榮耀的一生。雖然查牧師在校園團契事奉只有六年,但其熱誠事奉的榜樣卻深深影響第一代校園同工,並帶出後續蓬勃發展的學生福音工作。最後校園福音團契眾同工共同上台獻詩,感謝上帝使用查大衛牧師的事奉,成就現今開花結果的學生福音工作。

畢業生同行營

,畢業生一路同行

文/陳正宏牧師(畢業生事工負責)

    今年營會的目標是透過主題的內容裝備畢業生能在信仰生活上站立得穩,並且可以與其他天路客結伴同行。本次主題為「無獨有偶」,除了探討男女交往議題中有關原生家庭的影響與性格的重整外, 再透過聖經的教導,讓他們明白婚姻的真諦,此外,也藉著小組分享自己單身生活的經驗與秘訣。

學員心得
    朱姊在講堂上關於原生家庭的精采分享,讓我更能體會媽媽的心情和那種切割不下的愛,還有父母的矛盾和難為,同時提醒我,面對他們要更謙卑柔軟。正宏哥在主日分享,講到妻子要順服丈夫,「順服」一直是我覺得很難的一門功課,尤其對我這樣獨立並常有自己主見的人而言,要軟下自己的頸項真不容易!這是上帝一直在生活中操練我的功課。順服是信仰的表現,我願意保留一個空間給上帝,靜待祂的帶領。營會中與大家一同分享,也打開我更多視野和角度,提醒自己要更加謙卑聆聽和觀察,這次真是太有收穫了!(李玉琦)

泰北、曼谷短宣活動報導

2011年泰國短宣體驗-泰北隊(8/3-8/16)
忠心為主的生命榜樣

文/田豐肇傳道(泰北隊領隊)
圖/泰北短宣隊提供                    

    今年泰北短宣行程集中在美斯樂與清萊兩地,我們針對清萊J教會的大學生基督徒與邀來的慕道友,以詩歌、活動、戲劇來分享福音的好消息;也在美斯樂、佤族佈道所,針對幼稚園到國中的孩子,教導他們學習中文,並在教學中融入福音的信息。對於短宣隊成員而言,語言雖然是最大的障礙,但透過翻譯、圖像、肢體仍然能夠傳達、分享所預備的內容。感謝神!當地人對短宣隊有熱切的回應與迴響。團員們也實際認識、體驗異文化的差異與衝擊,有許多寶貴的學習與收穫!

    在這次短宣行程當中,特別令我感動是:

    牧者堅守禾場:泰北的牧者面對物質環境極大的困境,仍深信主必預備一切,堅持從上帝領受的異象繼續耕耘。佤族佈道所的傳道人自己打零工賺取生活費、事工費,同時牧養羊群;不論環境是否順遂、條件是否充裕,仍忠於所託,讓短宣隊員為之動容!

    學生飢渴慕義:美斯樂、佤族佈道所兩百多位孩子,積極學習他們不熟悉的中文,特別在詩歌與經文背誦上,渴慕的態度及專注的神情讓人感動!此外,J教會的基督徒大學生積極邀請同學參加短宣隊帶領的聚會;即使看見有些同學的反應不如期待,他們仍深信上帝會繼續使用他們傳福音,這信心激勵了來自台灣的我們!

    族群學習合一:泰北這裡有來自中國的大學生,他們與泰國大學生的個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前者主動,後者含蓄;上帝將他們放在同一個教會中,要花許多代價學習合一的功課。保羅在聖經中提到的合一畫面,他們立志在這個教會中要逐漸實現,短宣隊成員在此深感上帝話語的真實。

    感謝上帝,在這次的短宣,我們忠心地擺上自己,也看見泰北基督徒的生命見證。

學員心得

    第二次參加泰北短宣,給我的衝擊與提醒依然清晰!去年帶領的學生今年成為美斯樂中文學校的老師,「忠心僕人」的畫像在她身上活化出來,也讓我更深刻去思想自己的未來,當如何回應上帝的恩典。(張勤偉)

    感謝上帝,很真實地扭轉我內心中的偏差,也讓我在整個過程中學習倚靠上帝面對隨時的變化;我看見許多忠心的榜樣,對我日後的服事有很大的幫助與提醒。(溫明俊

2011年泰國短宣體驗-曼谷隊(8/2-8/15)
跨越邊界的門徒造就

文/蔡文貞傳道(曼谷隊領隊)
圖/曼谷短宣隊提供
                           

    今 年的曼谷短宣體驗隊在八月2日抵達泰國曼谷,展開為期兩週的服事,透過籌畫留學生團契福音茶會、外出發福音單張、門徒營籌備以及參與曼谷真理堂兒童音樂教 學的配搭等服事,以及劉智欽牧師分享泰國的歷史文化及宣道文化的衝擊,短宣隊成員更多看見宣道工場上的需要,以及在本地如何支持宣教。

    為 了造就當地A大學的留學生團契,我們在八月12-13日舉辦最後壓軸的門徒營,營會透過體驗、專講、討論等方式,除了有事工訓練外,焦點著重在幫助學生學 習團隊合作及捨己,並提醒學員一切事奉的基礎需先回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上」。由於門徒營的內容事先與當地團契輔導一起討論,以至於能符合他們現今最缺乏 的部分提供教導訓練,因此他們的學習自然更加深刻。短宣隊員也在過程中的討論中,對台灣、中國留學生彼此的不同中,有不同的刺激與學習。

    在 服事期間,鼓勵短宣隊員個別的邀請團契的弟兄姊妹吃飯、分享、打球,透過個人工作建立關係,分享見證。留學生團契的弟兄姊妹表示透過這些分享互動再次鼓勵 他們,也感受到短宣隊員帶來的活力。因他們文化背景比較封閉、不容易放開的緣故,與台灣活力開放的短宣隊員互動,對他們有正面的影響。

    兩個禮拜短宣隊可以為當地留下甚麼呢?感謝上帝,透過宣教士與學生的回應,讓我們看見短宣隊在這段時間成為留學生團契的祝福。這真不是人手所能作的,是上帝自己使用與工作。

學員心得

    這次營會幫助我,知道如何更多關懷人並且委身上帝事奉祂。也讓我認識到自己在團契的位分,學習捨己,更多的委身事奉並帶領同學來到上帝的面前。(中國留學生)

    「信仰是一場冒險。」泰宣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體驗這場冒險的真實,當我們走進宣教士的家,俯瞰市中心的寺廟,和當地的中國留學生一起禱告,我明白了上帝的愛在不同世界裡仍向祂所愛的人顯明。(江玫恩)
 

 九月份活動快訊

台北地區
9/3 技職搶鮮-談團契生活(校園書房二樓會堂)
9/10
 飛躍基礎級輔訓(校園書房二樓會堂)
9/17
 飛躍聯合輔導訓練--針對如何關心同志學生(校園書房二樓會堂)
9/17
 高二同工月會(校園書房校園五A)
9/20 北區大學輔導聚會(校園書房校園4A教室)
9/23
 高三聯禱會(校園書房二樓會堂)
9/24
 北區大學同工月會(校園書房二樓會堂)
9/24
 地區寶寶台北見面會(校園書房校園五A)

新竹校園
新竹區中學聯合迎新(時間、地點未定)

中區校園
9/3 中學新生日(台中一中)

台南地區
9/16-17 南高屏大學同工訓練會(高雄市勞工教育與生活中心)
9/17 中學聯合迎新(台南校園B1會堂)



高雄地區
9/3 中學基礎輔訓、輔聚(高雄校園辦公室)
9/12 大學迎新烤肉會(未定)
9/16-17 南高屏大學同工訓練會(高雄市勞工育樂中心)
9/17 中學月會、高三聯禱會(高雄校園辦公室)
9/17 小畢契查經聚會(高雄校園辦公室)
9/18 畢契禱告會(高雄校園辦公室)


屏東地區
9/9-10 飛颺活動人才訓練(台中校園-暫定)
9/16-17 南高屏大學同工訓練會(高雄市勞工教育與生活中心)
9/18 顧問團聚集(黃政雄傳道家)
9/21 教師團契—摩西之旅4(屏東校園辨公室)
9/30-10/2 南部地區傳道同工進修營(地點:未定)


飛颺
9/4 飛颺體驗教育初探研習會(校園書房二樓會堂)
9/19 飛颺退休教師成長課程-心靈雞湯5(校園書房二樓會堂)

 2011年度主題:閱讀的力量

軟弱中的力量

/校園書房出版社編輯部

    
    軟弱和力量,乍看之下像是組相互對立的詞。正如白天與黑夜,東邊和西邊,高山和低谷,兩者不能共存。

    讓人意外的是,在靈修學的脈絡中,軟弱始終是個重要主題。羅雲.威廉斯《復活的力量》,認為軟弱中的懺悔和記憶,是讓復活生命朝氣蓬勃的來源;盧雲《負傷的治療者》和《浪子回頭》,直言人如果不曾受過傷,親自走過流淚谷,永遠不知道該怎麼樣幫助黑暗中需要幫助的人;曼寧《溫柔的智慧》,認為真正的溫柔,是從痛苦中提煉出來的;甚至甫過世的斯托得牧師,那本劃時代的著作《當代基督十架》,最後也以「苦難和榮耀」為全書畫龍點睛。

    是什麼原因, 讓靈修作家紛紛討論起軟弱的主題? 原因無他,因為在軟弱的地方,我們才能與真正的力量相遇。也無怪乎,當唐慕華寫出《軟弱中的力量》這本書,從軟弱和喜樂的角度,重新詮釋啟示錄這本讓人望而生畏的重量級聖經書卷,會這麼引起眾人矚目,唐慕華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軟弱這個亙古的靈修主題,與千年來難倒無數解經家的啟示錄,做了完美的連結。

    或許可以這麼說,就像黑夜過去,白天必會降臨;往東邊走去,最終也會繞地球一週,走到西邊;高山和低谷構成群山的壯麗, 沒有了低谷的襯托, 再高的山也顯不出其高度。同樣的,軟弱和力量並不是個相對的詞,力量要在軟弱中尋找,軟弱也因力量更顯得璀璨。


談「軟弱中的力量」的好書
《軟弱中的力量》,唐慕華著
《復活的力量》,羅雲.威廉斯著
《浪子回頭》,盧雲著
《溫柔的智慧》,曼寧著
《當代基督十架》,斯托得著
《擁抱神學》,沃夫著
《認識苦難的奧秘》,卡森著
《無語問上帝》,楊腓力著

 

 九月校園本版新書

九月校園本版新書

當代基督教講道學
著/蔡慈倫

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
著/林鴻信

 


聖經信息系列:箴言
THE MESSAGE OF PROVERBS
著/亞金森(David Atkinson)
譯/李蕙英


聖經信息系列:傳道書
THE MESSAGE OF ECCLESIASTES
著/柯德納(Derek Kidner)
譯/周環環


聖經信息系列:雅歌
THE MESSAGE OF THE SONG OF SONGS
著/格萊德希爾(Tom Gledhill)
譯/秦蘊璞

特別消息:飛颺20週年感恩禱告會

飛颺20週年感恩禱告會

 

二十年前,因著台灣國中學生福音工作的需要,
飛颺成立了!
二十年來,飛颺以多元有趣的營會型態,
也因著有您的參與同在,
改變了許許多多年輕學子的生命。
未來,飛颺願繼續持守上帝所託付的異象,
帶領更多青少年加入基督的身體,成為主的門徒。
邀請您在這感恩的時刻,
與我們一同數算恩典、獻上讚美,
讓我們以禱告再次出發,
見證上帝在新世代青少年工作上的奇妙作為!


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敬邀

時間:2011年9月25日(日)15:00-18:00
地點:校園書房二樓會堂(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2號)
對象:飛颺奉獻者、老期志工、福音教師、關心青少年工作者、校園同工
電話:02-23682361轉333或02-23681244(週末可留言)
Email:flyyoung@cef.org.tw

為方便統計茶點,請欲參加者於九月18日前回覆,謝謝!

 總幹事的話、消息與代禱

總幹事的話

主內親愛的弟兄姐妹:

    本期內文文章報導了八月6日上午於台北校園大樓,舉辦台灣校園福音團契創始人查大衛牧師追思禮拜,查牧師於今年七月12日安息主懷,在世寄居八十七年。當天除了播放查牧師過去服事及講道的回顧影片外,也有許多在年輕時深受查大衛牧師影響的牧長同工皆到場追念這位當年的「查大哥」、「查爸爸」。

    在眾人的追思分享中提到,查牧師的生命就像「一粒麥子雖然死了,卻結出許多子粒來」,當年的大學生如同「一顆顆種子」,在他生命的澆灌陪伴下,靠著上帝的恩典,一一長大成熟,如今成為許多教會機構重要的牧長同工,帶出極大的福音影響力。台灣校園福音團契這五十四年來,秉持當年查大衛牧師「一粒麥子」的精神,繼續作在更多的「學生種子」的身上。就在當天台北舉辦追思會的同時,一些傳道同工正帶領學生團契參與短宣隊的服事,有的在國內的嘉義東石(高醫團契醫療團),也有的在外島的蘭嶼(台大團契蘭嶼教育營),甚至是海外的泰國(曼谷及泰北兩梯次短宣隊),將福音傳給需要的人;這群大學生就像是「一顆顆的種子」,傳承著查牧師「一粒麥子」的精神,在假期中燃燒青春的生命,作在更多更小的學生身上,為主發光;儘管他們沒有出現在追思會的現場,但他們用另外的「傳承接棒」行動來與眾人一起記念並效法查牧師一生愛主、愛學生的榜樣。

    讚美上帝!祂是查大衛牧師的上帝,祂使用查牧師成為祂手中貴重的器皿,讓台灣校園福音團契在五十四年前得以創辦,並且多年來影響了千萬學子。

    仰望上帝!祂是校園福音團契眾同工的上帝,願祂當年如何使用查牧師成為眾學子的祝福,今日更加倍地雕塑我們,引導我們,讓眾同工繼續發揮「一粒麥子」的精神,埋在學生的當中,讓更多種子,可以長成榮神益人的大樹。

    敬頌
           
    昨日今日直到永遠不改變的耶穌基督

 

 

 

消息與代禱

 

1.   為總幹事、團契部主任及文字部社長將於九月12日至16日在印尼峇里島參加第八屆華福會代禱,願上帝保守他們往返行程平安,並在會中與眾牧長同心尋求上帝對華人福音運動的心意與祝福。

2.   為新學期開始各團契的新生工作及相關活動代禱,期望各團契有充分的預備,來推動這些事工,幫助新生適應學校生活以及在信仰上的紮根與成長。

3.   為各校團契及各地區事工組的學前退修會代禱,求上帝更新同工們的心志,使他們在新學期的開始,因上帝的話及愛得著激勵。

4.   七月在各地區開始推動的「服務隊福音專案事工」,需要經費為150萬元,目前共收到12,400元的奉獻,求上帝繼續在經費上來供應,並帶領各校各梯隊在新學期的福音出擊。


5.   全國大專基督徒教職員退修會於八月9-11日在馬偕醫學院舉辦,11位團契部大學同工一同參與,會中與各地區大學教職員有美好的交流與認識,期待能在大學福音工作上一起配搭作主工。

 

 公告

 2011 / 7月財務報告

2011 / 7月財務報告

Copyright © 2011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園福音團契 版權所有.電 話: (02) 2368-2361 

若您無法閱讀電子報,請至校園福音團契官方網站觀看。
若您不想收到校園簡訊,請按此輸入您的EMAIL,直接勾選電子報取消訂閱,或來信告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謝謝您為校園福音團契的奉獻、代禱,願神賜福與您。


 

上一頁
電子報訂閱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