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報名
全部標示已讀
 

接待的聖經依據 Part V

2022-03-07
從2021年十月到2022年三月止,我們將會以瓦德默‧江森(Waldemar Janzen)的文章來介紹「接待」一詞在聖經中的意涵。江森在近一世紀前,自身作為難民與移民的歲月中,學習了如何珍惜並踐行基督徒的「接待」之道,也在近年了悟:「接待」實是新舊約聖經神學中俯拾即是的主題。江森是加拿大的門諾大學舊約聖經榮譽教授,擁有數本著作,包括Believers Church Bible Commentary on Exodus (Waterloo and Scottdale : Herald Pr., 2000),以及Old Testament Ethics : A Paradigmatic Approach (Louisville :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 1994)。

 

新約聖經中的接待神學
耶穌作為接待者

 

新約聖經中的上帝,就如舊約聖經的刻畫,作為一切美善的源頭和主宰,是接待者的最佳典範。神的兒子耶穌,向世上眾人展現上帝的邀請和歡迎。「 值得注意的是,耶穌的教導中有關神國的各種意象,其中提到飲食、或『 替神的創造物提供家一般的避難所』的這類意象,多得不可勝數。」[1]( Koenig, 1992 )特別是耶穌的比喻,反覆不斷地呈現出:天國正如一場盛筵或一桌筵席( 太二十二 1-14 ;路十四 15-24 )。在上帝的國中,飢餓的,必得飽足。( 路六 21 )
耶穌本身更演示著:神國正向世人發出公開的邀請。他手所行餵飽五千人的神蹟,在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這意義非常重大( 太十四 13 - 21 以及其他的平行經文 )。他的事工氛圍充滿喜慶歡樂,這甚至導致敵對他的人,毫不留情的批判( 見太十一 19;路七 34;太九 14 - 15 )。耶穌作為接待者,是多麼與眾不同,以致以馬忤斯的門徒,在「 擘餅 」時,就認出他來( 路二十四 35 )。
當然,耶穌作為「 接待者 」,此一角色的最高峰發生在最後的晚餐;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以「 洗腳 」的迎賓禮來揭開序幕( 十三 1 - 20 )。這頓晚餐,除了與舊約聖經之約有關,也明顯與將要來的、末世,或彌賽亞的盛筵相關(太二十六 20-29 ;可十四 17-25 ;路二十二 14-20 )。[2]

 

耶穌作為賓客

 

神子耶穌,為了神而作接待者;但他也是百分之百的人類,這事實非得從他作為賓客的角色來理解不可。大衛城的旅店,竟然沒有空處給大衛的子孫( 路二 1 - 7 )。雖然「 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太八 20;路九 58 )。一個飄流四方、無家可歸的先知,被上帝差遣,卻遭多人排拒( 路四 16-30;約一 11 ),他在那甘願接待他的人心中才能找到棲息之地。婦女們服事他( 太二十七 55 )。他為了餵飽五千人,接納了送給他的餅和魚( 可六 38 - 41 以及平行經文 );主持最後晚餐的地點是借來的樓房( 可十四 13 -16 以及平行經文 );最終的遺體,則被安排借放在亞利馬太的約瑟之墓穴( 可十五 42 - 46,以及平行經文 )。這種天路客旅的生存法,為使徒及他的跟隨者們沿用,我們除了能在使徒行傳中看見,也常見於別處經文( 來十一 38 - 40 ;彼前二 11;約參 5 - 8 )。

耶穌儘管無枕首之處,仍召聚了一批願意敞開心接納他的人。馬利亞和馬大是好例證( 路十 38 - 42 ),亞利馬太的約瑟也是其中之一員;除此外還有許多人。事實上,接待無枕首之處的耶穌,正是進入天國大門的鑰匙。「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凡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 啟三 20 ;參約十三 20 )。「 最後審判 」的比喻正刻劃了,君王基督要依據「 提供接待與拒絕接待 」的原則,區分綿羊或山羊的結局( 太二十五 31 - 46 )。

 

[1] John Koenig, “Hospitality,” in The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ed. David Noel Freeman(New York: Doubleday, 1992), 3:301.  John Koenig曾對新約聖經中俯拾即是的「 接待 」例子詳加分析,並歸納出能作為神學主題的主要事件,見NewTestament Hospitality: Partnership with Strangers As Promise and Mission ( Philadelphia:Fortress Pr., 1985 ) 。亦參 “Hospitality”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3: 299-301。若欲從某一卷福音書更深入研究有關「 接待 」的經文,請見 Brendan Byrne, The Hospitality of God: A Reading of Luke’s Gospel (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 2000 )。Byrne著重於耶穌童年的故事,到訪拿撒勒、西面的家、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馬大和馬利亞、路加福音十四章 1 - 35 節的宴請、浪子、去撒該的家、主餐、以及到訪以馬忤斯。這份報告的新約聖經片段,大部份是改寫自敝人對此主題的處置,見 Janzen, Old Testament Ethics, 206-9,並得力於 Koenig 的著作,New Testament Hospitality。
 

[2] 亦見 Koenig, New Testament Hospitality, 38-42, 117-19。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and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 from Waldemar Janzen, “Biblical theology of hospitality,” Vision: A Journal for Church and Theology 3, no. 1 (Spring 2002): 4–15.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press.palni.org/ojs/index.php/vision/article/view/58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