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宣道密不可分的學生福音運動
1975 年,當時本團契同工李秀全牧師受到美國 Urbana 宣教大會的啟發,帶領校園同工籌辦了台灣第一次的宣教特別聚會與展覽,幫助青年基督徒認識普世宣教的現況,也鼓勵學生畢業後投入福音工場,成為本團契走向宣道事工的第一步。之後經過兩年的禱告尋求,同工決定以一年的時間積極籌備為大專基督徒青年舉辦的青年宣道大會,1979 年七月,第一屆「 青宣大會 」在文化大學舉行,有一千四百多人參加。
1988 年第四屆青宣,配合本團契神學路線的調整,強調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的實踐。同年董事會通過更新本團契宗旨的決議,將「 學生宣道運動 」放入宗旨,使校園的學生福音運動與普世宣道運動正式結合。此後,三年一次的「 青宣 」成了校園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事工之一,延續了學生志願運動及國際學生福音團契之宣教精神與信仰傳承。
青宣的舉辦,帶出早期教會、機構,及海外跨文化宣教的全職事奉者;時至今日,青宣仍幫助許多大專青年,在會中尋求、回應神呼召。回顧近代宣教歷史,學生宣道運動與普世宣道的關係極為密切,校園團契從中體認到「校園福音廣傳」、「神國人才培育」、「學生宣道運動」,三大宗旨缺一不可。
第一屆青宣「舉目向田」
1979/07/02-07︱中國文化大學︱1400人 第四屆青宣「宣道與獻身」
1988/07/04-09︱中原大學︱1848人 宣道中心的成立與變遷
「 福音、人才、宣道 」是為培育學生成為有生命影響力的基督門徒。但除了三年一次的「 青宣大會 」外,還能如何加強學生的宣道意識,造就其成為一個胸懷普世的基督門徒呢?
1991 年九月,為跟進「 青宣 」中有心投入跨文化宣教的弟兄姊妹、延續學生對宣道的負擔,校園正式成立了「 宣道中心 」,隸屬於總部。事工內容,包括在教會、團契推動跨文化宣教的觀念;鼓勵個人或團體認領關心宣教士;與宣教機構合辦跨文化宣教營;支援總部的海外事工等等。
1992 年,宣道中心開始設置「 宣教資源中心 」。隔年部門擴編為「 宣道部 」,將工作內容擴大,以地主國身分舉辦了「 東亞區學生福音會議 」( EARC 1993 );著手整理有關宣道教育的教案及資料,推出 MISSION HUT 宣教聚會內容服務計劃,提供全台大專院校使用;並配搭中學門徒營,推動宣教、帶領宣教活動。至 2006 年,宣道部改回原名稱為「 宣道中心 」,持續出版文字刊物、寄發電子報、籌畫青宣及每年的海外短宣;或透過團契分享、營會擺攤、宣教課程的推動及海外宣教大會的參與,向學生及同工傳遞宣教負擔。
多年來宣道中心動員和服事的對象,主要為團契的學生和輔導,因此 2020 年七月,宣道中心正式轉換成為團契部所屬的單位。期待未來能更多參與團契部的事工,和團契部同工有更頻繁的互動及交流。
宣道中心的願景與展望
|目前事工
近十年( 2011-2021 )國際差會陸續在台灣成立辦公室,台灣本地的差會也愈發成熟;眼見台灣教會資源豐富,差會機構莫不積極鼓勵教會弟兄姊妹起來參與跨文化宣教,關心未得之民福音的需要。宣道中心則藉此機會與差會配搭,持續推動「 宣教心視野 」( Perspectives )、「 把握時機」( Kairos )等宣教課程,幫助同工、學生建立起整全的宣道概念;針對有跨文化宣教負擔的學生,扮演校園和差會之間的橋樑,陪伴學生進入宣教禾場。
宣教心視野課程 PERSPECTIVES
(圖片來源:UMOT聯合差傳網站) |未來展望
觀察未來跨文化宣教的需要,考量到目前極端保守的地區仍抗拒福音、限制傳道,且疫情帶來嚴格的邊境管制,這些都增加海外事奉的難度。因此,本地跨文化事奉的需要( 移工、僑居者、外籍生等 )也愈來愈受到重視,無法單靠傳統專職宣教士來完成使命,而是需要和不同的專業事奉者一起配搭。如今能長期留在第一線的宣教士,多是具備專業技能的雙職宣教士,事奉型態創意而多元。因此,未來在宣教禾場上,傳道、宣教士、平信徒之間的區隔將越來越模糊,需要各地的基督徒透過人口流動、就業、移民等機會,在各處見證福音的大能。
然而雙職宣教人才的養成,絕非一蹴可及,要兼顧專業與事奉、福音與培訓,其試探、壓力和挑戰,可能比傳統宣教士更大。如同一個傑出的奧運選手,除了經年累月鍛鍊出高超的技能,還需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來面對比賽的壓力;一個有影響力的雙職宣教士,也需要盡早發掘,培育個人的專業能力,打造扎實的信仰根基,提升文化的敏銳度( 文化智商 )與信仰對話的能力。
去年七月開始,宣道中心併入團契部。將來有更多機會參與整體團契事工的討論,並與團契部同工一起策劃出能夠回應學生需要的宣道策略。透過與輔導、學生、義工的合作,求神帶領宣道中心,繼續成為學生工作的觀景窗,在這快速變遷的世代,帶領學生察驗神在這世界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十二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