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分類
X
履海
2022.09.06
文/左心泰(青宣十五籌備主席)

不只是配套方案的新青宣
 
去年二月,我提案建議以「 線上為主 」的概念去籌備第十五屆青年宣道大會。起心動念,當然是考量疫情,擔心若青宣以實體舉辦,同工們在籌備期間難免忐忑不安,不時擔憂這個千人以上的營會會不會被迫取消;就算不取消,也可能引來責難,不解校園何以堅持群聚。若轉為線上,則無論疫情如何變化,營會都可以如期舉行。
 
我將此想法帶到團契部主管會議。有位同工回應:
 
「 可不可以把這樣的改變,視為針對新一代學生設計的營會模式,而不只是配套方案、不得已才如此行的補救措施 ? 」
 
他的回應如雷轟頂般打進我內心,完全翻轉我思考青宣十五的態度,讓我從消極接招,轉向積極出擊。這個轉念,決定了之後籌備的力道。
 
 
 
行在水面上
回頭來看,去年三月的轉念,就好比馬太福音十四章的彼得履海,耶穌說:「 你來吧。 」彼得就從船上下去。
在水面上行走,到底是什麼感覺呢?按照粗淺的科學知識,這與在陸地上行走相比,感覺肯定不會一樣。同理,即便都是辦營會,實體與線上,肯定也不盡相同。不過,光是頭腦知道是有限的,直等到同工都分配到工作、著手進行時,真正才意識到:「 哇,這真的是在海上! 」我們確實在前行,腳下卻沒那麼踏實。
踏實,有時來自經驗,我們因有過去的畫面可依循,而感到安全。但當我們失去所熟悉、所習慣的( 陸地,或實體營會 ),等於將自己暴露於大光之下,發現了長久以來所倚靠的未必是神,反而更可能是經驗。過程中的不安感十分強烈,因為大家都「 沒有畫面 」,也「 不知道 」會發生什麼事情,心情經常「 懸在半空中 」…… 是一種很詭異的壓力感。
事實是,當營會改為線上時,不只是把東西搬到攝影機前那麼單純,我們簡直是打掉重練,從零開始。腳下的陸地不見了,所習慣的一切也不再一樣。此時,我更能夠想像彼得的心情起伏,起初行走時覺得沒問題,但愈走就愈感到不安 ——
「我真的行走在海面上嗎?」
 
見「風」甚大:報名危機
彼得的不安,在「 因見風甚大 」的事件裡,轉變成更真實的害怕,並且產生了可能沉入水中的危機感。籌備半年多之後的青宣,則遇到了「 報名狀況不佳 」的事件。過往幾屆青宣,通常會將報名人數設定在1500 - 1600 人;這次由於轉為線上,加上疫情影響,因此我們早有心理準備,在設定報名人數時,設了 1000 人的底標,希望報名至少能達到這個數字。然而到了今年二月,報名人數仍只有兩三百人,與過去同期的 1000 人相比,少得可憐。這個事件讓同工們的信心產生動搖,有種將要下沉的感覺。
這結果並非報名推動不力;這次推動比以往都更加用心且全面。報名低迷就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並重新挑戰著我對於服事的初心:「 如果報名學員只有兩三百人,營會還值得嗎?我的眼光,是放在重現過去青宣的榮景?還是忠心完成神的託付? 」
那時雖未喊叫:「 主啊,救我! 」,但耶穌仍伸手拉住我,說:「 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 」
 
信心的冒險
一年多來的籌備,同工團隊就像在水面上行走,期盼要將學生帶到耶穌那裡去。我們都經歷了戴德生所說的:「 神的工作通常有三個步驟:從不可能,到困難重重,最後『 成了 』。 」不過,若有人來問我:還想再舉辦這樣的線上營會嗎?老實說,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會有起初的單純。
但沒關係,因我相信神必從我們中間興起其他人,帶領眾人再次履海。
 
「 我們為神所擺上的,若完全談不上冒險,也就不需要信心了。 」
--戴德生


Unless there is an element of risk in our exploits for God, there is no need for faith.
-- Hudson Taylor
 
分享:

消息與代禱、財務報告

2024/2月
總收入:4,179,471
總支出:4,730,187
2月結欠:-550,726
累積結欠:-709,945
 
  • 各級學校團契或社團的服務隊緊鑼密鼓開始籌備和推動代禱。
     
  • 請為內部各類系統程式的修改代禱,求神賜智慧給負責的資訊同工,能按進度如期完成。
Read More

訂閱校園簡訊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

團契部定調年回顧 — PMEL 帶來的使命聚焦
PMEL 是團契部在定調年中所使用的模組,幫助同工制定與執行計畫。一起從 PMEL 給所帶來的收穫,看看上帝的工作!
重塑「 生命、生活、工作 」的事奉觀
「 生命、生活、工作 」是許多校園同工念茲在茲的事奉精神,面對新的時代,該如何繼續思想與實踐,重塑我們的信仰與服事呢?
更新.更芯.耕心
回首過去五年,從大樓重建、組織改造,再到後疫情的學生工作實驗,校園在內部與外部做了許多的新嘗試。不變的是我們的使命與初心,一起來看看校園近五年的「 更新、更芯、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