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校園新大樓的落成,最直接的聯想是這棟新建築的硬體外觀,但這個互動展卻要拉著我們,去直視在這棟樓裡面的人們 —— 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又在做什麼?
這次互動展以《 給練習中的我們 》為題,不只是呼應新大樓落成的主題「 初衷 2.0 的練習 」,更想要述說一個概念:
我們都處於現在進行式,姑且以「 練習 」來形容之。
而「 練習 」一詞也回應「 已然未然 」( already but not yet )的神學信息。神國已經到來,但仍在開展;校園同工的生命,仍不完全,卻仍可以影響學生。盧雲寫過一本書《 負傷的治療者 》,這書名適切地描述校園同工在「 已然未然 」的弔詭中所努力的事情。
不過,努力練習的人,不只是校園同工,也包括進出大樓的學生和畢業生。一位畢業生在觀展後這樣寫道:
「 新大樓落成,本該是一件喜樂、值得大肆慶祝的事情,但展覽一開始竟用『 受傷 』作為主題,勾起大家在與校園邂逅的各種受傷記憶,這是相當巧妙的構思。」
展場分作三個區塊,觀展者先從〈 練習中的我們 〉開始,然後進入〈 我們練習的如何 〉,透過線上問卷的結果去感受校園福音團契的真實面。最後進到最大的展區〈 八個練習行動 〉,觀展者在沉思之中,將意念化為行動。
而我們之所以能夠繼續練習,是因為我們相信:
無論滿不滿意,
只要我們不停練習,
從不斷的跌倒裡再站起來,
你我終會發現,
上主的道仍是那麼有力又溫柔地,
陪著我們一直練習
互動展的第一站
互動展呈現線上問卷的各種留言
Q1:請與我們分享,你正在練習什麼?
── 我正在練習在工作中喜樂。
── 我正在練習放下自己的意思相信神。
── 我正在練習怎樣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Q2:在〈 我們練習得如何 〉這個區塊,網子上所呈現的問卷留言,當中哪句最觸動你的心?
Q3:在〈 八個練習行動〉這個區塊中,你挑了哪一題做練習?練習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或感想?
Q4:看完《給練習中的我們》,你有什麼回應或收穫?
歡迎訂閱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報,將獲得最新文章推薦!