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類
X
決志信主就是「得救」?
2018.10.07

救恩的保證是什麼?「救恩」又是什麼?生命、信仰只在於一個由某次決定而成的身分?還是這個身分不僅有決定開始的一刻,更要在漸次成長的過程中才得見成熟?只講此岸決志、只看彼岸天堂的信仰的話,要怎樣面對此岸、彼岸之間的旅程?
 
本文摘自《新約聖經研究導論》第九章〈路加福音──使徒行傳〉,作者孫寶玲透過對新約聖經的研讀,挑戰基督徒一同思想得救的根基,以及基督徒應如何面對此刻在世的旅程。

文/孫寶玲(《新約聖經研究導論》作者)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以下簡稱「路加—行傳」)的救恩觀不僅不限於靈性果效,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具體。耶穌首次露面、在拿撒勒會堂的宣講(路四 18∼19)是具體真實的內容,「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而耶穌平原教導的內容,亦同樣具體(路六 20∼36)。在「路加—行傳」中,救恩的表述不可能脫離物質的實際生活。與物質生活有關的,當然是倫理的憧憬。由此可見路加對信仰的實踐是異常執著的。路加福音清楚說明,倫理在信仰生活上的呈現,說明一個人在神面前的光景,也決定他往後的結局。在使徒行傳,倫理更是基於耶穌「所做和所教導」的(徒一 1)。
路加的倫理關注,從福音書第一次的宣講信息就昭然若揭。「毒蛇的孽種啊,誰指示你們逃避那將要來的憤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和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裡說:『我們有亞伯拉罕為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眾人問他:『這樣,我們該做什麼呢?』⋯⋯也有稅吏來要受洗,對他說:『老師,我們該做什麼呢?』⋯⋯士兵問他說:『我們該做什麼呢?』⋯⋯」。
 
「救恩」到底是什麼?
救恩的保證是什麼?那在於「救恩」究竟是什麼?如果「救恩」是死後上天堂,那麼,救恩的保證大概就是確保手持死後可以坐上天堂列車的車票。上世紀七○年代,北美興起了一套傳福音的方法,名為「三元福音倍進佈道法」,切入的問題就是向福音對象問:「如果你今夜死去,你有把握上天堂嗎?」「如果有的話,你的憑據是什麼?」。我們當然不能說這套傳福音方法及其背後信仰錯誤,但這不足、片面,甚至偏頗是顯然不過的。誠然,我們不能期望任何一套十分鐘內就講完的傳福音方法,可以完整地把福音說得清楚明白。說實話,沒有任何一套神學系統可以將信仰說得完全清楚。正因為如此,認識其不足就顯得重要。更重要的是,不將豐富的信仰約化成為個別公式或命題:「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因信稱義」。或者說,決志信主,成為神的兒女,因而有得救的確據,這又有何問題?
生命、信仰只在於一個由某次決定而成的身分?還是這個身分不僅有決定開始的一刻,更要在漸次成長的過程中才得見成熟?只講此岸決志、只看彼岸天堂的信仰的話,要怎樣面對此岸、彼岸之間的旅程?只關心人決志和天堂入場券的話,要如何不只是用「傳福音對象」的眼光看待神創造的眾生或時勢?這種信仰,大概只會藉「佈道」接觸他者,即便是關心社會、服務、救援、餐會、電影、旅行、足球、籃球等等,都離不開那狹義的福音和遙遠彼岸天堂的根本關注。沾不著「福音」與「天堂」的生活和族群,不過是不相干的人或事。這在華人教會尤其根深柢固。也許這個信念可以解釋一個常見於華人教會的現象:沒有「傳福音」的可能性,無論社會有什麼議題,信徒教牧可能比一般人更冷感。在貧瘠和動盪的時代,邊緣無助的信徒相信手持天堂入場券,以「這世界非吾家」逃避當下的責任。在富裕的日子,養尊處優、把持利益的教牧領袖和信徒,厭煩社會對公義的呼喊和訴求。
你們不要心裡說:「我們有亞伯拉罕作我們的祖宗⋯⋯」施洗約翰對來到他面前的猶太人說,「莫想已得入場券⋯⋯」群眾、稅吏、士兵不約而問他說:「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的回答是,不能忘記對他者的責任:把財產分給貧困缺乏的人,不要貪婪,不要掠奪剝削。施洗約翰說,神子民的身分,並非因血脈遺傳基因而得的門票,而是實際生活中對他者的實踐。
基督徒的自省
基督徒擁有神子民的身分,並非由於血脈遺傳的原因,但會否依然有「手持天堂入場券」的心態?不聞不問現實生活的種種?甚至欺壓或有分剝削別人而不自知、不在乎?一個只憑藉過去決志的那刻,單單注目思念遙遠天堂的信仰,會否著眼當下的生命?不管那是自己或別人的。第一世紀的猶太人未必有天堂的概念,後來基督信仰所說的救恩,也不在他們認知之內,但神子民的身分,恐怕是不少人的「確據」。施洗約翰卻堅持,他們的身分和信仰,必須透過生活實踐。信仰、救恩不是一張門票,是生命在現實艱困中成長的過程。約翰的福音,是不折不扣的逆道,逆轉猶太人所熟悉的道理、想法和信仰:「不要自己心裡說⋯⋯」。
從救恩與倫理這一體兩面的透鏡看「路加—行傳」,不難瞭解耶穌宣講中祂對富有者的斥責(路六 24∼26)。耶穌絕對不是討厭富有或有權勢的人。事實上,在耶穌的跟從者中不乏富裕和高貴的人(提阿非羅就是最好的例子)。耶穌所指斥的是那些只知為自己打算(路十二 16∼21 的無知財主)、無視貧窮人的需要(路十六 19∼31 的財主)、有錢財卻不願分享的人(路十八 18∼23),甚至那些為錢財而侵吞和剝削弱小的宗教領袖(路二十 47)。可見路加承繼舊約先知的傳統,信息與先知的宣講無異。當然,路加所說的並不是基於「善行」的動機,而是跟循耶穌榜樣的生命型態。關顧和幫助貧窮人和其他人(社會或民族),源於認識這些人也是神的子民,是神恩惠要臨到的對象(參路四 16∼19),是神國度降臨和彰顯的具體說明(參路四 16∼19)。透過救恩倫理的透鏡,我們得以看見宣講福音、施展大能的神的子民,將管理飯食與祈禱傳道看成同樣重要,權柄與倫理互相塑造的群體(徒六 1∼7)。
 
大讀經時代——新約導論及其應用

2018 校園年度講座
11/09(五)-11/10(六)主題講座
11/12(一)-11/13(二)專業工作坊
地點: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 
講員:孫寶玲 
詳細資訊 & 報名點此
 

分享:

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24/8月
總收入:6,603,603
總支出:6,287,721
8月結餘:315,882
累積結欠:-5,216,531
  • 第五十五屆大專靈修班現已開放報名,請為報名推動代禱。期待本次大靈班藉著查考使徒行傳,讓大學生看見初代使徒在面對多元化的社會,如何傳講福音。
  • 竹苗區校園之友會將於十一月 2 日 10:00-12:00,在新竹聖教會 504 室舉辦;北區校園之友會則將於十一月 9 日 15:00-16:30,在校園大樓 3F 美意廳舉辦。邀請您就近參與。
Read More

訂閱校園簡訊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

十月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秋意漸濃的季節,卻也是學生們的運動魂燃燒的季節,校園也與學生們一同燃燒!邀您一起為即將到來的大學團契運動會、及校園下半年度策畫會代禱!
確定有時,_______有時。
校園同工「人數越來越少」是件不好的事情嗎?我的回答是否過於悲觀?我想,悲觀或樂觀,端看你從什麼角度觀察... ...
【校園事工現場 10 月號】讓愛發生
今夏,在校園的招聚下,有幾群基督徒彼此聚集,一同分享、裝備、造就、行動,只為讓愛更多發生,不只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在關係中、學校裡、及至海內外。你希望愛在哪裡發生?一起來看看這一期的校園事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