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一開始,基督信仰就是一個看重歷史的信仰。以舊約為例,不管是摩西五經、歷史書、先知書,乃至於詩歌智慧書,每一卷書,其實都是猶太人在回顧他們的歷史,一方面,嘗試從橫跨數千年發生的種種事情當中,找出背後上帝的心意;另一方面,這些歷史又成為教導後代,尋求未來上帝帶領的依據。
又好比新約,耶穌的出現,其實是對整個猶太人的歷史,提出一個嶄新的詮釋;在耶穌死而復活後,使徒們更是根據在耶穌身上學到的種種,重新省思耶穌在世上走過的歲月,挖掘原本沒有意識到的蛛絲馬跡,進而寫作各式各樣的福音書和書信,記載下這些歷史,從中再次找到力量。
進入教父時期,除了將新約和舊約所記錄的內容繼續傳承,他們更承接了書寫歷史的任務,從優西比烏、奧古斯丁,一直到比德,歷史的書寫成了思索上帝行事的方式:該怎樣解釋,羅馬皇帝信主?該如何理解羅馬帝國的崩潰?這當中的移民和邊緣人,又該怎樣自處?新的事件、新的問題,帶來新的歷史、新的故事。
宗教改革,更是教會中歷史的一次大爆發。在羅馬天主教對上帝的詮釋壟斷中,改教者們紛紛透過歷史與文法方法,回到新約與舊約聖經的歷史脈絡尋找資源。他們以找出聖經原初本意為訴求,有力地為自身的改革打下扎實根基。
歷史,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從哪來、往哪去;但也是歷史,把我們困在某個觀點當中,失去彈性和視野。無疑地,二十一世紀的華人教會,需要更多先人學習,從歷史中汲取牧養智慧的智者,將不好的、錯誤的歷史從教會清理出來,用好的、正確的歷史,為教會的未來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