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類
X
校園簡訊(62)
「末世」的學生事工(上)出自《使徒行傳》的10個原則
2025.03.06

「 末世 」中如何看見聖靈工作的足跡?我們將要用兩期連載的方式,以台灣視角回應 IFE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國際學生福音團契 ) 的官網信息:用從《使徒行傳》中觀察的原則,繪製出「『 末世 』學生事工仍能展現忠實且富有成果 」的圖像。

原文/ IFES
回應/張予晅 ( 北區高中事工組同工 )
 
我們正身處「 末世 」。你不需要四處尋找跡象來證明,也不要聽信那些怪誕的播客所言,因為根據使徒彼得引述先知約珥的預言,我們已經身處「 末後的日子 」很長一段時間了 —— 自耶穌復活並升天,上帝賜下聖靈開始( 2:17 )。
 
這就是「 末後的日子 」:當「 凡有血氣的 」都有機會「 求告主名而得救 」( 2:21 )—— 這位主就是耶穌基督( 2:22-36 ),我們要為祂作見證,直到祂再來( 1:11 )。
 
倘若《使徒行傳》描述教會在「 末世 」的事奉,那我們或許可以從中觀察到一些關於「 末世 」學生事工的原則。
 
 
1. 為耶穌作見證
 
在耶穌升天前給使徒的命令中,祂說「 你們要作我的見證人 」( 1:8 )。見證人是指親眼看見事情發生的人,可以憑親身經歷作證。
 
眾使徒見過耶穌的生活( 2:22 )、死亡( 2:23 )和復活( 2:32 )。在升天前,祂使門徒確信自己已經復活( 1:3 ),並成為祂的見證人。即使是使徒保羅,就算沒有遇過肉身的耶穌,他也有與復活基督相遇的個人經歷( 9:1-9 )。
 
你可能沒有親眼看見耶穌,也可能沒有經歷保羅那樣的「 大馬色的歸信 」,但如果你轉向了在耶穌裡的上帝,那你仍有一個可以訴說的故事 —— 你如何遇見祂的赦免、憐憫和愛。
 
我們相信豐盛的生命來自於我們接受耶穌作為個人的救主。而許多學生的經歷也證明了 —— 不是所有跟隨耶穌的人都有傳福音的天賦,但我們都有自己的得救故事可以分享。
 

 
2. 在聖靈的大能中事奉
 
在門徒被差遣去作見證之前,他們必須被聖靈的大能所充滿( 1:4,5,8 )。當聖靈澆灌時,我們就能明白其緣由。
 
門徒見證自己現今得以跨越語言障礙( 2:5-13 ),放膽無畏的發言( 2:14、4:13,31 ),以恩典面對逼迫和死亡( 7:54-60 ),並醫治身體( 3:1-10 )和靈魂( 5:16 )。這並非一次性的經歷,而是持續的充滿( 2:4、4:8,31、13:9 )—— 一種使見證充滿能力的澆灌。
 
校園福音團契作為一個跨宗派運動,不同的教會背景意味著我們對聖靈的工作,其想法和經歷可能大不相同,但這些差異不應阻礙我們去尋求聖靈的大能。
 
那些最接近耶穌的人,他們的見證更需要加強和裝備!我們所有人都有同樣的需要,並且在「 聖靈在信徒中的內住和工作 」一事上應有相同合一的看見。
 
❙ 台灣視角回應 1-2 < 不只是道理而是大能的見證 >
 
在媒體影像充斥的 2025 年,可以「 眼見 」各樣事物(如新聞事件)並不稀奇,但「 親身經歷 」的見證卻仍能一再帶給人驚喜、感動。
 
當使徒從看見耶穌到經驗聖靈在自己生命中的澆灌,他們所傳講的不只是過去耶穌所行的大事,更是見證聖靈持續性在他們生命中充滿能力的工作。
 
反思校園同工在這「末世」中的學生工作,我們除了傳講「 道理 」,是否也不斷為耶穌「 見證 」── 我們生命如何因著耶穌的愛被赦免、憐憫和更新?聖靈如何持續用大能引導我們的事奉?這不只是講篇好道理,而是見證生命的故事。
 
 
3. 宣講清楚的福音信息
 
在《使徒行傳》中,我們「 聽見 」耶穌的好消息在各地向各種人群傳講。為了不同情境或特定聽眾,內容雖有微調,但福音信息始終明確一致。
 
我們聽見使徒向這些不同對象宣講時做了調整:猶太人(2:14-36)、敬畏上帝的外邦人(10:34-43)、異教徒(14:8-18)、憤怒的宗教委員會(4:5-12)、懷疑的希臘哲學家(17:22-34)以及自負的君王(25:23-26:32)。然而,從第二章的彼得開始到第廿六章的保羅結束,核心信息不曾改變:耶穌——即基督(上帝設立的救主和君王)——祂的受苦、死亡並復活,使所有悔改的人都能得到赦免。
 
我們在傳福音時可能會面臨兩種極端的危險:一種是公式化地複誦福音,完全不去思考處境為何和聽眾是誰;另一種是太關注處境和聽眾,以致無法清楚傳遞福音的真正意涵。
 
 
4.積極與當代文化互動
 
眾使徒在宣講福音時的自我調整,是根據他們對於周圍文化的反思,讓他們能夠找到共同點,產生共鳴,並指向基督。
 
這意味著他們在猶太處境裡與希伯來聖經(彼得在2:25-35)和以色列歷史(司提反在7:1-53)產生互動。保羅的習慣是在猶太會堂中用聖經進行論證(17:2-3)。
 
我們看到保羅在外邦人中與不同世界觀的對話——在路司得勸群眾思考他們對造物主的美好經歷(14:15-17),或幫助雅典人看到他們的祭壇和詩人指向一位未知的上帝,這位上帝其實是可以認識的(17:22-31)。
 
 
5.帶來福音影響
 
這些被聖靈充滿的見證人,他們不只清楚地宣講福音,與聽眾產生對話,更通過行動展現何謂福音。福音的廣傳進而影響社會。

首批基督徒社群形成一個公平的「 社會 」,彼此慷慨互助(2:45-46、4:33-35)。當彼得進入外邦人的家時,社會障礙驟然倒塌(10:1-11:18)。在以弗所,當捆綁的重獲自由時,黑暗抑鬱的心靈陰霾也自然消散(19:11-20)。遭受生命威脅的全船囚犯和船員得以脫困(27:13-44)。
❙ 台灣視角回應 3-5〈 從共同點宣講,成為真實有影響力的載體 〉
 
宣講福音信息時,服事者的確容易陷入兩種極端。我們既要擔心直接簡要的福音變成公式化的聲音而被忽略;也要擔心因為太在意聽眾的處境而過度包裝福音,反而無法清楚傳遞福音的真正意涵。特別是現今的學生被型塑成對於人際界線較敏感、脆弱,以致於難承受過於直接的教導——這讓校園同工在面對他們時更容易為了建立關係而企求討好,反落入試探。
 
然而,無論是使徒從文化的共同點切入,或從猶太處境的希伯來聖經、以色列歷史,再到不同世界觀的對話,都在提醒我們當祈求那賜智慧的主,教導我們如何在持守福音核心信息的基礎上,尋找適切的切入點,並運用合宜的載體分享見證。
 
現今學生所面對的是資訊充斥、社群無所遁形的環境,他們不再容易被豐富震撼的宣講而說服,反而更重視傳講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福音真實的影響力。但這不代表服事者要把重心放在樹立表面形象上,而是在挑戰與學生近距離相處的我們——成為福音的載體,誠實地與學生共同面對人在罪中的掙扎與軟弱,並一次次回到主面前,順服聖靈的引導更新,真實經歷福音的大能。
 
 
 
1 本文翻譯自國際學生福音團契 ( IFES ) 刊登於網站上的文章《 STUDENT MINISTRY IN THE LAST DAYS──10 Principles from the Book of Acts》。經 IFES 授權,我們獲得了翻譯、編輯及刊登的許可。(👉按此連結閱讀原文

2.原文參考經文均出自《使徒行傳》。
 
 
分享:

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24 整體務報告
年度收入:71,848,085
年度支出:72,258,396
累積結餘 (欠):
-410,311

2025 整體務報告
2025/1月
總收入:4,714,269
總支出:5,712,941
1月結餘:-998,672
累積結欠:-998,672
  • 2024 年十二月 14 日董事會通過董事改選案:八位留任 (丁達剛、李文成、林盈沼、林素心、陳彰儀、劉正千、歐陽明、譚國才)、四位卸任 ( 孫寶年、張文亮、張光正、黃旭榮 )、五位新任 ( 凌儀玲、郭碧娟、張鎮遠、黃振華、劉建浩 )。
  • 2025 年二月 8 日董事會完成董事會主席選舉,由丁達剛弟兄當選第十九屆董事會主席,第十八屆董事會主席張文亮弟兄於二月底卸任。
  • 非常感謝第十八屆董事們的衷心服事,願主記念。第十九屆董事會已於三月 1 日正式履任,求主透過新一屆董事會,繼續祝福祂的事工。

     
Read More

訂閱校園簡訊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

青宣專欄 EP5︱WOW 的青宣:青宣十六的新鮮事
疫情之後的實體青宣,面對這世代的年輕基督徒們,節目內容上在傳統中求新求變,依據現代年輕人們的特質,重新設計大堂節目,縮短講道的時長,穿插許多影片與互動分享,也讓學員們客製化自己的課表,盼望讓參與的學員們能在各樣信息和活動中更深的思考與學習。
三月總幹事的話
感謝神!寒假在各地舉辦的冬令營會已圓滿落幕,許多學生在營會中經歷屬靈更新,同工們在事奉中經歷主豐盛的供應與恩典。請為第十六屆青年宣道大會推動報名代禱,也為三月底的團契部同工會及各校團契尋找新同工禱告,求主感動更多年輕人接棒團契服事,求主興起更多全職同工加入我們的團隊,投身校園禾場。
校園焦點報導三月號
高屏中學冬營透過《使徒行傳》帶領學生更深認識「 宣教 」,期盼開拓學生的視野,營學習到許多與宣教有關的事,並且立志回到學校中傳主的福音﹔中區中學冬令營讓學生在營中扮演不同職業、並擔負送信者的角色,讓學生在充滿機率的冒險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與福音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